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好选用的试剂组合是
    A、铜、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镁溶液 B、铁、硫酸铜溶液、氯化镁溶液 C、镁、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D、铁、铜、氯化镁溶液
  • 2、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如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

    A、氮循环 B、氧循环 C、碳循环 D、水循环
  • 3、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识是
    A、腐蚀性物质 B、节水 C、PVC回收 D、禁止烟火
  • 4、下列科学家和他所作出的成就不对应的是     
    A、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B、道尔顿-分子学说 C、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 D、拉瓦锡-空气的组成
  • 5、某兴趣小组通过数字化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计算完全燃烧1.24g红磷,理论上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2)、如图1,兴趣小组用高能激光笔点燃足量的红磷进行实验。氧气浓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如图2所示,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始终有8-9%左右的氧气残留,其可能的原因是
    (3)、气体压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 C、若用硫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3基本一致
  • 6、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如图1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图,如图2是制取氧气的三种途径。

    (1)、图1中c的物质类别是 , a是常见的液体,且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写出b转化为a和c的化学方程式
    (2)、图2中途径甲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 途径乙和丙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乙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氧气的用途为(写出一种即可) 。
    (3)、图3为某型号制氧机的工作流程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空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 , 该制氧机的分子筛允许通过,实现氧气和氮气分离。

  • 7、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任务一: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史料研究】

    (1)根据图1,分析波义耳实验中金属灰比原金属增加的质量是

    任务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进行实验】

    实验Ⅰ: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陶土网放在一起称量,记录所称质量。在陶土网上方将镁条点燃 (如图2) ,燃烧后将所得固体与陶土网一起称量。

    实验Ⅱ: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一起称量,记录所称质量(如图3) 。倾斜小烧杯,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

    实验Ⅲ:

    (2)先称量装有铜粉装置的总质量,再放在陶土网上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如图4),观察到现象,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

    三次实验数据如表。

    编号

    质量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前/g

    20.8

    130.0

    144.9

    反应后/g

    21.0

    129.6

    144.9

    【分析讨论】

    (3)实验Ⅰ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填“能”或“不能”)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Ⅱ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原因是

    【反思评价】

    (4)通过实验,说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表达】

    (5)请你写出科学家们普遍认可的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学以致用】

    (6)火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炼丹术,爆炸时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KNO3+3C__K2S+N2↑+3CO2↑。则X的化学式为

  • 8、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ⅰ.确定制取CO2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践小组对3组试剂进行了研究,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组别

    试剂

    实验现象

    第1组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第2组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第3组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非常快

    (1)实验室制取CO2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第组试剂,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ⅱ.设计制取CO2的实验装置

    (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如图中的仪器有a和(填字母)。

    ⅲ.验证CO2并进行性质实验

    (3)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 验满的方法是

    (4)如图2进行性质实验,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可知,CO2具有的性质,可用作灭火。

    (二) 自制简易灭火器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表中提供的化学反应原理,实践小组设计了一款简易灭火器。该灭火器特点是,使用时只需将装置倒立,两种试剂即可接触快速反应。

    (5)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实践小组选择的化学反应原理是表中第组试剂,设计的简易灭火器是从图1中选择仪器(填字母) ,进行组装。

  • 9、氢气燃烧热值高,约是煤的四倍,是理想的清洁能源,2023 年中国各能源消费占比如图1所示。

    分解海水制氢被认为是最可行的清洁制氢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方向。

    光解水,在太阳光驱动下催化水发生分解。使用氮化铟镓作为催化剂,不同温度下的制氢效率如图2所示。因光腐蚀、能量转换效率低等技术问题,目前并未实际投入生产。

    电解水,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海水中成分复杂,电解时易对电极等材料造成腐蚀或生成不需要的副产物。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海上制氢平台,将海水中的水以水汽的形式跨膜转移,实现了海水中的杂质完全分离,而电解海水所需电能完全来自风能和太阳能,向世界展示零碳能源的中国方案。

    (1)、由图1可知,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高的是
    (2)、光解水目前未实际投入生产,其原因是
    (3)、由图2可知,使用氮化铟镓为催化剂进行光解水时,温度越(填“高”或“低”),制氢效率越高。
    (4)、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过程中将能转化为化学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煤的燃烧热值比氢气高 B、电解海水时,海水中成分易对电极造成腐蚀 C、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 10、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
    (1)、甑桶中的粮食发酵发生了(填“缓慢”或“剧烈”) 氧化, “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此分离方法是利用物质的不同。
    (2)、“味极浓烈”,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浓烈气味是因为 , 烧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 (C2H5OH) ,其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填最简整数比)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醇俗称酒精,若实验过程中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扑盖。
  • 1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D.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

    A、A B、B C、C D、D
  • 12、如图是某化学小组制作的野外生存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净化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C、塑料膜上的水分子停止运动,凝聚成水珠 D、水杯中得到较纯净的水
  • 13、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 (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酮素由 27个原子构成 B、黄酮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2 C、黄酮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4、下列劳动实践与对应的科学知识解释不匹配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科学知识

    A

    用生石灰做自热锅发热剂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

    利用氩氦刀治疗肿瘤

    氩气快速降温冷冻, 氦气快速升温解冻

    C

    使用煤炉时, 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提高煤的着火点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 15、锶晶格钟是一种新型原子钟。如图为锶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核电荷数为38 C、锶离子((Sr2+)中有40个电子 D、锶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碳单质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同种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石墨烯和石墨炔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属于化学性质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17、我国成功发射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完成下面小题。
    (1)、金属钛(Ti)应用于神舟飞船, 其主要由钛铁矿(FeTiO3) 来制备, 其中 Ti为+4价,则 FeTiO3中 Fe的化合价为
    A、+2 B、+3 C、- 2 D、- 3
    (2)、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CO2 , 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参与反应的H2与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1
  • 18、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大力植树造林 C、露天燃烧处理垃圾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 1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氦气: He2 B、两个氢原子: H2 C、镁离子:Mg2+ D、氧化铝: AlO
  • 20、翻译《化学鉴原》并用中文命名化学元素如氢、氧、钠等名称的我国近代化学先驱是
    A、徐寿 B、闵恩泽 C、侯德榜 D、张青莲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