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1946年,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世界银行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货款
法国
荷兰
南斯拉夫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加速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 B、贷款金额表明美国掌握金融权 C、贷款对象体现意识形态矛盾 D、有利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
2、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充分满足了士族子弟的需求 B、缩小统治阶级人才选拔范围 C、仍然以门第家世为选官的标准 D、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
-
3、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C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D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A、A B、B C、C D、D -
4、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周文物豆闭簋铭文,记载了周穆王册命豆闭为俞国司马的事迹。这段铭文可以说明周天子(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干预诸侯内政 C、打破了宗法制度 D、废除了分封制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各个社会形态的交替过程中,思想的解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们在经历了长期的不平等待遇,压迫及残害后,内心对现有的社会产生了不满,开始对这个社会充满质疑。在经过长期的质疑后,这些人的思想就开始产生转变,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并开始反抗,试图去推翻那个不为自己所认同的社会制度,并建立一个被新思想所接受和拥护的社会制度。因此,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革命爆发前,一般要有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来为革命做舆论宣传、思想铺垫,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论证严密)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三 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际上面临怎样的不利局面?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中取得的外交成果。(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概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8、下列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
A、资本主义的产生 B、资本主义的扩展 C、资本主义的危机 D、资本主义的衰落 -
9、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反映了英国( )A、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C、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D、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
-
10、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该主张( )A、撼动了上帝绝对权威 B、宣示了宗教信仰自由 C、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
-
11、下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画中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 )A、能够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国 B、卸载的货物主要是生丝、瓷器等 C、可用于研究近代大西洋海上贸易 D、属于文献史料,其主观性比较强
-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的根本动力是( )A、航海家们积极传播基督教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 D、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
13、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 )A、有精准的历法 B、盛行精耕细作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供奉神灵
-
14、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读书摘录。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11世纪,越南引进模仿中国制度设置官吏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
15、用“文明”指某个区域或人群、时代,大多因为它在生活方式、思考模式、观感上有显著的一贯性,与以外的区域、人群、时代不相同。下列各项与表格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文明
实行制度
文明成就
①
君主专制制度
楔形文字
②
法老
象形文字
③
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④
城邦制度
神话、喜剧、悲剧
A、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腊文明 B、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 C、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腊文明 D、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 -
16、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起航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
17、1981年9月,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上登载了一份招聘启事,应聘者须有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背景,并具有初等英语基础。应聘成功者可获得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培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8、“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
19、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1963—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一五”期间的速度。这种发展有可能得益于(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C、人民化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
20、历史上中国是一个水患严重的国家,尤其近代,百姓饱受水患之苦。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启动,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仅用75天即全部完工,极大缓解了旧中国长期以来困扰民众的荆江水患。该工程的修建( )A、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 B、重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得益于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展 D、反映了“大跃进”之下的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