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 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对比研究表明,汉朝兵马俑中,步兵数量减少,骑兵成为主要兵力,战车数量亦大幅减少。据此可推知( )A、汉朝军事实力强于秦朝 B、汉朝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 C、王朝战争主要对象不同 D、农耕经济区域进一步扩展
-
2、 西晋咸宁元年诏曰:“出战入耕……自古之常……今以邺奚官奴婢著新城,代田兵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使皆如屯田法。”东晋元帝为晋王时规定:“非宿卫要任,皆宜赴农,使军各自佃作,即以为廪。”制定以上措施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经济与边防危机日趋紧迫 C、阶级矛盾严重威胁统治 D、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
3、 秦汉时期,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对不“分异”家庭的惩罚;政府还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数额的田宅。由此可知,“分异”的举措( )A、妨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B、强化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实现了对地方垂直管理
-
4、 如图是在蒙古国发现的《燕然山铭》石刻。与此石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朝北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出击北匈奴 D、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
5、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代的敦煌郡位于如图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6、 西汉初期,尚书台(皇帝秘书机构)的职责是“在殿中主发文书”,东汉后正式成为朝廷衙署,握有“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的重权。这一变化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
7、 以下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里耶秦简户籍簿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
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
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
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
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
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A、沉重的赋税制度 B、严酷的法律制度 C、严密的基层管理 D、女子地位的提高 -
8、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有“老秦”之誉的秦国崛起奋进并走向强大,无疑为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B、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修建都江堰、郑国渠
-
9、 古燕地成于何时已不可考。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的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并延续至西周的城址,出土了大量西周初期燕国的青铜器,如西周燕侯堇鼎、西周燕国太保克盏、西周伯矩鬲等,学界认为这是燕国最初的都城遗址。追溯燕国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召公之子受封于燕,在姬姓封国中位居最东 B、燕长城是秦始皇长城的基础之一 C、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齐国先于燕国灭亡 D、国子监是燕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
-
10、 孟子曰:“市,廛(市场上储藏货物的场所)而不征,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稽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贤下士 C、隆礼重法 D、兼爱非攻
-
11、 《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下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临淄的是( )A、百姓持方孔半两钱购买所需物品 B、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C、出现了聚集大量钱财的工商业主 D、已出现作为独立金融机构的当铺
-
12、 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为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 )A、列国纷争的现实 B、华夏认同的观念 C、夷夏关系的对立 D、儒家思想的传播
-
13、 《礼记·王制》谈到诸侯方国官职设置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春秋中期。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转型特征明显 B、形成了以王室为中心的权力体系 C、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D、呈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
14、 商周时期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商朝青铜器作坊使用范 ②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③西周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 ④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5、 有学者在评价我国山西省某处考古遗址时说,“它无疑是帝尧都城所在,它符合都城考古判定都城遗址的所有标准:有城墙、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工官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这一考古遗址最有可能是( )A、牛河梁遗址 B、陶寺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人口也像资本一样地集中……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甚至在工厂的近旁,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产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由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新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沿线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同时,资本家、地产商大量的以谋利为目的出租空间。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当然、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
17、 阅读图片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心存敬畏之心,要敬天爱人。
吴虞《读荀子书后》:“其《礼论篇》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此实吾国‘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之所由立。”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
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请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要尽量涵盖“天地君亲师”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说理充分,紧扣主题。)
-
18、 导致下面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1000居民)
年平均率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净增入口
1871-1880
40.7
28.8
11.9
1881-1890
38.2
26.5
11.7
1891-1900
37.3
23.5
13.9
1901-1910
33.9
19.7
14.3
1911
29.5
18.2
11.3
1912
29.1
16.4
127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D、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 -
19、 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遗址
墓编号
出土情况
大何庄
墓14
随葬三十六块猪的下颚骨
半坡
墓152
三岁女孩墓,随葬七十九件手工业产品,陶器六件,石球三个,青白色带孔玉石耳坠一件
华县元君庙
墓458
男性老人墓,随葬六件陶器,砾石围成石棺
姜寨
墓7
随葬尖底瓶、陶错和精美玉石耳坠共二十多件
A、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 C、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 D、私人占有财物和商品交换 -
20、 下表为1889年与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桥梁)交通工具使用变化的情况(单位:辆/天)。这反映出( )
年份
步行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770
6984
544
9
0
0
0
0
1926
50823
14600
0
0
3459
3764
172
922
A、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 C、现代交通取得全面进步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