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① , 湓城②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
2、古诗文默写
九年级4班举行“热爱诗词·传承文化”系列活动,朗朗诗文传千古,悠悠情思传华夏,漫步诗文中,且行且思,丰盈生命:热爱是对自然风光的流连,是张岱“①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浪漫写意;热爱是对亲人挚友的牵挂,是苏轼“但愿人长久,②”的深深祝愿;热爱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③”的坚持与奉献;热爱是追求梦想的执着坚定,是李白“④ , ⑤”的积极乐观;热爱是实现抱负的心无旁骛,是范仲淹“⑥ , ”的旷达胸襟。
-
3、九年级3班开展“热爱劳动·乐享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活动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喜爱养花种菜的王明加入了种植社,社长要求他为社团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他只写出了上句。请你运用相关知识,筛选备选词语,完成下句。
上句:默默耕耘播种希望
下句:
备选词语:辛勤劳动 攀登高峰 创造 收获 幸福 果实
(2)、种植社已联系好农业局的技术顾问林教授,4月29日下午3点给全校学生做植物知识科普讲座,安排社团宣传委员李华同学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李华:①。
林教授:李华同学,你好!
李华:林教授,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和您确认一下,②?
林教授:没问题,我会准时参加的。
李华:③。
-
4、九年级2班举行“热爱读书·品读经典”交流会,邀请你参加。(1)、读贵有法。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
方法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检索信息
人物:①
检索行踪:渭州→五台山→瓦罐寺→野猪林→二龙山→六和寺
圈点批注
圈点:【甲】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乙】金老开了房门,便道:“……里面请坐。”“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
批注:人物性格:
②
参看点评
点评:“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金圣叹)
从原著中找一处能表现人物“精细”的情节
③
(2)、读贵有疑。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有两个主角。第一主角是宋江,毋庸置疑;另一主角是林冲,争议颇大。你认为林冲是主角吗?结合相关情节及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 -
5、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高楼和古城交错融合,相得益彰 , 凸显了琅琊城独特的魅力。 B、近日,沂州古城推出系列演艺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一时间名声鹊起,如雷贯耳。 C、当千人万人聚首,共庆祖国华诞时,激昂的歌声将响彻在琅琊上空,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不可理喻。 D、“琅琊的精彩未止于此,这里更有超多精彩演艺遍布全城,剧场里、红廊上、校场内满城精彩。”导游的详细讲解让人目不暇接 , 全身沉浸。
-
6、大千世界,五彩斑斓,如浪潮般向我们涌来。我们迎面向前,存一份感念,多一份渴盼,怀着热爱奔赴山海。
光华中学九年级1班举行“热爱家乡·醉情琅琊”主题班会,以下是李临的演讲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家乡琅琊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碰撞。
漫步于沂州古城,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沧桑。它没有大城市的富丽堂huáng,却有着别样的美。石板路蜿蜒曲折,店铺林立,房屋错落。雕花门窗、飞翘房檐②……无一处不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人们恪守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让古城的韵味得以延续。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感受那份宁静与质朴。
这里汇聚了琅琊的文化精华,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③、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彰显着琅琊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大型室内实景演艺节目④“国秀·琅琊” , 展现了琅琊的恢弘历史。你会在六幕故事中,目睹五千年前的凤鸣长吟,聆听东夷先人创造的璀璨文明。流光诉说传承,故事在斑驳间流转,人们先入画,再入戏,一瞬入梦回往昔。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琅琊人对家乡文化自信的表达。
琅琊,这片土地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这里的人们不mò守成规,而是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他们用古城汇聚历史资源,推广特色产品和文化创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然风光的神奇秀丽、历史文化的厚重庄严、建筑的宁静与质朴、人们的创造与活力,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我们热爱家乡,醉情于琅琊的每一处风土人情!
