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科学家选择用( )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D、望远镜
  • 2、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平面镜 C、都是凹透镜 D、一块是凹透镜,一块是凸透镜
  • 3、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能够发现大肠杆菌并且记录数量,那么如果要清楚地看到大肠杆菌的结构可以用(   )。
    A、简易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放大镜
  • 4、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到( )。
    A、20倍 B、200倍 C、2万倍 D、200万倍
  • 5、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按照放大倍数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肉眼 C、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肉眼 D、电子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肉眼
  • 6、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于是贤贤思考:把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是否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贤贤进行了如下操作。
    (1)、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文字,调整距离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 )准备两个放大镜。

    ( )保持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 )在这个放大镜下面再放上一个放大镜,调整距离,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2)、在课堂中经过了上述实验,我们发现:
    (3)、最后,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用纸筒固定,这样就制成了一个
    (4)、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发现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和清晰度。
  • 7、贤贤家里的洗衣台板太高了,妈妈洗衣服很费力。于是,周末贤贤和爸爸打算一起为妈妈制作一个木制的垫脚板,如图所示。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他们解决一下。

    (1)、木板长短不符合要求,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于切割木板的是( )。
    A、菜刀 B、斧子 C、锯子 D、园林剪
    (2)、木板切割好后,要用螺丝钉固定,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3)、贤贤选择了合适的工具后,由于技术不熟练,螺丝钉要么掉了,要么拧歪了,你建议他选用下列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
    A、不用工具,用徒手拧 B、改用羊角锤直接把螺丝钉敲进木头中 C、让爸爸扶着螺丝钉,再用羊角锤把螺丝钉敲进木头中 D、先用羊角锤把螺丝钉敲入木头一小部分,再用螺丝刀拧
    (4)、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颗螺丝钉钉错了位置,现在要把它取出来,最合适的工具是( )。
    A、羊角锤 B、螺丝刀 C、老虎钳 D、小刀
    (5)、垫脚板做好后,为了防水和美观,贤贤还想给垫脚板刷上油漆,可油漆桶的盖子安装得太紧了,怎么也打不开,你建议他可以选用哪种工具最省力?( )
    A、羊角锤 B、一字螺丝刀 C、老虎钳 D、小刀
    (6)、通过以上活动,关于工具与技术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 B、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C、同一种工具,使用的技术一定相同 D、使用技术的提升,可以让工具展示出更好的性能
  • 8、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技巧不同,效果也不同。    (    )
  • 9、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会发明出更有针对性的工具给工作带来便利。    (    )
  • 10、使用工具会使我们的工作过程变得复杂,不如直接用手来完成的效果好。    (    )
  • 11、将下列工具与所起的作用用线连一连。

  • 12、取核桃仁的过程中,与其他工具比,用了核桃夹后你的感受是( )。
    A、费力 B、困难 C、省力 D、轻松 E、省时 F、安全 G、不安全
  • 13、关于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了核桃夹工具就行,不需要什么技术 B、用了核桃夹就一定能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C、用核桃夹把核桃用力一夹,就能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D、用核桃夹取较完整的核桃仁也有技巧,需要技术支撑
  • 14、下列工具中,最不适宜用于取核桃仁的是( )。
    A、羊角锤 B、美工刀 C、石块 D、核桃夹
  • 15、用羊角锤、石块、擀面杖等工具取核桃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安全 B、核桃仁容易碎 C、比不用工具更费力 D、力度难掌控
  • 16、尝试用上述技术(不用工具)取核桃仁,你的感受是( )。
    A、费力 B、困难 C、省力 D、轻松 E、省时 F、安全 G、不安全
  • 17、不用任何工具取出核桃仁,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技术?模仿例句写一写。

    如:A.用手压。

    B. 

    C. 

    D.

  • 18、每年6、7月份,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物品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1)、物品发霉主要是由引起的。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 , 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生长繁殖。
    (2)、小贤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使面包发霉的微生物,结果遇到了下面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①对光时,从目镜中看到一团漆黑,可以通过调节( )完成对光。
    A、调节旋钮 B、反光镜 C、目镜 D、物镜
    (3)、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后,要先使镜筒 , 然后再慢慢 , 直至看到标本的图像。

    A.下降

        B.上升    C.左移    D.右移

    (4)、调焦时,要先将镜筒下降,此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
    A、调节旋钮 B、反光镜 C、目镜 D、物镜
    (5)、如果按照②和③的方法操作后,始终没有看到标本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 )。
    A、标本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移动 B、标本处在通光孔的中央 C、使用的目镜倍数太小 D、使用的物镜倍数太小
    (6)、观察时不管如何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始终都有一个小黑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黑点可能在玻片标本上 B、小黑点一定在目镜上 C、小黑点可能在反光镜上 D、小黑点可能在物镜上
  • 19、装满水的烧瓶、烧杯和试管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    )
  • 20、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可以将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视野也会变大。    (    )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