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仿照下列句子,补写两个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形成一组排比句。
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带给我们希望;梦想是成长中的阶梯,帮助我们攀登; , , , 。
-
2、请根据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必定有所坚守。坚守内心的宁静,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坚守思想的清纯,心灵的天空必将变得清明而澄澈。坚守诚实做人的原则,坚守认真做事的态度,必能收获友谊,收获真情,收获人生丰硕的成果。唯有坚守,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持真正的自我,才能闪耀个性的光芒。
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
3、名著导读(1)、《经典常谈》共13篇,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进行编写。为深入认知某一方面的内容,请大家把下面列出的篇目按要求进行归类,以便更加高效的进行选择性阅读。
①经:②史:③子:④集:
A.《周亚夫军细柳》 B.柳宗元《小石潭记》
C.《礼记》二则 D.《庄子》二则
(2)、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有同学认为可将书名换为《保尔成长记》,你认可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
4、古代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做铺垫。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地中歇息。(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赏析此句。 -
5、文言文阅读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①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屈:竭尽。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讲信修睦 修:培养 B、争则乱,乱则穷 穷:陷入困境 C、是礼之所以起也。 是:这 D、女有归 归:归家(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B、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C、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D、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各社会阶层都互相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B、甲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C、乙文荀子在追溯礼的起源时,认为礼是为满足人的欲望而制定的。 D、乙文则主要从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四个角度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②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
6、现代文阅读
访梅
贾平凹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外出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疑惑,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去了。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吃惊,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汽,蒸汽是什么,蒸汽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狐疑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①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②→③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④→⑤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2)、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①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赏析这一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②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结合上下文,说说“笑“的含义。)
(3)、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
7、综合性学习。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班级正在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生活中的‘和’“为主题的手抄报,手抄报有下列几个栏目,请你按照示例补充两个栏目。
①“和“之内涵
②“和“之典故
③
④
(2)、你所在小组在进行“和而不同“的讨论时,小组成员因观点不同而相持不下,有的同学还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请你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以小组长的身份拟写三条“小组讨论规则“。(3)、请用行楷书写下面的有关“和为贵“的标语。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然和谐。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2)、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韩愈《马说》)(4)、 ,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这首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 B、《登勃朗峰》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马克吐温,法国作家。 C、《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D、《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
