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美国内战》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步练习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步练习
-
1、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文化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百家争鸣的繁荣思想】
材料一: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费正清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材料三:见下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1)、用所学知识回答,法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秦王朝短命而亡从反面验证了孟子哪一主张的正确性?(2)、材料二是鲁迅对我国哪部历史巨著的评价,请用一句话概括此书的历史地位。(3)、上面四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对四幅图片进行排序。然后回答,①的作者是谁?③是什么字体?(4)、图一证明,造纸技术最早出现于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图二的发明者是谁?图三人物研究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他是谁? -
2、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境内各民族不断冲突、交融,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夏始源】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冲突不断】
材料二:为抵御犬戎,秦修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延袤万余里。
材料三: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
【汇聚交融】
材料四:如图
材料五: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2)、材料二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①改为;②改为
(3)、材料中的“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中的“前秦”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这一“流亡政府”打败苻坚北方联军的著名战役是什么?(4)、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称右图中的事件为“凿空之旅”,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写出光武帝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6)、东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西晋末年,造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是什么事件? -
3、历朝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发展,都会采取利于当时统治的适当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先秦时期】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秦汉时期】
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________(制度),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
材料三:(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西周的这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是什么?(2)、材料三反映的是秦朝开创的一种制度,请将“——”处的内容补充完整。请回答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加强地方统治的?(3)、为了改善材料四中的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请列举一例汉高祖采取这一政策的措施?(4)、材料五中“新的朝代”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谁?他统治时期是如何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接受谁建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探究分析,你有什么感悟? -
4、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B、城都在洛阳 C、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D、梁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
5、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6、某校七年级同学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问题探究。下列各项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修筑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商鞅变法——战国后期秦国实力最强 C、长平之战——秦朝灭亡 D、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
8、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②西域都护盼设置
③甘英出使大秦 ④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
9、下面关于王朝兴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灭掉秦朝 B、王莽建立新朝,标志着西汉灭亡 C、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0、曹操曾参加和指挥过的战役有( )
①官渡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竞渡。下列关于三国建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9年——孙策——建业
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
12、推动道教在民间传播的主要人物是(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
13、王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时,出示了下面两幅图片。对这两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汉代讲学图 西汉长安复原图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这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C、汉朝推行儒学,在长安兴办太学 D、当时讲学教材为《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
1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在中央设立的负责监察事物的是( )A、丞相 B、郡守 C、太尉 D、御史大夫
-
1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秦王赢政的历史功绩是( )A、开凿灵渠 B、灭六国,统一全国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
16、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晋、韩、赵、燕、魏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吴、魏、燕、赵、楚、秦、韩 D、齐、楚、秦、燕、赵、魏、韩
-
1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应出现在下列年代尺上哪一时间段?( )A、① B、② C、③ D、④
-
18、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A、汤 B、盘庚 C、纣 D、周武王
-
19、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
20、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建筑”等关键词相关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