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歌鉴赏

    鄱阳湖

    〔明〕吴国伦

    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鱼龙窟 , 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拥帆樯天际下,星蟠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暮仍鼙鼓 , 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指庐山。③鱼龙窟:指鄱阳湖。④鼙(pí)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拥帆樯天际下”中的“拥”,有的版本又写作“涌”。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 2、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甲】____望

    【乙】____望

    〔清〕周   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清〕周   容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 3、诗歌鉴赏

    中秋对月

    〔唐〕曹   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是“中秋”,“”是“月”。(填诗句原文)
    (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 4、诗歌鉴赏

    南乡子·烟漠漠

    〔唐〕李  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下列哪一项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该诗句与李珣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5、诗歌鉴赏

    【甲】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的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初至茂屿

    〔明〕沈九畴

    清溪窈窕觅仙踪,临水看云面面重。山过雨声侵薜荔 , 风吹秋色满芙蓉。

    湖天____悬孤屿,海日东南引万峰。岂是桃源无路到,扁舟今日使人逢。

    【注释】①茂屿:茂屿山,据旧志记载,在东钱湖西南。②薜(bì)荔:一种常绿灌木。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重”有“chóng”和“zhòng”两种读音。本诗首联中加点的“重”字,你会选哪个读音?结合画线句和颔联加以分析。

    我认为填 , 分析:

    (2)、你认为诗中空缺处应填“萧索”还是“浩渺”?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

    我认为填 , 分析:

  • 7、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题目。

    野  望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

    《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 8、诗歌鉴赏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指出并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
  • 9、诗歌鉴赏

    咏牡丹(其二)

    〔元〕卜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释】①卜元亨:元末明初东溪(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②枯枝:指枯枝牡丹。③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1403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1)、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
    (2)、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第二、第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 10、根据题目要求对学生习作进行修改,先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再把普通文章升格为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

    根据相关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走出校园,感知更广阔的世界,才会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才会更加清晰地认知自我,也才会发掘自己身上的无尽潜力与可能……为鼓励更多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校文学社开展征文活动。

    请你以“在更广阔的世界中(认识、改造、发展、超越、成就⋯⋯)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投稿,分享自己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收获。

    具体要求与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叙事、抒情、议论等,写出个人思考,体现真情实感。③不要大段写活动流程,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普通作文】

    在更广阔的世界中雕琢自己

    我提起手中毛笔,展平纸张,饱蘸墨汁,悬腕提笔,凝神静气,汇于笔尖,一篇临摹习作一气呵成。看着自己越发韵致的字体,思绪在梅与墨交融的香气里,悠悠飘向半年前……

    那段时光,一片暗淡。沉重的学习压力,及青春期的悸动,让我心绪躁动难安,不时有一股无名之火在心底乱窜,甚至会莫名其妙向身边人喷溅。只是,每当这时,常有一双眼睛,在不远处,如窗外的老梅树,静默地注视着我。

    这天,我刚对误闯进房间的弟弟一通怒火,爷爷缓缓走了过来。他目光慈爱,带着柔和的笑意,挥手示意我跟过来。我耐着性子,尾随进入他的房间。

    爷爷引我到桌前,提起一支毛笔,挥笔写就《诫子书》。爷爷的字清瘦刚直,遒劲端方,如松枝刚劲,如墨竹飘逸。把笔给我:“试试?”尽管意难平,我还是接过笔,照着样子草草糊了几个大字。爷爷看看我的“杰作”,摇摇头,拍拍我的肩说:“书法要静,要慢。等驭住了心,便也驾住了笔。去看看窗外吧,你的心太躁了。”

    来到窗前,早春的寒意尚存,远近都是灰黑的色调。然而,窗外小院中,不知何时,艳红的春梅,正团团簇簇地拥上了枝头。挤挤闹闹,喧喧嚷嚷,娇娇艳艳,点燃了整个小院的春意!

    “定能生慧,静方致远。丫头,再试试吧!”

    再来桌前,我提起笔,对着爷爷为我备好的字帖,一笔一画细细临摹起来,慢,确实有慢的滋味。我屏息敛神,渐渐忘了身在何处,心中只有那滑动的笔尖。

    笔势即心迹,运笔亦炼心。专注,沉静,雕琢,致远。人生万事同理!愿青春的我们,能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打磨锤炼,成长提升,内心笃定,逐渐丰盈!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凡人邱光明,生活的底味本是平淡,但他钻研厨艺,经营饭店,在生活中加入率性与执着,调出更有趣的味道;孤独的尼摩船长,生活的底味本是苦涩,但他探秘海底,勇闯南极,在生活中加入勇敢与坚毅,调出更传奇的味道;屡试不第的龚炜,生活的底味本是酸楚,但他诵诗习武,抚琴弈棋,在生活中加入淡定与坚守,调出更雅致的味道……亲爱的同学,回顾你的生活历程,你生活的底味是什么?你已经或将要加入点什么,来调出生活更好的味道呢?

