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理解

    材料一:

    芙蕖

    【明末清初】李渔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闲情偶寄》,有删节)

    【注释】①芙蕖:莲花的别称,幼小的莲花又称菡萏。②葩:花。③日上日妍:一天比一天好看。妍,容色美好。  ④迨(dài)至:等到。

    材料二:

    白        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释】①别艳:别的花。②瑶池:传说中的仙境。③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材料三:

    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北朝《西洲曲》)

    ⑵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⑷苏州府学池中莲一茎二花,明年吴宽状元及第。(《苏州府志》)

    (1)、阅读材料一,探析形美;《芙蕖》中说“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芙蕖则不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芙蕖美的一生。
    (2)、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从《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这一问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编写册子,安排顺序;学习探究小组把陆龟蒙《白莲》、李渔《芙蕖》、周敦颐《爱莲说》三则材料编入“莲文化”小册子。怎样安排三则材料的先后顺序?请阐明理由。
    (4)、综合材料,得出结论;莲都以“莲”为名,蕴含了哪些美好的寓意?综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 2、揭示主旨,观照社会。书籍封面设计选用的色彩往往与名著的内容和主旨相关。书的封面应有哪些色彩?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说明理由。(可以从底色、图案颜色、字体颜色等角度设计)

    A.《朝花夕拾》        B.《红星照耀中国》        C.《儒林外史》

    示例:我设计《昆虫记》封面,底色为绿色,中间三个白色大字“昆虫记”,在“虫”字上点缀一只瓢虫图案。瓢虫酷似花朵,身体红色,上有几颗黑色小斑点。绿色象征生命,与《昆虫记》作者法布尔观察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精神品质相一致。“虫”字点缀瓢虫,强调本书的内容与昆虫相关。红中带黑的瓢虫,寓意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

  • 3、传递情感,寄寓褒贬。请探究色彩在下列现代诗中的作用(至少写出两条探究结果)。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感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手推车(节选)

    艾青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 4、描摹景物,创设情境。根据色卡和品读完成古诗文名句填空。

    色卡一:绿色

    , ②

    (刘禹锡《陋室铭》)

    【品读】名士之居所。

    , 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品读】景物美不胜收,诗人游兴未阑。

    色卡二:黄色

    鸟下绿芜秦苑夕,⑤

    (许浑《咸阳城东楼》)

    【品读】宫廷荒废,王朝更替,世事沧桑。

    , ⑦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品读】化用诗句,自比菊花,明净一秋。

  • 5、阅读理解

    【看一看:宣传视频】

    缙云爽面,又称索面,是流传浙西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其传统制作技艺在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缙云爽面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残唐五代,姓王村始祖潜佶自北方迁入缙云时,引种种麦。潜佶的三世孙潜四在姓王村建碓制面,制作工艺开始成形并逐步流传。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在他的《过山寨诗》中这样描写爽面:“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王箸惜。”相传潜佶十一世孙、南宋户部尚书潜说友曾将爽面作为朝廷觐见之礼,由此,缙云爽面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抗战时期,缙云地下党组织配合处州特委在驻地江西山后村种麦制面,解决粮食供给困难。

    (摘自缙云爽面宣传片解说词)

    【听一听:传说故事】

    缙云人抽面,上筷时左右穿插酷似打绳,抽好的面条更是细长如索,故古人称之为“索面”。

    相传黄帝南巡,在驻足鼎湖九炼金丹的同时,广泛传播中原文明,缙云百姓感恩戴德,遂以自制的索面礼待黄帝君臣。索面上口,柔韧爽滑、满口清香,黄帝连声说:“爽!爽!爽!”借黄帝金口玉言,缙云人将“索面”改称为“爽面”。爽面自此成为缙云先民款待贵宾、寿诞喜宴首选的珍馐美馔。在丽水各县市的方言中,“爽”都与“苦”字意义相反,饱含着舒畅、富足之义。

    (摘自“缙云播报”公众号)

    【学一学:制作技艺】

    和面、搓条

    为了确保面团保持韧性,选用手工和面,等待面团醒好后,再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压成扁平状。然后再用刀把面饼切成长条,反复的搓揉使得面条越来越细滑。

    绕条

    搓条后有一道类似“编麻花”的工序:在面条之间放入两根长约一尺半、间隔10厘米的竹签,然后快速地以8字型盘上,排列紧凑,根根分明。一组编完,把它们挂在木箱里接着醒面。

    拉条

    绕好的面条在面箱里放置约3个小时后即可拉面,这是索面制作里最辛苦的一道工序。拉面要分几次将面条拉细拉长,不能拉断,粗细均匀,这都需要熟练的技术。

    晾晒

    最美的一道工序。索面脱水晾干的时间取决于天气,通过观看和触摸面丝的表面决定收面的时间。

    收面

    晒好的面被收进特制的竹匾里,上好的索面具有长、软、韧、滑的特点,细如青丝白如雪。

    吃面

    品尝着自己做的面条,咸香、爽滑、口感好,无愧于“百年索面”的称号!

