-
1、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青春是坚定的、自信的,她就像浩瀚长空中驱散黑暗的一轮圆月,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么坎坷,最终一定会是圆满的;
青春是
青春是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① 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② 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③ 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④ 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⑤ 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⑥ 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并且
更
尽管
也
/
就
B
而且
也
但是
也
/
则
C
/
因此
但是
又
假如
则
D
尽管
也
因为
又
虽然
/
A、A B、B C、C D、D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青春短暂,尽管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积极向上。
①青年当享受“最好时代”,把握“最关键时代”
②但奋斗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③还是在大街小巷穿行的快递小哥
④他们的脚步始终与这个时代合拍同行
⑤不管是在象牙塔里奋斗的莘莘学子
⑥当代青年有自己的奋斗范式,没有垮掉,没有“佛系”
A、②⑥①③⑤④ B、①④⑤③②⑥ C、①⑥⑤③②④ D、②①⑤③④⑥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作者少年时期的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
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心忧天下和人民处于____之中的情景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作者在____,充分显露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作为一个青年,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其爱国报国之情,在文中展现得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蹉跎岁月 水深火热 弦外之音 淋漓尽致 B、峥嵘岁月 生灵涂炭 弦外之音 酣畅淋漓 C、峥嵘岁月 水深火热 字里行间 淋漓尽致 D、蹉跎岁月 生灵涂炭 字里行间 酣畅淋漓(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 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
5、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依次概括出中国古典诗歌构成意境的三种方式。(每点不超过6个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种物境时,突有所悟,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二是诗人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当接触外界物境时,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还有一种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态、色调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样,如“竹”的气节、“莲”的高洁等,长期以来已被公认为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
答:。
-
6、理解性默写。(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的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3)、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
7、理解性默写。(1)、《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句子是:“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李白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4)、杜甫《登高》“ , ”,表达了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5)、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一句借月倒映水中之景色做进一步的烘染,抒发离别之情;曲终“”则借月色这一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广阔的回味空间。(6)、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
8、理解性默写。(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 ”。
-
9、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____,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 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笔走龙蛇 虚张声势 显达 随遇而安 B、笔走龙蛇 矫揉造作 显赫 随波逐流 C、行云流水 矫揉造作 显赫 随遇而安 D、行云流水 虚张声势 显达 随波逐流(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堪称绝世名作。 C、《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D、声声慢:词牌名,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
1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 B、一尊还酹江月 C、尚能饭否 D、赢得仓皇北顾
-
12、下列对诗句所用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寓情于景)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反衬)
-
1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存 B、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韵:韵律,节奏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应当
-
1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大弦嘈嘈如急雨 D、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1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在中国民间,流行一句话:中国人吃饭靠两个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①邓小平任内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从制度上解决了粮食产量不高的问题;②而通过袁隆平人工水稻杂交技术,从技术上保证了粮食的增产。③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④日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年种植面积约有2.3亿亩,⑤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量的57%。⑥每年全国因此增产的粮食超过200多亿公斤,⑦相当于一个中等省。⑧由于杂交水稻获得巨大成功,⑨袁隆平先后获得迄今惟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项国际奖,⑩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工匠精神首先是①____。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空间,故而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其次,工匠精神是②____。千百年来工匠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再次,工匠精神是③____。我国古代工匠制造的无数精美工艺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更是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机械制造尤其是智能制造对技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求技术创新。每一个产品的开发,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技艺参与其中。《大国工匠》纪录片中的那些卓越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对现有的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能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能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①
②
③
(2)、请对第二段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2016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令人。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 )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 ),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 ),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焕然一新 精益求精 投机倒把 偷工减料 B、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 投机取巧 粗制滥造 C、耳目一新 千锤百炼 投机倒把 偷工减料 D、焕然一新 千锤百炼 投机取巧 粗制滥造(2)、文中加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3)、下列在文中结尾画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
18、辨析语境,选用词语(1)、一向(笃实/笃定)的老王对于上级领导交付的三天完成那件文物的修复任务(笃实/笃定)没问题。(2)、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中,中国女排虽然以大比分3∶0战胜捷克,但是众多的评论员都(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地点出中国女排存在的问题,与郎平的见解(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
19、辨析语境,给画线字注音。(1)、玉器工匠要想打造一副精美绝伦的玉器,不仅需要对玉石进行千百遍的琢 磨,更需要琢 磨造型图案。(2)、老国王沙伯略的这顶王冠 镶金嵌玉,其高超的手工技术冠 绝古今。
-
20、默写。(1)、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2)、李清照《声声慢》中“ , , ?”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3)、李清照《声声慢》中“ , ”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 , 、”(5)、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 ,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