    请以“加点 , 调出生活好味道”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根据提示语的相关内容,将文题补充完整。②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像什么一样生活,是一种向往,一种尝试,一种使命;像雄鹰一样翱翔,像彼得·潘一样永葆童真,像祁发宝一样守边戍疆······用你喜欢的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请把题目“像一样生活”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寻常窗前月下,因梅花映入眼帘,倍觉情趣横生,别有不同。每个明媚的清晨都充溢着鸟语花香,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弥漫着别样精彩。生活中,总有一束“梅花”激你心志,荡你情怀,助力你异彩人生。

    请以“才有便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4、根据题目要求对习作进行修改,先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再把普通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方        向

    邵建航

    人生就像小溪

    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

    我们会在春天遇见

    就像树会长大

    草要发芽

    灯        塔

    王柏龙

    海上的光

    若隐若现

    却依然明亮

    就像成长

    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普通作文】

    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

    命如山,运似轻舟,世间沧海。每个人都是海上的一叶扁舟,被命运的浪推着走或是逆流向汪洋欲冲破命运的枷锁。但唯有坚定方向的小舟方能漂向自己的柳暗花明。

    那年秋天,我步入初三,一次次的考试失利让我的一番热血慢慢冻结,我总是问自己“重点高中有那么重要吗?人生的路又不只是读书,我的诗和远方呢!?”

    可是在时间的牵引下我不得不机械式地刷题,订正,做到了“任尔东西南北风”,管它什么成绩,反正做了就会批,批了就会讲,讲了就必须订正。似乎学习成了形式主义。

    直到文理联赛后,身边的高手们都提前一步去往了我所向往的高中,记忆里那个平凡却不甘平庸的身影又逐渐清晰起来,曾经为了一场考试挑灯夜战的女孩呢……一次次回忆让我更坚定了心里的方向。

    刘墉先生说过:“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我告诉自己我可以不伟大,但我绝不能平庸,即使平庸也不能甘于平庸!拿起笔,享受笔珠与纸摩擦的快感,享受排名由300到100带来的肯定,机会正迎步走来,重点高中的通知书我一定,必须要拿到!不顾一切代价!

    面对毫无头绪的数学题我也要绞尽脑汁杀开一条“血路”;看着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我也要硬着头皮背下来;将难懂的公式定理化作口诀牢记在心;把父母与老师带来的紧迫感变作动力,警醒自己时间经不起消耗。

    在走过的路程里,我们推推搡搡,急切向前奔跑,到最后前行无路,精疲力竭之时才发现在山重水复中迷失了方向,过了许久才遇见花明。

    在考场的路上,我们悄然地由学生变为了考生,渴望的印记被一次次加深,可我不胆怯,因为我所坚定着的、渴望着的已经在无数的考卷里告诉我:我可以!

    在六月末的晚上,一切都如我所愿地发生了。

    命如山,运似轻舟,世间沧海。每个人都是海上的一叶扁舟,被命运的浪推着走或是逆流向汪洋欲冲破命运的枷锁。但唯有坚定方向的小舟方能漂向自己的柳暗花明。

    我曾在每一个苏晨奋笔疾书,曾于白昼奔赴山河,我虽没有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之志,却有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决心,能够让我坚定自己的方向。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超燃”“燃爆了”“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

    请以“找到自己的燃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 16、请以“感动在心中荡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请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8、为以优异的生态环境质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禾山社区居委会将开展“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并发布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招募计划。小舟想报名,请根据下面材料中的信息,以小舟的名义撰写一封自荐信。(200字以内)

    姓名

    小舟

    出生年月

    2004年6月

    民族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学历

    初中

    学校

    嘉舟实验学校

    实践经历

    五年级时,获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校跳绳比赛一等奖。

    六年级时,参加区“五水共治”义务宣传活动。

    七年级时,参加校“国棋入门”“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班。

    八年级时,获计算机一级证书、校“数学思维”竞赛一等奖。

  • 19、请参加“共鸣与争鸣”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思考。

    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

    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尊严、有存在理由的。你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

    古人讲“厚德载物”,这是什么意思?大地如此宽厚,承载万物,它承载草木葱郁的南方,也承载荒天野地的北方;承载风沙,也承载河流;承载好人,也承载坏人;承载猛兽,也承载温顺的牛羊;承载美,也承载丑。这就是厚德载物。

    我们要学这种胸怀,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先去认领它。它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坏东西也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别人,你能把坏东西弄到哪里去呢?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中,早早地就把好坏分开了。

    所以,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一朵鲜花和一片败叶都是好东西,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也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无端地给了穷人那么多不好的东西,给了富人那么多荣耀,让我们具备两种眼光。

    那本来应该是一种眼光的。

    (选自《读者》)

    (1)、本文说理如话家常,请根据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2)、画线处的句子引发思考,请再写一个句子,丰富这个排比句。
  • 20、现在,不少学生惯用网络语言交流,这些语言有时还会出现在日记与作文中。九年级(1)班举行了关于“网络语言,进入中学生作文值不值得鼓励和提倡”这一话题的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的主辩,针对正方的观点,你将如何反驳?请写一段话表明反方观点,150字左右。
上一页 382 383 384 385 3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