    (1)、观看宣传片后,同学们围绕“珍馐美馔”一词开展了讨论,请你参与。

    小莲:“珍馐”这个词在李白诗歌《行路难》中出现过,你们还记得吗?

    我:哦,“金樽清酒斗十千,①”。“珍馐美馔”是一个并列式短语,“美馔”的意思是“②”。

    小语:“馔”是个生僻字,怎样能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呢?

    我:声旁相同的字读音往往相近,“馔”与“zhu àn③写”中前字同音,这样就记住了。

    小文:古人造字,“钅”字旁都与食物有关,如“饭”“饱”“馆”,《论语》里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是什么意思呢?

    我:这你考不倒我,“饭”在这里是④的意思。

    小文:“饼”“馒”“饽”“馄饨”是“钅”字,“粉”“糕”“粽”是“米”字旁,都是与食物有关,为什么偏旁不一样?你来分析分析。

    我:⑤

    小莲:汉字可真有趣啊!

    (2)、同学们在体验“拉条”环节时,小语说:“这不是黄庭坚诗里说的‘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王箸惜’吗?”你认为这句诗形容哪个环节最贴切?请说明理由。

    A. 拉条        B. 晾晒        C. 收面        D. 吃面

    (3)、同学们在参观时发现,缙云土面既叫“索面”也叫“爽面”,但官方在推广时统称为“爽面”。请根据上述资料和链接材料探究原因。

    链接材料:右图是获得缙云土面LOGO设计一等奖的作品。

    (4)、缙云爽面博物馆准备推出动画版的爽面宣传片,请你借助“学一学”的材料,以“爽面”的口吻介绍制作过程。(150字以内)
    (5)、本次活动可以给探访“身边的文化遗产”实践活动哪些启发?请你写出三点建议。
  • 6、纪录片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每点不超过8个字)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通过实地拍摄、真人真事的记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窥探现实世界的窗口。

    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微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新形式应运而生。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等跨界类型。

    从创作理念上说,记录片的情节和人物不能预先编排和设计。所以,纪录片呈现什么样的情境、选取什么样的素材,都反映出创作者的理念。

    相较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纪录片画面细节考究,旁白精炼恰当……因而其本身也更具美学价值。

    纪录片让人们更好地观察世界,理解自己。它让我们感受草木的盛衰荣枯,体会历史的潮落潮起,鼓励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拥抱人生。

    传递人生价值

    (2)、阅读下面有关“纪录片”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着①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字”从遇见你》《如果国宝会说话》《鲜生史》等一大批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深受②

    这些优秀纪录片虽题材各异、形态不同,却拥有③:即深挖“新”与“常”。它们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以守正创新讲述中华文明故事,呈现中华文明的④《“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与介绍,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鲜生史》再现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先生笔下的美食,展示美食里的四大文豪的生活,展示美食里的中国……中华文明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

    (3)、优秀的纪录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艺术性。请结合上面材料画线句内容,仿照示例,点评《如果国宝会说话》《鲜生史》这两个片名。要求:紧扣片名特点,注意语言连贯,表达生动。

    示例:《“字”从遇见你》:“字”谐音“自”,熟悉的用语,诗意化的表达。既嵌入纪录片主题——“字”,又引发人们对汉字及其背后文化的兴趣与联想。

  •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万年青

    冯骥才

    ①西门外有一个盆道口是块三角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人要。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砖瓦屋,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本没商家,过日子还真缺不了它!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

    ②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啥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规矩,既是万年青的店规,也是老蔡家的家规。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老蔡脸上有光,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③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发小马得贵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不如请来帮忙。

    ④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白净脸儿,目光实诚,有条有理,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⑤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⑥老蔡咧嘴一笑,把万年青放在他手里了。

