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3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已超153.72亿元,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五、登顶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的亚洲电影!某班级围绕这部电影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明确戏剧冲突】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电影史研究者邹丹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票房,是因为影片情节具有极强的戏剧张力。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影片中有哪些戏剧冲突。

    材料①:《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说,海底的妖族被困在海底炼狱,它们又要龙王借它们的兵去围困陈塘关,然后它们有反叛之心,同时龙王又能够捏住它们的命门,这是剧情主线上的一个逻辑的底层核心。

    (来源: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鲁健访谈视频)

    材料②:电影中哪吒与敖丙在海底炼狱并肩作战时怒吼:“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来源: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

    冲突①:

    冲突②:

    (2)、【宣传哪吒文化】班级拟制作《中国哪吒之前生今世》海外传播手册,计划分三个板块来编写,请你参照板块二的示例,拟写板块一和板块三的目录。

    板块一   ①

    板块二   现代演绎,他在《魔童闹海》里嬗变

    板块三   ②

    (3)、【传承中华文化】吸收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的经验,请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两点建议。
  • 2、阅读《简·爱》后,针对“简·爱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这一说法,李华与同桌各抒己见,请仿照示例填表作简要分析。

    李华认为:简·爱是不幸的

    同桌认为:简·爱是幸运的

    示例:简·爱的童年是不幸的,在舅妈家受尽了歧视和虐待。

    但初步造就了她敢于反抗、倔强的性格,所以她又是幸运的。

    但②

  • 3、科举考试是隋唐以后一千多年来士人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却成为作者的讽刺对象。结合下面回目的内容,分析吴敬梓批判科举制度的原因。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潮关

  • 4、下列对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 B、《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钟爱的作品,深刻揭露了旧中国“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主题。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有15章。 D、《水浒传》中的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之一,最终在对抗斗争中被朝廷追杀致死。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国志》:陈寿等来的历史

    王族

    ①陈寿为写《三国志》,苦苦等了很多年。

    ②陈寿是个很敏锐的人,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他便意识到应该把这段特殊的历史写成一部史书,以供后人传阅。但这时,三国鼎立还没有结束,天下尚无定局,他只好等。

    ③陈寿在等待的过程中,耗去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他原是蜀国观阁令史,蜀国灭亡后受到晋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郡中正,后又被擢为治书侍御史。但这一等着实等得有些久了,以至于他对当官的兴趣都没有了。到西晋灭了吴,三国鼎立才算真正结束。天下定势已显山露水,陈寿终于可以动笔记录这一段特殊的历史了。这一年是公元280年,陈寿已经48岁。

    ④一个新的王朝由此耸立于天下。所有人都在谋划自己的新生活,陈寿却从热闹中悄身退出,关起门来开始撰写《三国志》。他决定把《三国志》分为三部分,即《魏书》《吴书》《蜀书》。从结构上而言,这样就可以一览无余地了解三国当时的整体情况,他下决心要把《三国志》写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作品,让和这段历史一起载入史册,这比什么都好。

    ⑤编写了一部分后,陈寿发现了一个难题,可供自己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太少。历史一旦定型,便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是不容许篡改和虚构的,所涉的细枝末节,必须有出处,否则便会闹出笑话。但现在耸立在陈寿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尽管它很高大,却不清晰,陈寿无法细致地将它勾画出来。

    ⑥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是,当时三国鼎立刚刚结束,很多历史事件尚无人记载。陈寿觉得历史让自己兴奋无比,但文献资料的空白让他一筹莫展。没办法,他只好停笔,一头扎入对文献资料的搜寻之中。

    ⑦几经搜寻,陈寿找到了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等。魏、吴两国政权在当时设有史官,所以把三国鼎立过程中的历史基本记录了下来。陈寿仔细看完《魏书》《吴书》,认为王沈、韦昭二人所撰写的史书比较翔实,自己可借鉴参考。但关于蜀国的历史记载是一片空白。蜀国因没有设专门修史的官职,所以无人记史。

    ⑧为了写好这一部皇皇史书,陈寿决定亲自去蜀地考察,视考察后掌握材料的情况再动笔。为此,陈寿踏上了当年蜀国军队打过仗的路途,一点一点收集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资料。一番考察实访下来,陈寿的内心变得沉甸甸的,蜀国所有的光荣与梦想以及所经历的起起落落、生死挣扎,足以让他完成一部史书。他不光宏观掌握了蜀国的历史,对历史的一些细节也大胆地进行剖析,列举出了那些事件在当时的条件下之所以发生的必然性,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诸如此类的事件在《三国志》中比比皆是,在此仅举“马谡失街亭”一例。