(1)、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A、煌 gè qiǎn 墨 B、皇 kè qián 墨 C、煌 gè qián 默 D、皇 kè qiǎn 默(2)、上面文段中画短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第三段画长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你会在六幕故事中,目睹五千年前的凤鸣长吟,聆听东夷先人创造的璀璨文明。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的小事很多。生病的母亲安慰双腿瘫痪的“我”,一家四口在田间温馨的散步,“我”在百草园雪地捕鸟,“我”听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莎莉文老师教“我”写“水”字……古人也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请以“一件__________的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补全题目,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500字。
-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①
①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②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
③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的,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的,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④听老人们讲,他初到我家来时身子铜帮铁底的,一个人可以单拱八百斤重的小车,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
⑤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呢,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心里想:“祖父不也是老哥哥手下长大的吗?”
⑥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早晚他用钱时去摸钱袋,才发现里面已经空空了。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他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⑦他听了当真地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⑧老哥哥一天一天地没用了。他的工作就是赶赶集,喂喂驴,扫扫院子,七十多岁了,精力已经用尽,像一棵甘蔗,甜水给人家吮咂尽了,而今只剩一点残渣了。老哥哥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
⑨“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⑩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夜间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祖父最会打算,日子太累,“废物”是得铲除的,于是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⑪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但没说一句话,也没哀求,也没争取留下。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他背一个小包(五十年来劳力的代价)走出了我家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⑫十年过去了,可喜老哥哥还在人间。暑假在家住了一天,没能够见到他,但从三机匠口里听到了老哥哥的消息,他说在西河树行子里碰到老哥哥在背着手看夕阳,见了他还亲亲热热地问这问那,他还说老哥哥一心挂念我庄里的人,还待要鼓鼓劲来耍一趟,因为不过二里地的远近,老哥哥自己说脚力还能来得及呢。
⑬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选自《烙印》,有删改)
【注释】①臧克家:1905出生于山东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其早期作品多描写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老哥哥即臧克家先生家的长工。
(1)、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2)、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小齐:我读到第⑧段“老哥哥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时,觉得修辞手法用得好,请你赏析一下吧。
你:(1)
小鲁:我读到第⑩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夜间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时,觉得此处反复值得品味,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你:(2)
(3)、第⑤段中三代人对老哥哥的称呼有所不同,请分析不同的称呼分别体现了三代人对老哥哥怎样的情感?(4)、结合注释,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拥有现实的世界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②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人生的智慧,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刚烈的人格;从马克思那儿学得激情的人世,从鲁迅那儿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那儿学得执着的道德;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反作用的。但我们所指的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会向往崇高一类,如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趋避凡俗。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④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有删改)
材料二:
①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②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材料三:
①“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②一天,董宇辉在直播间介绍完产品后,随口说道:“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虎鲸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那些你觉得看不见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终将在生命中出现!”随后,这段话风靡网络,激励了无数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子。短短一周时间,他所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便涨粉千万,现已有1770万粉丝。
③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是有剧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得多好!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所做的每份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读者的四种类型
海绵型: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即又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过滤袋型: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选自王荣生《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可以通过读书,从先贤们的优秀作品中学习做人,收获幸福。 B、与书结缘的人,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C、阅读实用类文体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 D、董宇辉读过很多书,他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和涵养,使他独具魅力,吸引了众多粉丝。(2)、下列诗句,可体现材料三“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的一项是( )A、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D、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3)、根据材料三、四的内容,思考:董宇辉属于哪种类型的读者,为什么?(4)、七年级(1)班的学生在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时,对寿镜吾先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争论。对此,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从内容和方法上给同学们阅读本书提出建议。 -
10、【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④吾去,败义以求生⑤ , 岂荀巨伯所行邪⑥?”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⑦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⑧ , 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⑨。”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汉桓帝的义士。(荀:xún)②值:恰逢,赶上;③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④令:使,让;⑤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⑥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⑦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⑧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⑨获全:得到保全。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子令吾去”与“太丘舍去”中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B、“下车引之”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相同的。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与“家君”都是谦辞。 D、“远”本义是走路走的长,在“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中是“远方”的意思。(2)、下列对文中内容相关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生病的朋友,这样的才是君子之交。 B、荀巨伯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C、乙文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感人至深。 D、“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3)、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请将划线句子抄写在答题卡上并用“/”断句,限断两处。(4)、结合资料,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广韵》中“语”的用法有:(1)告诉。 (2)通“悟”,醒悟。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①春。
