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对美国独立战争有巨大影响 C、推动世界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
2、1793年之后,法国历代国王的塑像被推倒,人们一律以公民相称,三千多个市镇在镇名前加上了“人民”两个字,这说明法国大革命( )A、具有世界性影响 B、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C、震撼了欧洲君主 D、确保了法国社会秩序稳定
-
3、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坎坷。下图所示是美国某一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C、图中b处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图中c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
4、“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庄园( )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在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中具有自主权 C、创造出兼收并蓄且独具特色的文化 D、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一些权益
-
5、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解体和苏、美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追求和倡导的主要潮流。这一潮流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航天活动,各航天发展国家的航天活动出现了新的战略调整和变化,航天活动的军用色彩出现淡化,民用色彩开始加重,和平利用和开发外层空间,造福于本国和人类的趋势日益增强。
——摘编自李志黎、陈炳文、刘文科《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发展中国航天事业》
材料二 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面对西方超级大国的挑战,中国的航天人决心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旧中国战争频繁,政府封闭自守,几乎所有的机械产品都来自国外,航天领域更是缺乏人才与技术,犹如一张白纸,但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顽强的航天人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毅然迈开了追赶世界领先技术的坚定步伐。几十年间,中国的航天事业经历了很多困难与波折,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辛酸。今天,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辉煌成绩。
——摘编自张凯 《从中国航天的发展看世界太空进程》
(1)、据材料一,指出航天活动的主要发展趋势并概括其原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例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并归纳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1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2
1919年
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转交给日本
3
1953年7月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4
1953年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5
1954年4月-7月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6
1955年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7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8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祖国
9
2001年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0
2013年10月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实施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国家最高领导者)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后来,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
材料二 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
——《阿拉伯文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说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所学,阿拉伯人在医学、文学上成就斐然。请分别写出医学、文学上的三部著作。(3)、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请你举例进行说明。 -
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和制度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二: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相权与皇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采用了什么制度?元朝的哪一制度最能体现“淡化山川形便”的地方政权划界?(2)、结合所学,谈谈宋、明最高统治者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材料二中的第一个问题?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9、晋中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启了以“文化山西·红色山西”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他们分组进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下面小题。(1)、2022年4月14日,一组的同学们参观了晋中博物馆举办的“瓦当展”,截图保存了下面文物照片,并做了相关记录。由此可看出
云纹瓦当 惟汉三年大并天下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檐头的附件。它解决了屋顶防雨的问题,提升了我国古代建筑水平。本次展出的瓦当主要包括长乐未央、永奉无疆、延年益寿等题材,通过图形瓦当、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中的纹饰,以实物展示等手段,带领观众感受方寸瓦片背后释放出的建筑精髓与文化精魂。
A、当时和谐的民族关系 B、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C、瓦当兼具实用和观赏性 D、当时重农的经济政策(2)、二组同学搜集山西各地的名胜古迹,为初三学子设计了暑期多条研学线路。如果你想进行红色山西的旅游,可选择的是( )A、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 B、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 C、平遥古城-中国镖局博物馆-日昇昌票号 D、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大捷遗址-左权将军烈士陵园 -
10、据下列思维导图和表格内容,回答下列小题。
时间
该著作传播情况
1848年
德文版本发表
1869年
首个俄文译本出现
1889年
有英文译本8个,法文译本11个,俄文版本112个,德文版本21个
1895年
已有20多个文种,130多个版本,发行量数以万计
1920年
陈望道翻译的中文全译本出版
1973年
已出版2434.1万册
2018年
有1000多种版本,是世界上发行量大的社会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1111
(1)、据上面左侧思维导图展示信息,可判断该著作内容( )A、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D、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2)、据上面右侧图表展示的该著作传播情况,可以概括出该著作( )A、发表的背景 B、传播的特点 C、体现的内容 D、传播的结果(3)、《马赛曲》(现法国国歌)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面对欧洲国家的侵略谱写的一首歌曲。结合有关史实,你认为下列属于本曲歌词的是( )A、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永久结合成。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C、这就是星条旗,但愿它长久飘扬! D、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公民们,武装起来! -
11、2022年春节,李静同学通过研学的方式,开启了以“长城内外”文化为主题的项目性学习。请与他一起完成下面小题。(1)、李静同学进入山西博物院的展厅,关注到下面文物照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此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A、提供了研究北方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B、见证了民族交融的真实历史 C、说明匈奴和汉族同为一家 D、突显山西的青铜铸造业水平全国领先(2)、李静和他的项目性学习小组以“长城内外”为主题搜集了下面的史料。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山西,地处中原腹地与塞外草原的农牧交错地带,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