    ⑦金子美虽然没当过伙计。但人聪明,干什么都行。干了两天,万年青这点事就全明白了。每天买东西不过几十人,多半是周边的住家。这些老街坊见了金子美都会问一句:“老蔡出门了?”金子美说:“几天就回来了。”老街坊也都不多话,买的东西离不开日常吃的用的。

    ⑧金子美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把各类货品里里外外归置好。他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井然有序,得心应手,没出半点偏差。一连三天,一切正常。

    ⑨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还没有卖货,一位室友就来找他说,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来拍他们的学堂,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就来拉他。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不决,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又想了一会,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走了。

    ⑩金子美和几位学友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城西时,天暗下来。他走到街口,面对着关着门黑乎乎的店铺,一时竟没有认出来。待走近了,认出这闭门的小店就是万年青,心里有点愧疚。在点货结账时,看到小店一天都没有卖货收入,他又有些不安,于是,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

    ⑪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老蔡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

    ⑫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⑬一天,金子美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我真的挺喜欢你。你是个实诚人!”

    ⑭子美一激动,便把关门又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顿时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⑮“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⑯“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⑰“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⑱“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⑲“对啊!”

    ⑳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

    ㉑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如此愤怒与绝望,他无法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㉒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

    ㉓一年后,有人说老蔡得了病,躺在家里开不了店,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没有了。再过多半年,老蔡的儿子又回来一趟,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开一个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又是一番景象。

    (选自《俗世奇人(肆)》,有删改)

    (1)、请阅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补全表格。

    序幕

    万年青小店的开设,及老蔡家的店规。

    开端

    老蔡要出门五天,

    发展

    高潮

    结局

    老蔡得病,

    (2)、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这两句话独立成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2)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请从标点符号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3)、小说结尾段写了万年青,又写了新开店铺,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4)、本文选自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肆)》,老蔡便是那“俗世奇人”之一,本文中老蔡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8、《水浒传》的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纷纷用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抱不平”这一歇后语所对应的故事情节。

    示例   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李逵放鱼、殴打渔人,与张顺发生争执并打斗起来。张顺在陆地上打不过李逵,便诱使李逵上船,利于自己擅长的水战对付他,从而取得胜利。

  • 9、同学们准备以“希望与理想的追求”为主题重新编辑《艾青诗选》,下面三首艾青的诗作,你认为哪一首最合适入选?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鱼化石》              B.《向太阳》              C.《大堰河——我的保姆》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秀才东园亭记

    欧阳修

    ①修友李公佐有亭,在其居之东园。今年春,以书抵洛,命修志之。

    ②李氏世随。随,春秋时称汉东大国。然怪其山川土地,既无高深壮厚之势,非有古强诸侯制度,而为大国,何也?僻居荆夷,盖于蒲骚、郧、蓼小国之间,特大而已。于今山泽之产无美材,土地之贡无上物。朝廷达官大人,自闽陬岭徼出而显者,往往皆是,而随近在天子千里内,几百年间未出一士,岂其庳贫薄陋自古也?

    ③予少以江南就食居之,能其风土,地既瘠枯,民给生不舒愉,虽丰年,大族厚聚之家,未尝有树林池沼之乐,以为岁时休暇之嬉。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 , 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修先人之所为。

    ④予亦壮,不复至其家。已而去,客汉沔,游京师。久而乃归,复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 , 则树之蕖者抱,昔之抱者枿 , 草之茁者丛,荄之甲者今果矣。问其游儿,则有子如予童子之岁矣。相与逆数昔时,则于今七闰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叹嗟徘徊不能去。

    ⑤噫!予方仕宦奔走,不知再至城南登此亭复几闰,幸而再至,则东园之物又几变也?计亭之梁木其蠹 , 瓦甓其溜 , 石物其泐乎!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⑥明道二年十月十二日记。

    (选自《欧阳文忠集》,有删改)

    【注】①蘗:被树木砍去后再生的枝。②枿: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根株。③荄:根部。④甲:草木萌芽时的外皮。⑤蠹:木质朽烂。⑥溜:指砖瓦被剥蚀。⑦泐:石块风化、开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A、李氏世随       家:安家,定居 B、岂其庳贫薄陋自古也?然:这样 C、其风土       道:讲述 D、修先人之所为       益:利益,好处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

