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下图中北京、上海、重庆、乌鲁木齐四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是(       )。

    A、北京、昆明、乌鲁木齐、上海 B、上海、北京、昆明、乌鲁木齐 C、昆明、北京、上海、乌鲁木齐 D、乌鲁木齐、昆明、北京、上海
  • 2、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B、“日心说”的核心观点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两种学说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球形” D、两种学说的共同观点是其他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 3、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是哪些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发光 ③地球足够大 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⑤太阳不停自转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 4、下列关于地球知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地球是一颗行星

    ②地球上海洋少陆地多

    ③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④地球已经超过了40亿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 5、我们的生活和微生物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微生物会导致我们生病或使食物发霉 B、人们可以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C、有些微生物可以用来制作食物,比如臭豆腐 D、所有的微生物都是非常细小的,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 6、以下物品不是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设计的是(       )。
    A、蝇眼照相机 B、蝇眼雷达 C、蝇眼探测系统 D、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 7、下列物品中,运用的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水龙头 B、扳手 C、门把手 D、撬棍
  • 8、显微镜的发展史不能说明(       )。
    A、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 B、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C、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D、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人类已经能观察到足够小的微观世界,不需要再发明显微设备了
  • 9、下列物体中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一滴干净的水 B、装满水的烧瓶 C、近视眼镜镜片 D、凸透镜
  • 10、小华在课上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老师要求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这是为了(       )。
    A、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B、直观比较微生物的大小 C、观察脱脂棉 D、给微生物喂食
  • 11、研究声音与振动的关系:小明取出一把钢尺,使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6厘米、9厘米、12厘米,另一端均按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高低变化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小明拨动的力量也不同,如此重复3次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拨动钢尺,我们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钢尺产生的。
    (2)、小明设计的实验有一处不合理,请你在上面的题目中用“______”标出来,并改正                           
    (3)、修正实验设计后,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下压高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6厘米

    1厘米

    9厘米

    1厘米

    中等

    12厘米

    1厘米

    分析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振动得越 , 声音越高。

  • 12、研究呼吸与消化:小五参加学校运动会,最让人激动的就是800米的赛跑。
    (1)、小五在800米跑步比赛中呼吸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体紧张 B、耗氧量增加 C、心跳加快 D、耗氧量减少
    (2)、上场前,小五吃了一块巧克力补充能量,巧克力的营养主要在(     )里被吸收。
    A、大肠 B、小肠 C、 D、口腔
    (3)、跑步完成后,为了尽快恢复体力,小五可以吃一些含(     )的食物。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4)、如果小五不经常锻炼,那么他呼吸恢复到正常速度和经常锻炼的同学相比会(     )。
    A、更快 B、更慢 C、一样快
  • 13、研究呼吸:小华要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如下表: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①氮气

    78

    78

    ②氧气

    21

    16

    ③二氧化碳

    0.03

    4

    ④其他气体

    0.97

    2

    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前后的气体中,含量增多的是和其他气体,含量减少的是。(可填序号)
    (2)、人体的呼吸实际是在进行交换,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可填序号)
    (3)、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占比最高的是(     )。
    A、二氧化碳 B、 C、氧气 D、氮气
  • 14、研究反冲力:科学课上小五和小伙伴成功用气球驱动了小车。
    (1)、气球喷气时,会产生一个和喷气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的推力,被称为(选填“重力”“反冲力”或“弹力”)。
    (2)、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车运动的方向。

    (3)、用气球驱动小车,小车的运动速度是(     )。
    A、先快后慢再快 B、先慢后快再慢 C、始终一样快
    (4)、反冲力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 15、研究运动和力:小车撞击实验
    (1)、如下图所示,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斜面长度 B、小车质量 C、斜面坡度
    (2)、此实验中,我们通过木块被小车撞击后滑行的距离来推测(     )。
    A、木板的能量大小 B、小车的能量大小 C、木块的能量大小
    (3)、斜坡上的小车向下行驶时,驱动小车运动的力来自(     )。
    A、小车的重力 B、车轮的弹力 C、木板的摩擦力
    (4)、从实验分析可知,坡度大时,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远,其原因(     )。
    A、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快,撞击力强 B、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弱 C、坡度小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强
    (5)、小华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有一个数据存在异常,对于这个数据,应该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
    A、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修改 B、参照其他组的数据进行修改 C、重新做一次实验
    (6)、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     )的作用。
    A、重力 B、弹力 C、摩擦力
  • 16、学校阅览室里的标语“严禁大声讲话”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的(     )。
    A、高低 B、音调 C、强弱 D、音色
  • 17、口腔中有消化作用的是(     )。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D、以上都是
  • 18、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2.3牛 B、2.6牛 C、3.4牛 D、3.6牛
  • 19、老辈人教导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在这个动作中“嚼”主要是由(     )完成的。
    A、门齿 B、臼齿 C、犬齿 D、三种牙齿都可以
  • 20、下列情境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两只海豚在海洋里用叫声交流 D、观看瀑布时听到瀑布的声音
上一页 178 179 180 181 1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