战国至秦汉,长城南北,中原王朝与匈奴对峙数百年。魏晋南北朝,内迁山西的北方各民族先后崛起,相继称雄。4世纪末,拓跋鲜卑建立北魏,雄踞山西,推进汉化。其后魏分东西,延及北齐、北周,各民族水乳交融,共同发展,催生了隋唐盛世。
北魏平城、北齐晋阳,是北朝“丝绸之路”东端的国际大都市,中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空前繁荣。
A、山西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典范 B、各民族在山西和平共处,融为一体 C、山西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带 D、山西的民族交融催生了盛世繁华 -
12、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进而推进自身发展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7世纪中期,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措施中不包括( )A、国家将土地卖给公民耕种 B、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C、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D、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为此,日本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是( )A、文艺复兴 B、光荣革命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3)、日本国内市场狭窄,工业产品依靠大量出口,为此政府提出“贸易立国”的号,出口贸易增长很快,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平均每年增长13.6%,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6.9%。材料表明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 )A、受到美国大力支持 B、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C、制定适当经济政策 D、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
13、九年级(1)班同学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知识图谱,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发展演变
路线范围
陆、海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
交通工具
动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
重要人物
中国:张骞、郑和等
世界:哥伦布、麦哲伦等
贸易往来
(1)、上表中交通工具的动力由自然力向机械力转变,是由于( )A、航海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B、蒸汽机运用于交通领域 C、黑奴贸易不断扩大的需要 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2)、综合上表中的信息,对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带来的共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密切了各地经济文化联系 B、促进了人口向非洲的迁移 C、实现了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D、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 -
14、某校七年级历史社团以“云旅游”的方式开启了“游大美山西·品家乡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分组展示的成果,请完成下面小题。(1)、一组同学展示的是晋侯苏钟的相关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到该文物
西周晋侯苏钟共16件,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奉天子之命讨伐东夷部落,最终大获全胜。晋侯苏钟成为晋侯功绩的重要标志物。
A、凸显晋国的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B、有助于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 C、说明晋国是西周最强大的诸侯国 D、见证西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2)、二组同学展示了大同的历史发展沿革。由此可知,大同(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地处晋冀蒙三家交界处,有“北方锁钥”之称。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这里推广胡服骑射,成就一代霸业。汉朝刘邦率军抗击匈奴,经历“白登山之围”失败。后来,魏孝文帝在这里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大同(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A、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 B、有助于刘邦在此建功立业 C、古城有着厚重悠久的历史 D、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15、请完成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因私营工业户数的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请你列举出至少三个成就(2)、材料二中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分别是什么?三大的改造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的两次“波折”。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换新颜】
材料一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未到后,斗倒感前,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二 为什么委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国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组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虹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到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发展做保障】
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基本情况,不是工业品太多,而是工业品不足。特别是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经济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的购买力将随着逐步上升,城乡交流日益活跃,国内市场逐渐护大。如果能够争取连续两三个丰年,则工业品——特别是合于农民需要的工业品,将更感不足。
——引自李富春在第一次全国工业会议上的结论(一九五一年五月)
【政权得巩固】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政权,人民政府对内、对外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
17、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磨难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中国陷入内忧外惠,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
材料二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材料三 英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又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名称(至少两个)。(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3)、材料三论述的是哪一次会议?制定了怎样的文件?该文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18、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建成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时间;毛泽东则认为“要保证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这一分歧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
19、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是因为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历史,懂得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你认为是下列哪一项( )A、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B、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成功与失败并行,经验与教训同在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20、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进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下来 C、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宪法保障广大妇女群众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