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其意在说明A、当今世界的竞争是文化领域的竞争 B、发达国家在文化竞争中的影响减弱 C、世界在多极化趋势下矛盾趋于缓和 D、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非洲涌现出一批本土史学家,他们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如伊巴丹学派和达累斯萨拉姆学派等,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反映出( )A、非洲历史悠久,文明绵延不断 B、民主思想传入,融合非洲传统 C、独立国家兴起,重构民族历史 D、殖民统治崩溃,冷战格局形成
-
3、1830年,歌德痛苦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普士。”这反映出( )A、歌德善于抒发感情 B、要求欧洲联合的愿望 C、批判了德国封建制 D、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
4、20世纪20年代,欧洲出现超现实主义运动。许多人带着改造社会、改造生活的信念投入行动,他们认为当时人类的灾难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在于精神上所受的压迫。他们致力于改变束缚西方人的传统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模式。这场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创作理论的革新 B、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丰富 C、战争引起的精神创伤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
-
5、1798年8月,拿破仑在开罗成立埃及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下设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文学与艺术四个部门,并附设图书馆、印刷厂、实验室。该院的设立( )A、推动了埃及文化的重构 B、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C、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认同 D、折射出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6、读“186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统计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B、世界贸易的萎缩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造成世界贸易停止 D、关贸总协定推动了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
-
7、图2所示是某部著作中17~18世纪英国对华茶叶贸易发展状况的描述摘要。这一现象反映了
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主要从葡萄牙人、荷兰人等外国中间商手中获得中国茶叶
17世纪中叶以后,对华茶叶贸易初具规模,开始采取措施禁止船上职员的私人茶叶贸易行为18世纪,英国日渐扩大对华茶叶贸易,对内严禁私人茶叶贸易行为,对外极力排斥他国竞争
A、工业革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C、茶叶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 D、英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增强 -
8、如下图所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A、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 B、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
-
9、新加坡为了强化新加坡公民的整体认同感,每年都会开展“国家意识周”活动,主旨是为了让新加坡公民具有对国家坚定的道德观和强烈的国家意识,构建共同价值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是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推崇 B、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感的需要 C、公民价值观完全一致的需要 D、新加坡民族与文化的多元化
-
10、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性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约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 B、3—6世纪形成高潮的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C、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建牧场 D、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内地
-
11、明清之际,黄宗羲针对封建君主提出了“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思想他认为上古的尧舜才是最理想统治者的化身,只有“回归”上古三代才能弥补封建专制制度的缺陷。这表明黄宗羲( )A、未能突破传统主流思想 B、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 C、形成了新儒学思想体系 D、引领着同时代的思想潮流
-
12、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这一现象A、说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 B、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 C、推动了跨区域文化交流 D、反映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
13、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以文物来见证和讲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还原历史,走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新中国历史的史料价值。
-
14、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
15、1993年,广电部将国产影片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改为自主发行;1997年,广电部又发布《关于实行〈故事影片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放宽故事片单片拍摄资格限制。这些措施( )A、适应了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B、放宽了影片放映资格的限制 C、完成了电影商业化的转型 D、丰富了影视艺术创作的题材
-
16、1982年,深圳政府率先实行价格闯关,调高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差价,对企业下放定价权和实行一定幅度的浮动价格。这项制度( )A、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全面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改变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 D、打破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束缚
-
17、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动组织,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并肯定了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等形式。这些规定( )A、扭转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做法 B、促使农村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18、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市镇人口比重从6%提高到23%。同时,市镇非农业人口比重从14.07%上升到34%。这反映了我国( )A、城乡人口结构合理 B、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
19、1978—1985年,中国扶贫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政府通过调整农村土地制度、疏通农产品流通机制等方式,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动力。这一阶段扶贫工作的特点是( )A、以合作化的集体力量来对抗贫困 B、国内扶贫与国际组织援助相结合 C、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工作 D、以政府救济为主要手段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