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鼎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全球城市”。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
材料二 1591年的桑海——摩洛哥战争,导致了西线商道的衰落和商道贸易的迅速下滑,破坏了廷巴克图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类似廷巴克图等跨撒哈拉商道枢纽城市转向沿海地区。统治集团内部频繁争权夺势,严重削弱了中央统治力量。战争将欧洲人的目光吸引到延巴克图,加速了其衰亡的进程。
——以上材料摘编自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廷巴克图“鼎盛”的表现。(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廷巴克图衰落原因。 -
2、有学者将欧洲的殖民扩张分成三个阶段,其中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的阶段称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殖民活动的是( )A、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 B、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 C、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 D、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
3、 如图反映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垄断神权,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指出“因信称义”,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并为信徒打开了另一扇“直通上帝之门”。马丁·路德的这些做法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对天主教会的信仰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D、推动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
4、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
5、 如表为班图人大迁徙概况表,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东线
9—10世纪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西线
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数量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A、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非洲文明多样性演进 C、颠覆了桑海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D、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 -
6、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这反映出( )A、土地买卖之风盛行 B、庄园经济开始形成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幕府统治趋于瓦解
-
7、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C、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D、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
8、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税收体系。据此推断该国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9、下列两则史料反映了中古中后期( )A、王权强化 B、法律革新 C、宗教改革 D、国家统一
-
10、 当人类社会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才产生。由此可知,为真正意义上人类文明产生提供前提的是( )A、高度发展的采集业 B、狩猎工具的改进 C、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D、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幅宣传画
材料能够反映成渝铁路修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整体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1603年的伦敦,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共容利益”不断扩大,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
13、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这反映了当时的医疗卫生体系( )A、适应了过渡时期的需要 B、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C、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广 D、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
14、汉代借贷违约处理情况简表(部分),据此可知,汉代( )
记述
出处
元狩二年,(周阳)侯彭祖坐当归与章侯宅不与,罪,国除
《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永平时,诸侯负责(债),辄有削绌之罚。此其后皆不敢负民
《潜夫论笺》
贫人负官重责(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
《论衡·量知》
元平元年七月庚子,禽寇卒冯时卖章络六枚杨卿所,约至八月十日与时小麦七石六斗,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盖卿任
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汉简
A、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B、商业借贷现象较普遍 C、对借贷契约加以规范 D、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15、16世纪,秘鲁商人将白银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大部分白银被用来换取亚洲商品。马尼拉大帆船从阿卡晋尔科出发将白银运到菲宾,而菲律宾汇集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印度和波斯的地毯、马六甲的香水、爪唯的丁香、钙兰的肉桂等。据此可推知,当时( )A、亚洲各国主导国际贸易发展 B、太平洋沿岸是世界市场中心 C、自由贸易原则得到普遍运用 D、西班牙对亚洲贸易逆差严重
-
16、“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 B、文明是流动着的 C、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文明是有边界的
-
17、美国1983年社会保障法修正案规定,从1990年起领取社会保障津贴的纳税年限从10年提高到20年。1986年,英国政府规定,附加补贴仅向18~24岁的单身者和特殊困难家庭发放,产妇津贴也只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德国1996年的养老金改革将男性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到65岁,女性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这些举措( )A、意在增强社会保障中的个人责任 B、确保了西方社会秩序的稳定 C、说明经济全球化扩展了政府职能 D、削弱了政府对经济调控力度
-
18、嘉庆年间,安徽桐城祝氏宗族将订立的族规“呈县请批”,县批文说: “祝姓户族人等知悉,尔等务须……听从户尊长等开列规条,共相遵守。如有不遵约束者许该户长据实指名赴县具禀,以凭惩治。”这体现了当时基层治理( )A、重教化而慎刑罚 B、家国双重治理结构升级 C、严控基层自治权 D、着力缓和官民紧张关系
-
19、中国古代某一王朝“最初发行以白银为价值尺度的兑换纸币,随后正式发行不兑换纸币,同时宣布禁止买卖金银。它在世界货币史上是最早实行纯纸币流通制度的王朝”。这一王朝定都于下图(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20、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朱元璋命提刑按察司佥事分巡郡县录囚,凡答罪者释之,杖者减半,重囚杖七十,有赃者免征。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先后颁布《大诰》《大诰武臣》和量刑较重的《大明律》,并设置锦衣卫和诏狱,频施廷杖。这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趋向缓和 B、时代变化影响立法精神 C、法律建设旨在整顿司法腐败 D、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