    (2)久而乃归,复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

    (3)、本文是欧阳修应李公佐之邀,为东园亭所作,文章娓娓道来,诚挚感人。那文中蕴含了作者哪些真挚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①汤式,元末曾补象山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②三处:指城头、江心和山顶。

    (1)、本曲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都在谈“愁”,两者“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2)、请简要赏析“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妙处。
  • 12、作文

    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想法,皆可寄寓深情,饱含深意。一个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却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一种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却是充满人生智慧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以“似简而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字。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喻思南

    ①中国科协推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帮助32岁以下人才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青年创新计划,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   【甲】   。近年来,科技界各部门、各单位出台一系列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实招,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

    ②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比较旺盛,对外部变化感知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往往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给予呵护,帮助他们走出摸索期,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③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也是顺应时势的必然选择。从科技人才构成看,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悟空号”“墨子号”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一线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3岁;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   【乙】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上,青年科技人才勇担重任,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④实践证明,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挑大梁、当主角,值得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⑤近年来,我国构筑起日益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更好成长成才。2023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从“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使用”“促进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⑥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不仅需要完善硬举措,更离不开建好软环境。各地、各部门营造出灵活开放的人才环境,可以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更好潜心研究、成长进步。比如广西在科技计划中持续设置“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近3年累计下达三类项目700多项、资助经费近8000万元。中国科学院在部署的战略先导专项里,计划将一半以上基础研究项目用于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

    ⑦另外,还需要关心关注青年科技人才的“急难愁盼”,切实帮助该群体解决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在学习培训、合作交流、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保障,增强他们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的定力和底气。

    ⑧时代呼唤青年科技人才,时代成就青年科技人才。期待青年科技人才以科技报国的责任和担当各展所长,在服务国家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选自《人民日报》等,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中心论点:①

    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期待青年科技人才,在服务国家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是顺应时势的必然选择

    怎样才能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构筑起日益完善的政策体系

    (2)、文章第五段和第六段能否调换位置?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3)、下面这个事例更适合放在文中【甲】【乙】两处中的哪一处?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北京理工大学组建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一事一议”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新星。

  • 1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②我欲乘风归去, ,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大雪三日,。(张岱《湖心亭看雪》)

    (2)请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卷上写出题目,再默写诗的颔联颈联

  •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 ,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             空:空中 B、云归而岩穴             暝:昏暗 C、而乐亦无也             穷:穷尽 D、树林阴             翳:遮盖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己悲       ②去六月息者也 B、①行者休树       ②我如浮云 C、①杂然前陈者       ②面山 D、①宴酣乐       ②何陋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A、野花散发出幽微的香气,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繁乱而略显阴冷,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B、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繁乱而略显阴冷,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落下,击打石头,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C、野花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落下,击打石头,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D、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甲文描写洞庭湖上阴天和晴天的景色变化;乙文则写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季景物的迥然不同。 B、两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而往,暮而归”,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两文都传达出作者的理想或态度。甲文作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乙文则表现了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两文语言都具音韵之美。甲文骈散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乙文“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1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在胜利中学启动,活动旨在以探访中华文明源头,发掘汉字文化魅力为目的。 B、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畅想未来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把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紧密结合。
  • 1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爱国是什么?爱国是一种坚守:邓稼先投身祖国核武器研究,埋头苦干几十年;袁隆平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研究。爱国是一种奉献: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 救民族于存亡之时;一代代爱国青年断章取义 , 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奉献青春与热血。

    A、埋头苦干 B、持之以恒 C、前仆后继 D、断章取义
  • 18、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B、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C、我也端祥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却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就是一种诬篾。
  • 19、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守(kè)             婷(pīng)             食壶浆(dān) B、(yè)             养(huàn)             根深固(tì) C、见(piē)             桑(zǐ)             彬有礼(bīn) D、笑(chī)             望(tiào)             强(guō)不舍
  •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针对美方发起的“关税战”,我外交部以一句“谈,大门敞开。”作出铿锵回应。门,是阻隔的屏障,也是联结的纽带,是生活中常见的存在。推开家门,是游子对温暖港湾的回归;跨进校门,是少年对知识殿堂的奔赴。历史的门扉后,藏着文明的兴衰与时代的更迭;心灵的门坎前,横亘着理解与隔阂的距离。有人在门的开合中学会接纳与拒绝,有人在门里门外的徘徊中领悟成长与责任,也有人在跨越重重“门障”后,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主题健康,积极向上;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一页 385 386 387 388 3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