    ⑨陈寿认为,马谡大意失街亭,造成了对蜀军致命的伤害,甚至让蜀军由此伤了元气。诸葛亮由蜀入陇,六出祁山,但因马谡之败,蜀军实际上已经隐隐约约地画上了悲怆的句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般人的理解是为了整肃军纪,但实际上是为了防止蜀军在这个巨大的失败面前军心溃散,因此杀马谡一人,警示万众兵士。马谡被杀了,诸葛亮哭了,他是为失去一员爱将而哭的吗?非也。他的精心设计和战争谋略,在马谡失街亭事件中,被那场大火像烧一根草绳一样烧断了。所以,诸葛亮之哭,实际上是在哭自己的命运,哭战争的无情,哭自己理想的破灭。经由这一打击,诸葛亮感到自己已心神俱空,再也没有力量带兵打仗了。所以,他的眼泪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心事。退回蜀地途中,诸葛亮让士兵们烧掉了身后的栈道。随着一股股火焰腾起,组成栈道的木板或化为灰烬,或坠入江中被漩涡吞没,由陇入蜀从此成为绝途。从表面上看,这是诸葛亮的一种军事防范策略,烧掉栈道,为的是防止魏军由陇入蜀进犯。但实际上,他在做一种无可奈何的挣扎,甚至有一种要毁大家一起毁的消极心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陈寿对历史的态度,处理历史事件的方式,显然超出了同时期的其他史学家。

    ⑩从蜀地考察回来后,陈寿这才坐下来开始写《三国志》。这是一部让他等得太久的书,不过,正因为有了他这样的等待,《三国志》才得以拥有完整的内容。最后,陈寿以《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合为《三国志》,将三国鼎立这一特殊历史写成了一部书。应该说,这是一部全面记录三国风云的史书。后来的《三国演义》,则是根据《三国志》创作的小说,距陈寿写《三国志》,已有1000多年。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陈寿准备撰写《三国志》时遇到哪些困难?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以下关于陈寿撰写《三国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寿撰写《三国志》完全是凭借个人喜好,创作中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B、因为陈寿生活在三国时期,所以他对三国历史的记载绝对真实可靠,无主观态度。 C、陈寿在西晋为官,其撰写的《三国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晋统治者立场的影响。 D、《三国志》是陈寿和写《魏书》的王沈、写《吴书》的韦昭等人共同完成的著作。
    (3)、《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是关于三国的作品,二者对历史的呈现有何不同?
    (4)、我们学过的哪篇古文,是对《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内容的改写?写出题目和作者。
    (5)、陈寿创作《三国志》的过程带给你什么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回答。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州古典园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为代表,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精华,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苏州古典园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没有任何地方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大园林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理想。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杰作。这些建造于11至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摘自2019年1月4日“中国政府网·世界遗产中心”)

    材料二:

    华阴老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滥觞于西汉,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位于华山脚下黄、渭、洛三河交汇处的泉店村是它的发祥地和传承地。老腔的乐器,如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等都是艺人们自己加工制作的。其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领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老腔的演出以古战争题材为主,有剧本百余本。近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对其文化价值重新定位,老腔的演出形式也多由原来的皮影戏改为台前表演(吼唱),更显得亢奋激越,感染力强,充满阳刚之美。华阴老腔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2021年10月18日“渭南文旅”公众号)

    材料三:

    截至2024年12月统计的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数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州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95处

    400处

    2177处

    2项

    55项

    433项

    3435项

    2659人

    (摘自2025年第1期《新长征》)

    (1)、2024年7月,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成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阅读三则材料,概括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的文化遗产得以弘扬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材料三,写出你的发现和思考。
  • 7、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威王之时,喜隐 ,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 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卷一二六)

    【注】①喜隐:喜欢说隐语,隐语即谜语。②沉湎:指陶醉于饮酒之中。不治:不问政事。③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著称。④蜚:同“飞”。⑤振:同“震”。⑥《田完世家》:即《田敬仲完世家》,在卷四十六。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3)、选文中,淳于髡的进谏方式与教材中的①(人名)相同,他们采用同种劝谏方式并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②;③
  • 8、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性行       (2)由是感激

