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土货与洋货的转运之地,它们内引外联是国外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国内经济的标杆,海外土货市场之行情、洋货在中国市场行销之状况,都能通过通商口岸表现出来。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主要属于外向型经济 B、经济具有较强依附性 C、传统贸易已彻底解体 D、新型转口贸易已形成
-
2、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出现了银行并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A、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B、资本输出助推扩张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顺应价格革命趋势
-
3、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A、已形成成熟的商业网络 B、手工业制品畅销各地 C、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D、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
4、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学者意在说明(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 B、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
5、在1999年《福布斯》杂志排出的400名超级富豪中,“电脑新贵”“软件新贵”或“网络新贵”等占有71个席位,而且不少是名列前茅的,过去在世界经济中处在显赫地位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等已渐趋衰落。这可以佐证( )A、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变动 B、国家干预得到强化 C、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有待变革 D、南北不平衡性加大
-
6、14世纪,英格兰地区契约性劳动关系迅速发展。雇佣双方订立契约,规定契约期限、报酬多少与支付方式等,并约定无正当理由双方不得违背。这一现象( )A、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兴起 B、维护了庄园秩序 C、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解决了劳资纠纷
-
7、《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表明( )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 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 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
-
8、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为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从200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实施表明( )A、政府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换 B、国家粮食调控能力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
9、中国引进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超过了20种。这些外来作物的引进对中国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 )
①丰富了中国农产品种类 ②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③有利于充分用地和养地 ④提高农产品商业化程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0、下图是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1000年世界古代主要文明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在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居民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骆马等家畜 B、②地居民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葡萄 C、③地居民培育出番茄、玉米和芋头等农作物 D、④地是粟的发源地,并饲养猪和狗等动物
-
11、《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这说明( )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 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
-
12、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C、减缓老龄化进程 D、缩小贫富间差距
-
13、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修理堤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 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
14、中国古代的义庄是以宗族为单位的,自主设立赡济族人的田庄。据统计,宋代苏州共设立了4个义庄,明代苏州也只设立了8个义庄,而清代的苏州义庄共设立了128个,其中大部分设立于1840—1911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方救济系统的失灵 B、社会局势动荡的加剧 C、传统宗法观念的复兴 D、自然经济模式的解体
-
15、南北朝时期,大量农民依附在豪强地主周围。隋朝建立后,多次通过“大索貌阅”的方式来重新核定户籍,若地方官被发现其治下有户籍不实的问题,即面临着被治罪的风险。重新核定户籍( )A、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B、维护了基层社会治安 C、意在整顿官吏腐败问题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
1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曾三次公布《进口税则》,确定海关税率,见下表。
时间
税率
1928年
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
1930年
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
1933年
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
海关进口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真正实现关税自主 D、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
17、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B、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C、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
18、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但各解放区当时流通的货币有300种之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机动作战也带来很大困难。据此可知( )A、国民党滥发纸币导致金融混乱 B、革命形势面临着重大挑战 C、我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D、统一发行货币具有紧迫性
-
19、明初,为了保障“大明宝钞”的顺利流通,明朝廷曾多次颁布“禁银”令。虽然多次下“禁银”令,但民间市场上白银的私下流通一直没有停止,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可见,明代白银私下流通( )A、冲破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B、加剧了经济通货膨胀状况 C、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D、适应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中英建交谈判暂时延后。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 )A、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放弃“一边倒”方针 D、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