10、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清明时节,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举行祭扫活动,向逝去的英烈表示崇敬和怀念。 B、为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自贡市各校积极开展“读经典,话成长“的读书活动。 C、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就是控制毛笔的运动,书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形态的方法。 D、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文化节目成为中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有益补充。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的三多寨风景宜人,各种花儿次第开放,桃花、梨花、油菜花……美丽极了! B、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应该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 C、只见壶口瀑布冲天而来,又被低处的沟急急吸去,地动山摇,震耳欲聋。 D、有些超市统称“跳楼大甩卖“,可是里面商品的价格并不比平时便宜,完全名副其实。
-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擦拭 帷幕 震撼 格物致知 B、迁徙 毒手 萦绕 轻歌漫舞 C、演译 欺侮 卑劣 叹为观止 D、燎原 旷野 决择 亭台楼阁
-
13、下列生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眶(kuānɡ) 连翘(qiáo) 挑拨离间(jiàn) B、瞭(liào)望 寒噤(jìn) 戛(jiá)然而止 C、沙砾(lì) 苍劲(jìn) 接踵(zhǒnɡ)而至 D、襁褓(qiǎnɡ) 棱(línɡ)角 怒不可遏(è)
-
1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尽我所能,担我责任。今天,给哭泣的同学一个拥抱,替忙碌的父母分担家务,为身边的人带去温暖;明天,戍守边防,创新科技,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
请以“▲需要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总要求】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⑷若选择题二,需补全题目。
-
15、名著阅读【甲】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选自《诗经》第四)【乙】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
(选自《战国策》第八)(1)、下面对甲、乙文段及所涉及的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往往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浮,哀而不伤“。 B、【甲】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指“重章叠句“的形式,这种形式后来在诗歌里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的新形式。 C、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连横“,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做“合纵“。【乙】文中的“他“是张仪,属于合纵派。 D、像【乙】文中的“他“一样的游说之士受各国君主重视,是因为当时各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外交办得好,就能避免战祸;即使不得不战,也能通过外交与别国联盟。(2)、《经典常谈》是2023年春季新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推荐必读书目,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阅读这本书,请你给该书写一个简短的推荐语。 -
1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谐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B、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要:同“邀“。请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困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 B、豁然开朗欣然规往 C、得其船其真不知马也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下列关于文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十分纯朴,听闻渔人到访,“咸来问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 B、“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刻画了桃花源人和谐、安宁的幸福生活。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理想生活的真实再现。 C、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个环境优美、人人幸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的美好世界。 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为后文渔人“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埋下伏笔,暗示了后文中桃花源觅不可得。(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句“自古“和“逢“,点出“悲秋“这一传统看法时代久远、观点固化。 B、第二句紧承首句,道出了诗人“秋日胜春朝“与众不同的见解,态度鲜明。 C、第三句描绘一排鹤推开云层扶摇直上的明丽秋景,诗人悲秋的情绪一扫而空。 D、尾句“诗情“被“晴空一鹤“的景象激发,并被引向蓝天,展现开阔视野。(2)、同为刘禹锡的诗歌,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了什么相同的表现手法?请赏析其效果。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目光我的河
包利民①那时从不曾注意,在我花团锦簇的成长之路上,是谁用默默的目光浸润着我的世界,才使得青春岁月如此静美而灵动。虽然,有时,自己跌倒自己爬起,脸上泪痕交错,可是在多年后的回望中,才发现,有一道目光,一直温柔地抚摸着我的伤痛。
②时光盛开在奔跑的年龄里,游走的风景也只是瞬间经眼不经心的点染。儿时摔断了左臂,最初的疼痛就这样猝然来临,疼了许久,最后是痒得钻心。那个时候,你没有抱我,也没有哄我,只是说,男孩子,摔摔打打也是正常。胳膊好了后,竟然是有着弯曲,明显骨头没有对正,且偏差极大。
③然后是再度的更为疼痛的经历,当我被抱进医院那间恐怖的屋子,回头张望,你的目光一瞬间进入我心底。那个年龄的许多事都已记不起,那目光却一直在我心头荡漾。于是便淡忘了重新将长好的骨头抻开的疼,虽然从未经历过那样的疼,日后想起,却只记得那目光。
