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仰韶文化最初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此后中原地区发现类型相近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仰韶文化命名。其中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就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这一文化遗存(     )

    ①空间范围:黄河下游地区

    ②时间跨度: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③代表器物:薄如蛋壳的黑陶

    ④社会状况:贫富分化的状况尚不明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在欧洲殖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被新形成的多元文化所取代。来自欧洲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移民,生活在美洲各地、各部落的印第安人,以及来自非洲不同地区和部族的黑人奴隶,共同成为这种多元文化的创造者。墨西哥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混血社会”。在巴西,不同种族通婚的情况更普遍。在这个混血社会中,人们因为血统而分成等级。最高等级是出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白人移民“半岛人”,处在最底层的是印第安人与黑人的混血儿“桑布人”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刘新成、刘北成著《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500-1775年大西洋人口迁移主要原因。
    (2)、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徙与文化重构”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标题,史实例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我国历史上的西汉。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文明沟通的重要通道,连接人类两大文明,促进人类向前发展。而且历史持续2000多年,一直到今天。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径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技术原因。
  • 4、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走出了近代城市转型的不同路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而到明末,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汉口镇的市场规模更加扩大,商业分工也日趋繁细,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由此借助外部因素,成功完成近代化转型。

    ——据《历史·选择性必修2》等整理

    材料二   史家瞩目的张之洞在武汉地区兴办的早期现代化事业(所谓“湖北新政”),基本上集中于汉阳、武昌:汉阳成为重工业基地,武昌成为轻工业基地、新式教育荟萃之所及湖北新军驻扎地。汉口的近代转型是内生型的,具有深厚的传统商业基础,先于张之洞督鄂而启动,而张之洞“湖北新政”是移植型的,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及机器得以完成,可以视为英国模式的翻版。客观而论,汉口的近代转型与张之洞“湖北新政”分别代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相互推引,又风格各异,共同构成武汉早期现代化的整体进程。

    ——任放著《中国市镇的历史研究与方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汉口由一个传统市镇蜕变为近代化都市的影响因素。结合所学,另举两例佐证明清集镇专业分工“日趋繁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阳、武昌地区早期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武汉三镇近代转型的意义。
  • 5、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摘编自李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 6、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史的认识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有学者提到,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定义着历史学科的特征,而今,如同古老的民族国家中心和西方中心主义一样,它也正在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罗万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新一代史家看来,世界史应当不仅聚焦于“人类之网”,也应关注“生命之网”,亦即这个星球的生态。据此,该学者主张(     )
    A、传统的国别史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史研究的森严壁垒 B、反对国家中心主义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区域的发展 C、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无助于真正的世界史研究 D、当今世界应该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书写新的世界历史
  • 7、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提到:“很多移民之所以离开自己的祖国,是因为他们想逃避战争的蹂躏。”据此,某学习小组想了解现代社会的难民问题,可以建议他们(     )
    A、了解“国际义人”何凤山的事迹 B、踏寻新加坡牛车水福德祠 C、采访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人才 D、参观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 8、近代以来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下图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A、城市化开启了人类工业化进程 B、各时期城市化速度呈不均衡发展态势 C、19世纪上半叶城市化迅猛发展 D、城市化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唯一标志
  • 9、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 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 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 10、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阿兹特克人的建筑成就表明其(     )
    A、以发达的农业为基础 B、城市建筑的建造水平较高 C、目的是强化政治管理 D、“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 11、下图为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背面。下列属于伊本·西那贡献的是(     )

    A、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B、其故事集在欧亚广泛传播 C、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 D、其作品被欧洲长期用作医学标准教科书
  • 12、史学家对中世纪欧洲有这样的评价:“罗马覆亡时,许多罗马显贵投身教会,著名的教父,多半是罗马文化的显贵”“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个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竭。教会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能在其中得以依附。”这些评论旨在(     )
    A、说明罗马文化推动了教会的发展 B、指出连绵的战争破坏了欧洲文明 C、强调教会控制着欧洲的精神生活 D、肯定教会在传承罗马文化的作用
  • 13、唐代庆山寺地宫中出土的凤头人面铜壶(如图)。壶身有六个高浮雕人面,这些人面具有天竺女性的面部特征——弯眉、大眼、共用发辫;铜壶颈部装饰有三周凸弦纹,具有典型的波斯金属器特征。据此可见(     )

    A、唐代手工艺品体现文化的融合 B、该铜壶普遍见于唐人社会生活 C、文化交融推动唐代贸易兴盛 D、唐代手工艺品大量出口西方
  • 14、汉朝与罗马帝国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在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2世纪都进入强盛时期。当时,来自北方的、威胁两大帝国的势力分别是
    A、匈奴人、日耳曼人 B、鲜卑人、日耳曼人 C、蒙古人、波斯人 D、匈奴人、雅利安人
  • 15、汉字“学”的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在商朝甲骨文中“学”字的上半部分像是双手拿着算筹,下半部是一个专门的学习场所;西周时期在房子内部增加了“子”字,表示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儿童。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

    A、创新性 B、连续性 C、包容性 D、统一性
  •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医疗卫生角度看,下列属于“福利国家”一部分的是(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B、医疗服务体系 C、医疗保障体系 D、药品供应体系
  • 17、“族群”是一个由民族和种族集聚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其含义相比“民族”而言,更加宽泛,更具有伸缩性。近代以来,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
    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
  • 18、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局部)。下列选项中,属于②处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是(     )

    A、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B、编撰了《汉谟拉比法典》 C、创作了史诗《吉尔伽美什》 D、发明了“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 19、交通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896年3月 20 日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下令所有商埠西方人私自设立的“书信馆”必须在1897年2月2日之前关闭。据此判断(     )
    A、标志着民间通信机构的出现 B、国家邮政推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C、关闭书信馆维护了国家权益 D、书信馆不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 20、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