    (2)、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行文多次自贬自谦却不失臣子身份,夹叙夹议,情理交融。 B、作者在文中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这个权威形象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令阅者心服口服。 C、作者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 D、成语“三顾茅庐”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演变而来的,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从《诫子书》到《三顾茅庐》(《三国演义》)到本文,从做父亲、做臣子到做“相父”,诸葛亮都表现出中国最理想的人格精神。任选一篇文章简要分析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 9、名篇名句默写。

    古诗文记录着作者的足迹和情思。唐代的杜牧行经赤壁,借一件古物写下(1)“”的论断;北宋的苏轼夜游承天寺,对满院月光发出(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慨叹;南宋的辛弃疾登临北固亭,用曹操之语表达(3)“”的心愿;元代的张养浩来到潼关,望西都遗址抒发(4)“”的伤感。古人的作品告诉我们:且行,且思,且记,定能有所广益!

  •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语境判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中的“少”字读音应该是(shǎo)。 B、文中提到的“四书”“五经”和《礼记·学记》等书,都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C、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他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注释合编。 D、《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教育学论文。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多为七八岁入学,十几岁便可参加科考 , 当然也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那古人上学都学些什么?童蒙时期识字念“三百”等启蒙教材后,便开始为科考而学了。第一轮为“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第二轮为“五经”,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第三轮读史书和诸子百家,还要自学教辅 , 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类似今天的全科辅导教材。古代学子有课后作业吗?《礼记·学记》记载(     ),“退息必有居学”,是说课后也要加强学习。但“居学”并非作业,而是兴趣培养,如“学操缦”是学琴,“学杂服”是学习服饰知识,“兴其艺”是研究各种技艺。才入学的童子们,课堂内外的fēn(     )围都很轻松,课堂中念书写字,下课则捉迷藏、放风筝、放鞭炮等,活动异常丰富。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记       (2)fēn

    (2)、文中画横线的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参加科考 B、启蒙教材 C、自学教辅 D、加强学习
    (3)、对文中画浪线的两个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是反问句,②是设问句。 B、①是设问句,②是反问句。 C、①②都是反问句。 D、①②都是设问句。
  • 12、生活中,常有一些东西在不经意中触动着你的内心,让你难以忘怀,如病中的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触动着杨绛善良悲悯的心;如阿长奔波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触动了鲁迅童稚感恩的心。这些触动或许来自一次偶遇、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位朋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

    请以《__________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写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在500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13、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

    ②谈笑有鸿

    ③可以素琴,阅金经

    ④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本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请说明理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 14、根据情境默写。

    (1)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2)课文《木兰诗》   中表明征战激烈、持久的语句是   。

    (3)韩愈的《晚春》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诗句是: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

    (5)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 15、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云南大学旁的贡院坡是明清时期学子前往贡院的必经之路。坡脚的橡皮书店想用杜甫的诗作为楹联,你认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哪一联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 1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一章 祥子买车丢车

    第一节 初到北平

    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刚进城的祥子意气风发,怀揣着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做北平最好的洋车夫而努力工作。

    (1)、本选段所描写的主人公是 ,他出自 (作家)笔下的 (作品)。
    (2)、你觉得此时主人公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小说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离奇多变的故事情节无时无刻都在揪扯着观众的心。 B、正是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国女排才时隔12年又一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C、引水渠源头就是其著名景点“老龙洞”,洞内深涧幽谷,九曲连环 D、这个案子情节有如罗生门,扑朔迷离 , 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
  • 19、阅读下面材料,请从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材料一

    95后女飞行员徐枫灿说:能驾驶“大国重器”直-20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很幸运!

    材料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材料三

    “我的勇敢充满电量,昂首到达每一个地方。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成长的烦恼算什么?”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1)青春是花样年华,是奋斗古诗,是纯真情感。请以“我的青春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青春的价值是什么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和班级。(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

  • 20、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欧阳修宴饮 , 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 , 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 , 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在“文化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文化名人       诸葛亮       杜甫       辛弃疾

    名人的“字”:              

    名人的“字”:A.幼安        B.子美          C.孔明

    ③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插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请你回答。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

上一页 487 488 489 490 4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