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15世纪欧洲曾经有“贵比胡椒”的俗语。18世纪时荷兰人有时把大量胡椒、肉豆蔻烧毁或投入大海,以保证价格不跌。这一时期胡椒境遇的变化( )A、加速荷兰失去海上霸权 B、导致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C、助推欧洲生产方式变革 D、缘于东西贸易规模的扩大
-
2、18世纪中后期,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航海活动中掌握了南太平洋的水文、信风等信息和北太平洋的航海规律。与此同时,法国也派遣了船队前往太平洋深处进行航路探索、文明发掘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这些探险活动( )A、实现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B、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C、表明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形成 D、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
3、下图是15世纪某一航海家的两次航海路线图。发生图中路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于航海探索经验的积累 B、环球航行的新航线已经开辟 C、航海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4、1477年,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得到许多人认可。这一作品( )A、刺激了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B、反映了意大利的绘图技术高超 C、得到了欧洲民众普遍接受 D、促进了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
-
5、分析下图信息可以得出( )
①古代非洲文明呈现多点分布②古代非洲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③北非受欧亚文明影响更明显④非洲冶铁技术水平高于亚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 )A、捍卫贵族世袭秩序 B、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C、维系统治的合法性 D、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
7、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
东欧
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②
南亚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③
西欧
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④
东亚
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8、一战后,战胜国在瓜分某一帝国的条约中写到:“除伊斯坦布尔以外的东色雷斯地区割让给希腊;承认亚美尼亚及汉志独立;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放弃所有亚非属地,由英法两国成立保护国委任统治;承认意大利吞并多德卡尼斯群岛”。条约签订意味着该帝国的解体。该帝国( )
①最初兴起于伊朗高原
②其首都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③扩张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④解体改变了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
9、8世纪,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 C、垄断了亚欧间贸易 D、沟通东西方作用突出
-
10、《查士丁尼法典》就其编辑方法而言,法律编纂委员会通过对先前法学家的援引来强调传统;法律条文也日渐统一于君主的谕令之中,民众、元老院、官员以及法学家的立法活动逐渐寿终正寝。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 )A、旨在整理前代的法典 B、日益适应君主权力加强的需要 C、完善了法律编辑方法 D、法律渊源多元性特征更加明显
-
11、法国有一个城市叫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2世纪这里发生的琅城事件。面对收了赎金及背信弃义的主教高德理,激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其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街头。琅城事件被认为是中世纪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并一直被史家当作市民革命的典型案例。琅城事件( )A、源于城市发展受阻于教会统治 B、赢得了城市的完全自治 C、参与者主要是商人与骑士 D、保护了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
12、法兰西王国是法兰克王国分裂的产物,加佩王朝延续了340多年。起初,加佩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都被地方上的大封建贵族篡夺。后来,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常常美化、神化法国国王,甚至说他能显灵治病、妙手回春。这说明法国( )A、国王获得市民的支持 B、王权与贵族矛盾减少 C、世俗王权得到了强化 D、民族意识在不断加强
-
13、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A、
B、
C、
D、
-
14、“古罗马后期社会陷入动乱,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乞求附近富有的地主保护,即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不过命运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成了领主的佃农,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就只能靠卖身来生活。”材料可用来佐证( )A、土地是区分社会等级的唯一标准 B、欧洲封建社会开始于古罗马时代 C、封建关系下权利和义务的均衡性 D、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15、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船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这说明( )A、亚非拉文明具有共同特征 B、交通是文明传播的必然前提 C、文明交融能促进社会发展 D、商品贸易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
16、古罗马重视法律的制定,制定时先设定了基本的原则,于基本原则下再制定细节。它是一套明确规定的系统观念——“界定了一个社会机体的详细结构与行动方式之法律义务,其中没有任何含糊不清的东西。”它的好处是它可以完全超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表明罗马法( )A、可以保护所有人的权益 B、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由归纳客观材料而制定 D、很好地贯彻了民众的意愿.
-
17、雅典公民大会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提前四天确立公民大会谈论事项;来自基层的提议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才能接受投票;因为种种原因,担心第一次投票不安全,还可以进行第二次投票。此议事规则有利于( )A、强化公民大会权力 B、减少决策冲动失误 C、防止政治人物独裁 D、权力相互制约平衡
-
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知,法典( )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体现商品经济要求 C、维护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 D、带有人文主义色彩
-
19、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间的掌控也是权利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那两个黑心的内奸福韦尔和斯凯乐恩故意允许这样做。有鉴于此,这里命令:除了告诫员的钟,任何人因此之故不得以其他的钟、铃、表或日晷来计算时间;除了管钟人,这个钟指的时间决不允许任何人变动……”
——18世纪英国克劳利铁厂制订的《手则读本·监察员守则》
材料二 “我在布雷德先生的工厂里工作……在那儿,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除了主人和他的儿子。谁都没有表。所以我们不知道时间。有一个人有表……但被人拿走了交给主人保管,因为他曾把白天的时间告诉其他工人……”
——18世纪一个英国工人的证词
材料三 “《字林报》云,江海关新装大钟,业已校拨准确,定于元旦子正为始,正式报时。从此上海一埠对于沿海区标准时刻,复得有所准则,中外人士同蒙利□,该钟计时非常准确,制造者保证每月时差不逾十五秒,即每日不逾半秒,而其鸣声亦殊宏亮,若在静夜,几可闻于全埠,所以海关税务司深望本埠各公共处所时钟,咸能以该钟为标准,使全埠时刻得以划一、不爽分秒云。”
——《海关大钟今晨校准》,《申报》1928年1月1日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时间问题上有何分歧?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分歧产生的社会根源。(2)、根据以上材料,以“从传统到现代”为角度说明1928年江海关新装大钟的历史意义。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以传播欧洲科学文化为手段,导引信徒向慕欧洲文明和生活方式。他们介绍的西方科学主要集中在天文数学方面,介绍的并非西方科学的最新成就,但许多科学著作通过编译得以在中国流传,中国有了可供吸取的新的知识来源。西方传教士为了适应、了解中国社会,开始钻研中国的经典。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经意大利和法国人的介绍、研究,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等译本,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中流传。1671年法文本的中医著作《中国脉经》出版。1735年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科学的《中华帝国史》四册在巴黎刊印。中国的工艺品、园林、瓷器、绘画、丝绸和茶叶等也得到欧洲人的景仰。在启蒙运动中,中国的优秀文化曾给菜布尼兹、伏尔泰的哲学和魁奈、杜尔哥的重农派学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围绕“中西文化交流”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