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 1. 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 2. 新中国出现了三个“区”:“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民族自治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三“区”的出现体现了(   )
    A、一国两制,国家统一 B、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C、制度创新,中国特色 D、科技进步,推动发展
  • 3. “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大事”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澳门回归祖国 C、香港回归祖国 D、抗美援朝胜利
  • 4.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5. 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它由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
    A、第二炮兵 B、空军 C、陆军 D、海军
  • 6. “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75年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
    A、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C、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
  • 7.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1964年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 C、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8. 2024年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应外交部部长王毅邀请访华。双方就共同关切的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一组国际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经历的变化是(   )
    A、结盟———建交——正常化 B、敌对——正常化—一建交 C、正常化———建交———结盟 D、正常化——建交——敌对
  • 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为缓解两国关系开启了大门;“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 B、“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新北京,新奥运”
  • 10.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 11. 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
    A、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起主导作用 C、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 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 12. 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 13. 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中写道: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材料中的“他们”包括(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袁隆平
  • 14. 某科学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物质,其相关信息如下框所示。这位科学家是(   )

    化学式:C15H22O5

    组成:C63.81% H7.85% O28.33%

    功效:治疗疟疾

    A、张仲景 B、华佗 C、屠呦呦 D、钱学森
  • 15.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A、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B、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D、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 16. 毛主席说:“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毛主席旨在强调(   )
    A、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非常灿烂 B、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C、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 17. 1965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   )
    A、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B、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 C、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这反映了我国(   )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C、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19. 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王”,也就是“佛经里的天王”。这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B、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受希腊哲学影响 D、发源于大河流域
  • 20. 阅读下面表格内容,这说明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诗歌:

    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北非西亚 B、毁灭于洪水泛滥 C、受自然环境影响 D、具有多元的特征
  • 21.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军事实力强大 B、法律体系完备 C、国王权力至上 D、医学成就辉煌
  • 22. 据下表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

    倘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倘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A、彰显自由民的尊贵身份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 23. 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君主权力衰落 C、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D、国内矛盾激化
  • 24. 某《民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婆罗门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世袭制度 D、奴隶制度
  • 25. 公元前1世纪,他所创立的宗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播到中国内地。我国寺院中大雄宝殿里的“如来”和“大雄”都是他的称号。他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玄奘 C、穆罕默德 D、耶 穌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 26.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如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中共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西藏的发展还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举措?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和图一有关地区的回归时间是什么?这两个地区得以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看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2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摘自《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一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节选)

    (1)、材料一中“原则”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作用。
    (2)、从材料二中选出研究万隆会议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有美国记者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美《建交公报》中达成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