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表是秦汉公文大体分类及主要形式。可见,秦汉时期( )
分类
主要形式
御用公文
制、诏、策、敕(戒)书等
官僚奏疏
章、奏、表、驳议等
行移公文
檄书、牒书、府书、记、爰书、变事书、奔命书、报书、举书、劾书等
管理公文
吏卒名籍、病卒名籍、日迹簿、受俸名籍、钱 谷出入簿、文书收发记录、财务登记簿等
A、官员文化水平较高 B、政府统治效能不断加强 C、文书系统效率较高 D、行政事务运作比较规范 -
2、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以自由、民主等标准嫁接“民族国家”的概念,一方面以此标准肢解大规模的古文明国家,另一方面也以此干预“落伍国家”。从该观点中可以推论( )A、西方民族国家是自由民主的 B、“民族国家”概念的提出带有政治性目的 C、民族国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D、世界古文明国家毁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
3、13世纪,英国贵族发动反叛,他们“自始无意推翻封建王权,仅是对王权范围作了界定,把 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关系维持在正常的封建秩序之中”。该事件的解决方案( )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求 ②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③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 ④照顾了骑士和市民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元首 ”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取得了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12年,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祀长,公元前2年,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 ”的荣誉称号。这表明,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 ( )
①弱化了罗马元老院的权力 ②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
③维护了罗马国家共和体制 ④标志着罗马进入鼎盛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5、人民教师张桂梅,为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状况,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张桂梅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主要是( )A、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C、推动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D、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光辉思想
-
6、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关键词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
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关键词
韬光养晦
战略伙伴关系
负责任的大国
A、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者 B、时代主题的不断变化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7、20世纪60年代,在工农业生产中,逐渐派生出女拖拉机手、女子测量队、女子地勘队等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人队伍,她们被称为“铁姑娘”,成为那个时代怒放的铿锵玫瑰。“铁姑娘”群体的出现反映了( )A、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经济利益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D、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精神风尚
-
8、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据此判断该文件发布的时期应为(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
9、徐继畬《瀛寰志略》一书在定稿出版时,接受好友张穆建议,将“亚细亚以中国为主”改为“坤 舆大地以中国为主 ”,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亚细亚图》前。在“凡例”中,谨慎地申明 “此书专详域外 ”。这反映了徐继畬( )A、民族国家意识浓厚 B、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C、积极倡导学习西方 D、具备广阔国际视野
-
10、“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以下不属于历史上对新疆地区管理措施的(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设置西宁办事大臣
-
11、史学家陈寅恪指出,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注: 以降表以来)之新局面。下列选项可以支持该观点的是( )A、创设藩镇以加强边防 B、设立政事堂,后改为中书门下 C、施行儒佛道三教并行 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流行
-
12、《隋书 ·地理志》记载,因魏晋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官吏众多,十羊九牧。隋文帝采纳“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下诏罢废郡级建置,以州统县,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 任免。炀帝进一步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同时对郡县大加省并,由隋初211州、508 郡 减为 190 郡。上述措施的实行( )A、旨在提升地方官员行政效率 B、导致了隋朝政府强干弱枝 C、彻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
13、秦朝时,南郡(战国时属楚地)的郡守曾向其下属各县道发出文告,声称“ 民各有乡俗,其所 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 ”,而国家制定和颁布“法律令 ”,可用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 ”。该文告( )A、显示秦律注重尊重民俗 B、警示秦律严刑峻法的危害 C、表明秦律重在强调教化 D、强调秦律巩固统一的作用
-
14、《礼记 ·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
15、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
材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二战的序幕。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表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摘编自《明实录》
材料二 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
——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
材料三 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而导致的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
——摘编自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财政收入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明代改革的角度简述出现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的背景并指出在“白银国有令”影响下民国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色研学是一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通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文化素养。
已有红色研学路线如下:
路线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抗联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
主题: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介绍词: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成为东方主战场。1953年,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路线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以路线一为例设计路线二的研学主题及介绍词。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基层管理制度而言,在秦朝已经确立了一个模式,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管理结构。二千余年以来,典型意义上的乡官逐渐沉沦,但基层治理的基本结构依然保持不变。专制政府在利用乡民治理乡民方面似乎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历朝政府都试图建立一种机制,最早便是秦汉的什伍组织,邻里监督,善恶相告,甚至有罪连坐……明中期王守仁巡抚江西时更是以书面化表达了邻里监督。
——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就“皇权是否下县”,有两种观点可供讨论。
观点一:自秦置郡县以来,历史上从来都是“皇权不下县”。……在宋代以后的历代王朝统治中,国家的行政治理局限在县一级,县以下基本属于自治无为的状态,官员不负责治理,乡绅构成了县以下社会秩序的主要支配阶层。……县城以下的乡村是由宗族和乡绅自治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
观点二:从东汉一直到中古时期唐朝甚至宋朝早期的基层社会,常见情况还是由皇权下县控制的编户齐民。……根本就没有后世所谓皇权不下县那种“乡绅自治”的影子。
——据温铁军《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朝乡级基层组织“管理结构”的具体内容。指出王守仁“以书面化表达了邻里监督”的措施。(2)、据材料二、结合宋代相关史实,从基层治理和社会救济角度,任选一种观点进行阐述。 -
19、关于历史方法论的问题,梁启超受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被视为近代史学“西方的修昔底德”——兰克的影响较深。他曾以兰克的口吻说,历史学家应“搜辑以求备,鉴别以求真。既备且真,而或去或取与夫叙述之详略轻重,又当注意焉。否则,淆然杂陈,不能成一组织体也。”材料表明,对于历史研究梁启超认为要注重( )
①搜辑史料的完备性 ②鉴别史料的真实性
③叙述历史的条理性 ④借助学术的想象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下图是华北人民政府张贴的布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区货币,决定: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所有三行发行之货币,及其对外之一切债权债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承受。”据此推断( )A、该政府是抗战时期的边区政府 B、该政府确定人民币为法定货币 C、华北银行曾在此积极推行法币改革 D、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