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A、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 C、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分界点 D、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
2、1918年,一篇题为《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中写到:“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这主要体现了( )A、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 C、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 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
-
3、“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它”指的是( )A、百日维新 B、预备立宪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
4、一位德国军官回忆在中国的一次战斗经历时说,其成员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他们”只装备了剑、梭和刀,但“他们”在我们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进着。“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是( )A、北洋舰队 B、义和团 C、太平军 D、兴中会
-
5、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以上谕形式颁发的变法诏书数量较多,涉及人事、文化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但政治方面的很少。这表明百日维新( )A、并未涉及到政治领域改革 B、注重革命措施的策略性 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 D、受到守旧派势力的抵制
-
6、清政府在“某次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把中国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某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晚清时期,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
-
8、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或著作,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
9、雍正元年,年羹尧在《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中写到:“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可见( )
①奏折制度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②奏折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私密性
③奏折内容仅限于通告军事要务 ④奏折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0、康熙皇帝在主持与喀尔喀蒙古的会盟后,感慨道:“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对康熙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清朝已经有效控制长城以北地区 ②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
③清朝消灭了漠西蒙古的分裂势力 ④清朝成功安定了回部和西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1、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了改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这反映了明代后期( )A、普遍种植经济作物 B、自然经济濒临崩溃 C、局部出现雇佣关系 D、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
12、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中朝 B、废除宰相 C、建立内阁 D、置军机处
-
13、元代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意图是( )A、不断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B、扩大与亚非之间的对外贸易 C、改变南多北少户口格局 D、南粮北运保证北方粮食供应
-
14、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表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山水画派风格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C、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D、凸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15、金世宗在位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史》称赞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慎守令之选。”据材料得知,“大定之治”的出现得益于金世宗( )
①具有长期治理地方的经验 ②对治乱兴衰有深入的思考
③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者 ④限制臣下进谏以巩固皇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儒学的一次自我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 )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 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
-
17、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说:“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鉴于唐朝的教训,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 )
①削弱了地方军队,加强禁军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③取消募兵制,减少军队数量 ④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中华传统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造就了唐代文化的高度繁荣,下列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长安成为国际都会 ③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④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削弱了官员执政能力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
20、下图是某一朝代设置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