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唐代科举制无论常举抑或制举,大抵都有策试,下列是唐代策试讨论问题的简要列举。

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
A、扩大了参政的社会基础 B、具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C、提升了士人的文化素养 D、解决了国家政治难题 -
2、《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汉书·儒林传》,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主流思想的演变 B、区域之间交流增强 C、齐鲁经济实力的衰退 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
3、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未一耜一铋,若其事立。”战国时,商鞅变法提出:“废井田,开阡陌”。他们的主张( )A、迎合了地主阶级现实需求 B、旨在落实以民为本的思想 C、立足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D、构建了封建大一统的局面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实行有效的管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年班朝觐和联姻等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省,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晚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与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边疆治理理念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 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资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
6、材料 我国西南部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或汉族杂居的地区,自元明以来,统治阶级就采取土司制度统治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土司制度是兼指土司与土官两种统治制度而言。前者包括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这些官爵职称虽受封于中央政府的皇帝,但实际上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后者包括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是按照汉族地区行政建制设立的府、州、县中由少数民族头人所担任的官职。这种土司制度,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交通梗阻条件下,中央政府在军事征服或政治招抚之后所实行的“羁縻”政策和特殊的统治制度。这种制度在创建之初有可行的一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不仅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的发展,更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从明朝开始,便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改用流官代替土司,实行和中原地区完全系统的行政制度,这就是“改土归流”。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土司制度施行的原因和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的意义。 -
7、英国首相撒切尔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A、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 B、导致政府交替中管理的脱节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D、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8、据下列朝代皇帝与大臣关系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皇帝与大臣的关系
唐
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的程序中
宋
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联合公布的方式颁布,宫内直接发出的指令被认为是“灭裂纲纪”
明
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
A、三省制具分权制衡特点 B、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 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D、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 -
9、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 )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
-
10、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尊高皇帝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为三祖,又尊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明帝刘庄、章帝刘炟为五宗。刘渊此举( )A、根本目的是促进汉匈民族交融 B、促进全国短暂统一局面的出现 C、说明匈奴族汉化得以基本完成 D、反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
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政体采用美国式的总统制,但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却将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内阁制。这一修改( )A、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避免了政权的频繁更替和政局动荡 C、体现了孙中山政治理念的改变 D、反映了革命派有“因人设法”的嫌疑
-
12、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这篇讲话( )A、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C、主张解决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 D、认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3、齐世荣主编《世界史》中有这样的描述:“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三权彼此分立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依法治国的理念 D、最高法院有立法权
-
14、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对罗马共和制度做过这样的评述:这种混合政体“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于一身,又不使其中任何一个原则过分地膨胀,从而蜕变为自己的对立面,每一种力量都被其它两个所抵消,任何一个都不能压倒和超过其它力量。”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 )A、实行直接民主制 B、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实行贵族政治 D、王权与族权相结合
-
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
16、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重商主义
-
17、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中“履至尊”指的是( )A、创立丞相制 B、创立皇帝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
-
18、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C、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产生 D、采用机器生产
-
19、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周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A、隋唐大运河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
20、如图是《三辅黄图》中记载的汉代长安东西两市平面图,其皆成方形,四面设肆,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这反映了汉代( )
A、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B、经济重心还未南移 C、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D、商业活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