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 )
    A、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健全法律体系
  • 2、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
    A、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 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 D、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 3、下表(表1)是1950—1952年重庆社会商品流转公私比重变化表。据表1推断,1952年重庆( )

    表1

    年度

    1950

    1951

    1952

    社会商品批发(%)

    国营及合作经济

    31.42

    57.11

    78.39

    私营经济

    68.58

    42.89

    21.61

    社会商品零售(%)

    国营及合作经济

    3.66

    16.36

    61.81

    私营经济

    96.34

    83.64

    38.19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B、私营经济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C、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D、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 4、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敌寇葬身之处》   (注:图中五字分别为军商学农工)

    A、生动展现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B、旨在动员组织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其创作背景是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 5、1928年,毛泽东指出,“边界红军的来源,以敌军俘虏为主,设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兵源改善主要得益于( )
    A、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 B、群众抗日热情不断高涨 C、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D、反围剿的斗争获得胜利
  • 6、1902年,中英续议的通商行船条约中,第一次规定“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致生假冒等弊”。不久,中国与美国、日本、葡萄牙等国签订的商约中都有类似规定。这类规定的出台有利于( )
    A、推进中国市场管理水平提升 B、缓和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C、增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D、促进中国市场深度开放
  • 7、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严复时微叹道:“中国就是守旧人多,怎好?”且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的大批士人对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恨之入骨,他们控制的社会舆论成为讨伐维新派的先锋和利刃。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废除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B、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C、遭到知识分子的全面反对 D、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教育体制
  • 8、明清时期诸多家训不再单纯要求家族子弟读诗书、习举业,而是实事求是地选择可自立行业,农桑、商贾至于书画医卜也可,即“凡学一艺,于身有益”。这说明明清家训( )
    A、起到凝聚宗族的作用 B、鼓励宗族子弟分家择业 C、体现工商皆本的价值观 D、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 9、唐《调琴啜茗图》中的贵妇人眉毛弯弯,肌肉丰满,形态艳丽多样。宋《撵茶图》画中则突出对场景的描绘,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这一风格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B、儒家思想深入发展 C、审美观念根本改变 D、制茶技术水平提高
  • 10、唐朝前期推行府兵制,府兵平时从事农耕,自给自足,有战事时朝廷临时任命将领率府兵出征作战。战事结束,府兵返回折冲府,将领则回归朝廷。该制度的推行有利于( )
    A、巩固均田制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避免武人拥兵自重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11、“上农除末”的秦王朝,在严厉打击中小商人,贬黜其社会地位、加重其经济负担的同时,又对乌氏倮这样的大工商业者给予特殊的荣誉和照顾,使之“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这反映秦朝( )
    A、经济政策存在内在矛盾 B、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C、政府措施服务集权统治 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灵活
  • 12、在商早期的铭文、卜辞中,“作”蕴含着“创作”“造作”这样积极主动的“人工”内涵,在面对发生的灾害、疾病时,“作”意味着商人通过积极主动的占卜、祭祀来规避神灵危害人间。这表明( )
    A、早期社会中天人关系蕴含剧烈的冲突 B、早期政权中蕴含王权和神权的统一 C、早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D、早期文化中蕴含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尤里克法典》 (477 年)规定:无论家丁是否为自由人,其主人的控制权不 仅及于家丁本人,而且扩及家丁的家庭成员。《西哥特法典》 (654 年)规定:任何人把武器或其他任何财物赏赐给其所保护的 仆人,这些赏赐应成为仆人的完全财产,但若仆人放弃或另择主人,则仆人的一切财 产均应归还主人;仆人的女儿仍受主人保护并由主人为其婚配同等级的丈夫。

    ——摘编自崔林林《外国法制史》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西欧的什么(法律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段材料的研究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时期的法律建设。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实用的社会知识,需要掌握读写算基本能力,需 要进行行业技巧训练,还需要大量为工商业服务的管理者、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 人员。随着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集聚,在西欧某些城市学校和教会学校的基础上, 以世俗教育为主要目标,专门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产生了。

    ——摘编自陈红《“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材分析》

    材料二:10 世纪起,法国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在接下来的3 个世纪里逐渐地增强他 们的资源并扩大政治影响。凭借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他们兼并了那些死后没有继 承人的封臣的领地,确立了在整个法国执法的权力。到 14 世纪初,卡佩王朝的国王们 已经逐渐地在法国领地,确立了在整个法国执法的权力。到 14 世纪初,卡佩王朝的国 王们已经逐渐地在法国集中了权力和威望。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 年)》 

    材料三: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中期,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 兴,疆域也在扩张。在这几个世纪里,我们也看到了宗教改革,学术进步。

    ——摘编自[美]朱迪斯 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的条件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埃及文明之所以颇为稳固且延续很长时间,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尼 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 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 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 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 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 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 3100 年时的统一。

    ——(美)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三: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 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 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 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
    (2)、依据材料二,总结埃及文明保持长期延续和稳定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谈一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列举任一希腊文化名人。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 根,那之后,便向四面八方传播。正象(像)农业革命以部落取代狩猎社会那样,现 在部落社会又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达欧亚的边缘地区时,欧亚中心地区的部 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 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文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早期文明地城分布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明是如何对外传播的,概括指出古代文明 传播的基本方式。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各自为政,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彼此战争不断人们对此感到 厌恶,渐渐有了借祭把、体育竞技活动暂停战争的意愿。公元前 776 年,伯罗奔尼撒 半岛上三个最强大的城邦国家伊利斯、斯巴达和比萨的国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 ”条 约,决定当年举办第一届奥运会。直到公元 393 年,希腊共举办了293 届奥运会。在 奥运会比赛期间,希腊各城邦成千上万的人便向奥林匹亚涌去。奥运会也由此演变成 希腊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推动政治交流、促进贸易发

    展、繁荣希腊文化、融合民族感情的作用,它使全希腊人民在和平的气中欢聚一堂, 其丰富的内容和壮观的场面,形成了全希腊最盛大的和平友谊的节日。

    ——摘自《奥运会:历史,要事和趣事》 

    材料二 1830 年,希腊从土耳其获得独立,出现了复兴古希腊文明的热潮。从 19世纪中期起,随着奥林匹亚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人们复兴古奥运会的热情越来 越高,其中做出特别贡献的是法国人顾拜旦。当时欧洲国家之间的争端加剧,战争危 机日益加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顾拜旦希望通过体育消除偏见,增加相互之间了 解,促进友好共处和世界和平。在他的努力之下,1894 年 6 月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 员会,它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 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 催人奋进,生生不已。

    ——摘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奥运的背景和影响。

  • 18、2 世纪有人描绘罗马城: “所有货物,所有现存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 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由 此可知( )
    A、封建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 C、罗马城是重要的商品汇聚地 D、罗马商业手工业领先世界
  • 19、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 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 20、地处今埃塞俄比亚地区,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 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文明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阿克苏姆文明 C、大津巴布韦文明 D、摩加迪沙文明
上一页 553 554 555 556 5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