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北魏孝文帝时形成了结合本民族传统和汉制的新官方礼制体系,孝文帝还颁布诏书,要求“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这说明,孝文帝礼制改革旨在( )A、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B、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实现汉晋体制的回归 D、借礼教加强民族交融
-
2、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为“道”。秦汉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秦汉的“道”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权 B、防止了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 C、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D、发展为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有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顾料、岁例开试儒学”;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海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荷兰便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
5、寄生在南美洲红色仙人掌上的一种小昆虫的血液,曾是制作胭脂红颜色的原料。印加人把这种胭脂虫视为奇珍异宝,密不告人。后来西班牙殖民者也将其视为重大商业机密,不容他国染指,借以牟取暴利。19世纪,一名法国人在南美种植园窃得这种昆虫,开始在欧洲培育,打破了西班牙对此种颜料的长期垄断。胭脂红颜色的原料从秘密到广为人知的既成事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A、细节描述是历史书写的有益方式 B、时空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 C、资源垄断是历史解释的首要内容 D、偶然事件是历史必然的重要体现
-
6、冷战格局对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对此解读最准确的( )A、冷战有利于世界体系的重构 B、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C、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独立运动 D、世界体系的重构取决于冷战
-
7、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据此可知( )
①
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
②
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
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 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 -
8、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
24
45.5
1880
36
68.8
1890
49
94.2
1900
68
118.2
1910
85
162.4
1913
100
192.4
A、世界贸易总额迅猛增长的直接推动 B、工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与和平发展时期 -
9、下图所示为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征收量。( )
(注:1担=50千克)
据图可以推知陕甘宁边区( )
A、农民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 B、有效地应对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土地改革调动生产积极性 D、彻底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
10、综合如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
11、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这表明当时( )A、清政府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 B、生存危机倒逼政府调整经济模式 C、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 D、西学东渐推动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
12、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光武帝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A、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 B、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 C、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D、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
-
13、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明清时期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2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
图3近代通商口岸分布图 图4对外开放城市分布图
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意选取两幅或多幅图片,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图片,提取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通过行政手段,打破原来大部分以血缘为纽带的互助关系,以村、乡行政区为单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社”“义务耕田队”“妇女生产组”“儿童杂务队”等劳动互助组织迅速成立起来。督冀鲁豫边区在劳动竞赛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互助合作社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团体为基本单元的竞赛活动。1941年3月至1942年,在王震的率领下,三五九旅分四批进驻南泥湾,克服千难万险,开创了壮阔的“陕北好江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佳话。劳动竞赛活动在各行各业普遍开展,陕甘宁边区的“赵占魁运动”、太行边区的“甄荣典运动”、晋绥边区的“张秋风运动”等,无不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影响。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如《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裁⋯⋯凡秧田一亩所生秧,共移栽二十五亩。凡秧即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种植时间和秧田本田的比例关系,农民能够根据书中的具体数据来对农作物进行培育,避免损失。农业生产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生产制造,有利于普及这些工艺技术,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而传统上对科技轻视的旧观念逐渐瓦解,使《天工开物》得以再版。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接受近代教育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天工开物》里的科技思想和经济思想,并在其自身的著作中广泛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使长期以来不为“正统文化”所重的《天工开物》及与之处于同样境地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才有机会成为“显学”。
——摘编自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工开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天工开物》等古代科技著作成为“显学”的原因。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统计表
北方
前期
中期
后期
南方
前期
中期
后期
河北西路
14
7
2
两浙路
2
9
13
开封府
9
4
11
福建路
1
4
19
京东西路
9
6
7
江南东路
2
3
河北东路
8
4
江南西路
2
3
6
河东路
8
6
1
荆湖北路
3
京西北路
6
9
3
京西南路
1
京东东路
5
5
1
淮南东路
1
4
水兴军路
1
1
1
淮南西路
1
1
2
京西南路
2
成都府路
1
7
秦凤路
1
利州路
1
2
1
淮南东路
1
1
梓州路
1
淮南西路
2
小计
60
39
36
8
22
59
合计
135
89
——据康保苓《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统计表》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宰辅籍贯分布所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特点的原因。 -
17、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社会主义一种制度,只能搞社会主义建设。而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实践方法的经验为前提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这反映了“一国两制”理论(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B、强调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原则 D、奠定了解决港澳台问题的理论基础
-
18、下表是1966年、1976年社会总产值、国民总收入中各部门所占比例,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分类
部门
社会总产值(100%)
国民总收入(100%)
1966年
1976年
1966年
1976年
农业
29.7
25.4
43.6
41
工业
53.1
58.1
38.2
个43.3
建筑业
6.4
8.0
3.7
4.9
运输业
3.3
2.9
4.2
38
商业
2.1
5.6
103
7.0
A、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B、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C、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D、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
19、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对生产关系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政策,不断提高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同时又普遍采用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上述做法( )A、适合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C、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D、反映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愿望
-
20、下表是1952—1957年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指标
主要农产品
单位
1952
195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61
537
粮食
万吨
16392
19505
棉花
万吨
130.4
164
油料
万吨
4193
4196
A、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变 B、土地改革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实施 D、照搬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