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蘋③。
【注释】①五湖:这里指太湖。②汀(tīng)州:水边或水中平地。③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B、一个“空”字,不仅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的空虚寂寞的心境。 C、颈联交代了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行渐远,抵达五湖畔后休止。 D、这首诗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2)、某学校的七年级二班正在举行“诗词赏析”活动,小红同学选择了这首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赏析,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帮他进行赏析。 -
12、升入初中,同学们组建了新的班集体,七(1)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共同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为探录“朋”“友”的字源,同学们查阅了以下资料。请你仿照下表中“朋”字的解说,对“友”字做字源解说。
“朋”字的甲骨文
“朋”:像两串玉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更大的一挂玉串,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友”字的甲骨文
“友”:
(2)、为了探究友情的内涵,请你收集中国古代有关友情的一句古诗、一个成语故事,填在下表的空白处。古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①
成语故事
伯牙绝弦
②
(3)、下表是同学们做的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4)、请结合下列名言,谈谈你对中学生如何正确交友这个问题的看法。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②德不孤,必有邻。——孔子
③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安有真正之友谊耶?正当之友谊必致力于道德之修养。——柏拉图
-
13、名著导读(1)、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插图识文
此图为《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插图,该篇名为①。
关注人物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选段中“他”的名字是②。
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选段中的她是③的性格。
(2)、人,是可以一瞬间长大的。《朝花夕拾》中有不少瞬间对鲁迅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请联系书籍篇目写出其中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
14、古诗文默写
刘勰《文心雕龙》曰:“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1) , ”展现扬帆东下之豪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2) , ”倾吐天涯羁旅之愁思;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3)”唤醒征人思乡之情愫;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4)”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哀和无限的感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5) , ”以明月为使者,抒发思念友人之深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6) ,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
15、下面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话剧《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等。 B、敬词与谦辞:称人母亲说“令慈”,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父亲说“令堂”,称己父亲说“家父”。 C、古代对年龄的别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一百“期颐”。 D、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16、阅读文段,回答小题。
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教师是青春梦想的奠基人,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徘徊。他们帮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伴着充满稚气的我们走过迷茫。感念师恩,他们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而是以渊博的学术造诣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用珍贵的心血浇灌我们的青春之花。感念师恩,即使青春成华发,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始终不变。
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在答题卡上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7、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瘫痪的困境阻挡不了生命的顽强,爆怒的情绪终会被爱所平息,沉寂的时光里贮藏着无尽的思索。淡雅的气质如幽兰绽放,_______________,烂漫的笑容若春花灿烂。喜出望外的瞬间充满惊喜,翻来覆去的辗转饱含牵挂,各得其所的结局满是和谐……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找出选文中的错别字进行改正。贮藏 错别字是 , 应改为。
(2)、请联系上下文为横线处补写一句话,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下列对语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B、文段中“贮藏”“有”“是”是动词,“生命”“笑容”“璀璨”是名词。 C、朗读可以感受语言的美,重音一般用△,停连可以用, 语调可以用↗↘表示。 D、“烂漫”和“灿烂”是一组同义词,词义相近,但存在轻微的差别。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
梁晓声
①那夜失眠,倚床而坐,将台灯罩压得更低,吸一支烟,于万籁俱寂中细筛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 , 然而“肥胖” , 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飞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⑦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⑧参加工作了,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我的父亲和我的独生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我的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
⑨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⑩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⑪温馨虽融解在日子里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它。
(选自《梁晓声散文精选》,有删改)
(1)、文章通过回忆往事,表达对温馨的理解,请结合文章,补全下面图示的相关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为更好的传情达意,朗读时小语重读了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请你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 , 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断定那便是母亲。
(3)、文中写父亲在睡梦中“悄然而逝”,为什么还说“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4)、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很有特色,请从选材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
19、有同学仿照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式标题的形式,为《朝花夕拾》中的两篇文章重新拟定了标题,请补全以下表格。
回目式标题
原标题
东渡留学遇良师
纸短情长话师恩
①
②
旧教育扼杀天性
《五猖会》
-
20、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书原名《旧事重提》,承载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的回忆,饱含情意,意味深长,值得一读。 B、《无常》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抒发了鲁迅对古代传统孝道的赞扬之情,以及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D、《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刻画了善良朴实又迷信的阿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