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下表所示信息可用于解释( )
继麦哲伦1521年“发现”菲律宾之后,黎牙实比(1502—1572)奉西班牙王室之命,率部下从墨西哥出发,于1565年抵达菲律宾的宿务岛。1569年8月14日,黎牙实比被任命为菲岛都督,1571年攻占马尼拉,实现了对菲律宾群岛的统治,马尼拉成为西班牙统治菲岛的首府和通航美洲的港口。
A、英国探索高纬度航线的重要价值 B、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紧迫性 C、马尼拉帆船贸易开辟的历史背景 D、远洋航行开启亚欧联系的序幕 -
2、8世纪下半叶,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将翻译希腊典籍列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文化工程。到第七任哈里发马蒙(813—833年在位)时期,阿拉伯翻译运动达到顶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基本被翻译成阿拉伯文。据此可知,阿拉伯翻译运动( )A、凸显了阿拉伯文化的领先地位 B、旨在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 C、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的科技创新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
3、在公元前2万年前后,近东地区发生了一次经济革命:当地人从对单一的蹄类哺乳动物的猎取,扩大到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的广泛开拓,这是包括了大大小小的野鸟类、鱼、无脊椎动物,具有决定意义的野果、坚果等野生植物的可食性第一次得到验证。这次经济革命( )A、推动了狩猎经济的形成 B、反映了近东农业的起源 C、奠定了定居生活的基础 D、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4、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批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但这些新兴的独立国家仍面临着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战争的威胁。基于此,新中国( )A、放弃“一边倒”的政策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D、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5、“长卷五百开冷眼,博引九十醒智心。匡正时弊御外侮,振兴国脉洗泪痕。”这是某位学者对19世纪四五十年代某一著述的评论。这部著述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学伪经考》
-
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收缴六国武器,运到咸阳先集中销毁,再铸成悬挂乐钟的铜架和12座重达千石的铜人;拆毁原六国地区的城池壁垒,强制将富豪强宗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区,仅迁到咸阳的就有12万户。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践行重农抑商政策 B、恪守法家严刑酷法 C、巩固秦朝集权统治 D、保障关中劳力需求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经济无法向近代转型的原因。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至北宋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年份
口数
出处
157年(桓帝永寿三年)
约5600万
《晋书·地理志》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
约1600万
《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
约2900万
《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杨帝大业五年)
约4600万
《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
约3700万
《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
约5300万
《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
约1700万
《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
约1600万
《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措施,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政权汉化的特点及影响。 -
11、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设行省,辽阔的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由此可见,元朝( )A、造成地方权力过大局面 B、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D、在疆域范围全面实行行省制度
-
12、下表为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医学发展情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
朝代
发展情况
隋
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
唐
中央置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地方也广泛设立医学校教授医学
宋
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刊刻印行
元
现存最早的宫廷处方《御药院方》于至元四年刻板成书
A、源于大一统的体制 B、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C、以继承传统为宗旨 D、由宫廷医生所主导 -
13、北宋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司年收入为63万贯,到南宋前期达到200万贯。各港口输出的商品以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多为珠宝、药材、香料。这说明,宋朝( )A、通过外贸克服财政危机 B、传统陆路贸易遭到破坏 C、发展对外贸易优势明显 D、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
14、王安石以改变北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为目标;对于“祖宗之法,不可变”之说,以“法其意”、不法其政为原则;以“得贤人才”为前提;以“兼采百家,尤重儒法”为工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效显著 B、强调通过教化实现富国强兵 C、突破了祖宗成规不具正当性 D、体现了鲜明的经世致用色彩
-
15、唐朝官员大考的主要考核标准包括“四善”和“二十七最”。“四善”对应的就是官员德行操守、清正作风、公平公正和勤政爱民这四样品质。“二十七最”则包括近侍之最、判事之最、将帅之最等等总共二十七个方面,对文武官员的工作能力都做出了详细的考绩规定。由此可知,唐朝( )A、忽视低级官员的管理 B、强化了以德治国理念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D、完善了地方考核系统
-
16、据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湖北某地一名崔姓农民,“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同时,江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农民家庭:他们“涸湖池取鱼,获龟犹倍多,悉刳其肉,载龟板至江陵鬻之,厚得金帛”。这些现象的出现( )A、说明了多种经营方式的普及 B、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C、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D、受到了税制改革的影响
-
17、据考证,《周礼》中有关玉的规定有百条之多,且玉器的使用数量自春秋起逐步增多,两汉时数量达到空前。但从考古发掘来看,魏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很少,且玉器体积狭小,大型玉礼器和成组玉配饰几乎没有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特殊的文化背景 B、战争的不断冲击与破坏 C、民族交融的加深 D、时人对现实关注的加强
-
18、铜鱼形扁壶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但与战国至汉初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有所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以及通过鱼(余)谐音祈祝吉祥和丰产的文化习俗则来源于中原。这反映了汉代(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 B、金属铸造工艺更加的精巧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
19、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中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下图是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政府文书,该文书可能涉及( )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
A、郡县刑政 B、中朝决策 C、两税之法 D、猛安谋克 -
20、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在这里班固强调A、早期社会秩序面临挑战 B、宗法制度有利于家族团结稳定 C、礼乐制度面临威胁破坏 D、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