④都说成长如憩在蝶翅上的风般美好,仿佛每一缕岁月都浸润着花香草气。而在我的少年岁月里,却有着那么多不被预料的种种。起初是不愿意上学,逃学,后来被你抓获,狠打,拽着红领巾把我带到学校。那个时候,每当离开家门,你的目光就一直追随着我,就像利箭一般,我奔逃,想躲开那无所不在的监视。
⑤真正的奔逃是在初中时,当我自由的脚步穿过无数的田野村庄,当那条河横在眼前,那一瞬间,在落日里,我竟想到你的目光。多像这条河啊,困囿着我的自由岁月,那么多的向往,只能在河的那一边。我就坐在那里,不想回家。夜色如恐惧的黑翅,覆盖了渐渐凉下来的心。耳畔只有流水声,却让我想到了呼唤,就是呼唤。
⑥真的有呼唤远远传来,我看到手电的光芒划破夜的阴沉,然后,看到你的身影,带着温暖的沉重,站在我的眼前。脚步声踏痛着少年的心事,你跟在我的身后,手电的光在我脚下照亮圆圆的痕迹。周围仍是迷离的夜,我却能感觉到你的目光就栖在我的背上,在八月渐凉的风里。河声已渐行渐远,也许,在这一岸的遥远处,也是自由的世界吧。
⑦高中时如愿跨过了那条河,去了县城读书,也是你目光的河无法流淌的遥远。在那个我没接触过的世界里,如脱笼的鸟,飞向所有的诱惑。我不愿意回去,我怕你的目光将我再度桎梏。寒暑假里,我和你说的话也越来越少,我用沉默筑成堤,阻挡着你的目光。想来,十几年的时光,话语越来越少,就如童年天上的繁星,现在只是寥寥。
⑧你来过学校两次,也打了我两次。你将我从喧嚣的台球厅里拽出,在学校后面的那条背街上,你扬起手,虽然从小到大,你打过我多次,可是从没打过我耳光。你终是没有落下扬起的手,却重重地踹了我一脚,便呵斥我回学校去。一边走,一边感受着身后你的目光。那个时刻,有着一种莫名的从未有过的感受,说不清是什么,第一次脚步没有飞快。
⑨再一次,是我和别的同学打架,把人家打伤。学校让找家长来,我就说我没有家长。本来,老师已经信了的。你却不知从谁那里听说,赶了来,依然在那条背街上,正是秋天,路旁高高的杨树上,黄叶纷纷落下。我一直把这一次也当成打,虽然,你只是拥住了我,可是却让我很疼。回去的时候,我终是忍不住回头看,一片叶子正落在你的肩上。一如许多年以后,那个场景,如一片重重的叶子,落在我的心上。
⑩你目光的河就这样流淌着,淌过了我那些青涩的岁月。去更远的地方上大学,然后留在外地工作,家乡在尘烟之外。你的目光遥远,已然望不穿那许多的水阻山隔,可是,在许多他乡的沉夜里,那条的河竟会流入梦里的柔软,让我在醒来后的清晨,一枕的怅惘。
你把我养大,你管束着我,后来也明白,你也那么深爱着我,虽然,我一直没有叫过你“妈妈“,虽然,并不是你生了我,虽然,我有那么多年一直叛逆着你,可是,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我的母亲。
当年躲避着你的目光,想挣脱那条无形的河流,而如今,我只想溯流而上,再看一看你被风尘浸染得失去光华的双眼,看看你被流光洗白的发。在你目光的河里,我愿意做一条最幸福的鱼儿,日日夜夜游向你的期盼,你暖暖的心里。
(选自《青春期健康》)
(1)、本文围绕着“你的目光我的河“为线索行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我“的河
你的目光
摔断手臂
①
逃学
抓获,狠打
离家出走
②
跟同学打架
到校了解情况
(2)、阅读全文,说说看,文章标题“你的目光我的河“有什么含义?(3)、这一次“你只是拥住了我“,而“我一直把这一次也当成打““让我很疼“,为什么?(4)、说说下面句子是如何表现“我“的悔恨之意的。当年躲避着你的目光,想挣脱那条无形的河流,而如今,我只想溯流而上,再看一看你被风尘浸染得失去光华的双眼,看看你被流光洗白的发。
-
19、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
⑤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材料二:
①2022年4月16日上午,一朵“红白伞花“缓缓降落在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安全回家。在返回过程中,“黑科技“设备也顺利完成任务,护送航天员乘组平安“回家“。
②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是神舟十三号飞船上的重要设备,着陆反推发动机能否成功点火和正常工作,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返回舱的着陆过程对于航天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经历灼烧、黑障、开伞减速等程序后,返回舱仍然以近9米/秒的速度下降。而此时航天员背朝下面朝天坐在返回舱里,如此高的着陆速度将损伤航天员的颈椎。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必须进一步减少冲击。而这一关键的“刹车“过程就由4台反推着陆发动机完成。为此,设计人员设计了一套出色的“刹车“动作:在返回舱距离地面1米时,4台反推着陆发动机必须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大量燃气的积聚将在燃烧室内形成高压,最终从尾部的喷口中喷出,以反推力来减缓落地速度。每台发动机都能在瞬间产生大约3吨的巨大推力,这股巨大的反推力有效地抑制了返回舱的下坠势头,大大降低了飞船的下降速度。
③从飞船。与空间站分离开始到精准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整个飞行过程都离不开惯性导航设备。惯性导航设备包括光纤惯性测量单元和二浮惯性测量单元。光纤惯性测量单元是飞船GNC分系统的关键单机,用于测量飞船的角速度和加速度,通过给出准确测量信息,为宇航员准确返回着陆场提供关键数据信息,助力飞船成功进入返回轨道,确保飞船精准落地。二浮惯性测量单元位于飞船返回舱内,是飞船空间稳定运行和安全返回的关键单机,通过实时测量飞船的运动信息,精确控制飞船的姿态和速度,为飞船稳定运行和安全返回提供可靠保障。
④“打开降落伞稳稳落地“是保障航天员安全“回家“的重要程序。在返回过程中,伞舱盖打开后,先拉出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减速伞工作数秒以后会和返回舱分离,并拉出主伞,通过主伞,返回舱的落地速度会逐渐降低。此次从天而降的“红白伞“的主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由1900多块伞衣拼接而成,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拉直长度近70米,能够横跨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
(1)、阅读材料二,说说神舟十三号凯旋,得益于哪些“黑科技“?(2)、材料一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20、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重拾失落的家风,可以更好地弘扬明礼、孝亲等中华美德;大力倡导文明的新风,才能共同建设富强、民主的和谐社会。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传承好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拟写标语】根据题干中画线句子补写标语。
重拾家风,弘扬中华美德: , 。
(2)、【补写流程】班级开展“说说我的家风“演讲比赛,请你补写完整比赛流程。流程一:主持人介绍评委、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宣布比赛开始。
流程二:。
流程三:。
流程四:评委代表点评比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3)、【家风育人】放学刚走出校门,你就拾到了一本历史笔记,喜滋滋对妈妈说:“真幸运啊,我正要整理历史笔记呢,这下好了,直接用这本,不用浪费时间了!“妈妈听后,笑着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