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宋代考核官员时由各级官员的上级在其考核的印纸、历子上记录任职职务、时间、年限、任期内的承办公务明细、受奖惩情况,初步定出等级,报给吏部等铨选官司审核,或报宰相府裁定,“即使属于统一资序或条件相仿者,亦会产生先后之别”。这反映出宋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A、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 B、注重严密性和精确性 C、易激化官员间的矛盾 D、侧重思想品行的考核
-
2、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定取舍。它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是因为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加强了君主和中央权力 D、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
3、唐代科举主试官可依据举子平日成就与声望决定是否录取。进士科的去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此之谓行卷。由此可见,唐代的科举( )A、推动了考试的公正公平 B、进士科选才对象范围扩大 C、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加强 D、行卷之风有利于文学发展
-
4、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的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专业户已达农户总数的13.6%,经营内容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加工、运输、服务、文化、卫生等行业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 )A、说明土地所有制变革成效显著 B、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深入开展 C、促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
5、下列关于1954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准确的是(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B、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组织 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各人民团体参与立法的组织
-
6、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派宣传队进村,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打锣喊口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而且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法、画圈法、烧洞法、投纸团法等具体投票办法。这些举措意在( )A、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需要 B、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 D、丰富边区选举方式的需要
-
7、“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制宪者所要考虑的问题……困难在于将必不可少的稳定与政府的能力和不可侵犯的自由以及对共和政体的关注结合起来。”为此该宪法( )A、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B、建立地方服从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国会对总统负责 D、强调分权制衡和联邦制原则
-
8、在古典时期的雅典,由抽签产生陪审员组成陪审法庭,在控诉人与被告相继完成演说之后,开始进行投票,没有专门官员会对当事人在法庭上所作的陈述进行客观的总结。陪审员们根据他们对于所听到演说词的直觉反应投票判决被告有罪或无罪。这反映出古典时期雅典的陪审法庭( )A、机构设置较为精简 B、司法审判程序极度紊乱 C、无需提供法律证据 D、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
-
9、清代奏折制成为固定制度前,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草拟文书,形成谕旨,由军机处密封,函面上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廷寄到达后,由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其他人代拆。据此可知,清代( )A、军机大臣的位高权重 B、军机处的保密性极强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 D、皇帝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
10、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
-
11、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材料
时间
法律
内容节选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是如何逐步建设起来的。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育家阿诺德等人积极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斯德奇等人更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技术教育等。19世纪后半期的大学不仅开始培养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援助技术教育的“伦敦市成人教育协会”。
——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育介绍》
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育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年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辟新的途径,从1958年开始,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育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立国后不久,提出了“怀柔远人”的对外政策,招徕东南亚诸国入明朝贡。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舰队清除了贡道沿线的不安定因素,东南亚贡使蜂拥来华。永乐二十年(1423年),以南渤泥、苏门答腊、阿鲁、满刺加等东南亚国家为首的16国遗使1200人至京朝贡方物,以致“诸番使臣充斥于廷”。东南亚国王入明朝贡,明政府极为重视,对其“优待礼隆,赐予甚厚”。明中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先后在亚洲建立起金融武力的海洋霸权体系,东南亚均被纳入了殖民地贸易网络之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了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
——摘编自和洪勇《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等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派端方、戴鸿慈等五大臣出国考察。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不关注,但大致做到了谕旨中“考求一切政治”的要求。考察团归国后,考政大臣皆力陈中国应仿效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推行政治改革,并提出模仿日本将官制改革作为中国宪政改革的第一个步骤。
——摘编自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
材料三 1978年5、6月间,分管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欧洲,回国后,考察团向党中央提交了考察报告。报告提出:“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经济上,要利用欧洲的先进技术,服务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以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要改进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和积极性、主动性。”6月底,邓小平在听了关于出访欧洲五国的汇报后说:“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这些想法后来大多不断被完善、逐渐被采纳,并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摘编自文世芳《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与东南亚国家朝贡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大臣出洋考察与谷牧代表团出洋考察的不同。(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应如何加强对外开放。 -
14、 2009年,中国民航总局局长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旬距昆明659公里,山高陆深,经济落后,但投资2.56亿元的迪庆香格里拉机场于1999年建成通航后,“香格里拉”旅游胜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该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在2001~2005年年均增长21.5%。材料强调( )A、第三产业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B、民航运输使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C、交通运输对边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D、旅游行业在地区脱贫中的重要价值
-
15、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
16、《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
17、 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强大且稳定,二是他国人有可能持有此种货币。二战后,美元一度成为国际货币,促成此事的史实是( )
①美国黄金储备雄厚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美国主导北约建立 ④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8、在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基督教宣扬
“十诫”中涉及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等内容。这反映了( )
A、教会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B、教会控制了中世纪的教育 C、教会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基督教文化影响近代欧洲 -
19、 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政府职能的增加,总统的行政权日益崛起。但当美国总统的纲领和优先项目与文官自身和所在机构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文官集团常以阳奉阴违或怠工等方式与总统对抗,他们常常得到国会委员会和利益集团的支持。由此可见,文官集团( )A、反映了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失控 B、成为制约总统行政权的重要力量 C、是垄断组织影响政府意志的工具 D、折射出总统和国会之间权限不明
-
20、 1215年,大贵族、骑士和市民在斯坦福集会,并向伦敦武装进军。在强大的压力下,经过坎特伯雷大主教朗顿的斡旋,约翰王与贵族签订了《大宪章》。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妥协性质 B、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C、体现了国王专制统治的建立 D、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