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尔顿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在录用文官的时候,不应该考虑应试者的阶级、等级、种族、宗教等因素,尽可能地通过公开考试为社会上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据此可知,该法案( )
    A、有利于美国社会阶层流动 B、避免了美国官场僵化现象 C、确保了美国妇女和少数族裔的参政权 D、直接推动了法德等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 2、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英国殖民不断扩展,爱尔兰人只能耕种于贫瘠之地,高产的马铃薯逐渐成为了爱尔兰的单一粮食作物。19世纪,一种南美鸟粪肥料里携带着的病菌传入欧洲,感染了大批马铃薯,引发了爱尔兰大饥荒,这一事件说明( )

    ①马铃薯具有优良性状

    ②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会提高粮食安全风险

    ③世界市场的发展增添了疾病传播的途径

    ④英国与南美间形成了生产工业制成品与生产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马克思·韦伯认为,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代,传教士仍是新闻、教育乃至娱乐的主要来源,教堂仍是乡村生活的中心。而新教徒的生活方式则是把世俗的经济活动置于宗教控制之下,为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加上了宗教动力。马克思·韦伯意在强调( )
    A、发挥教会在道德教化的中心作用 B、发展新型大众舆论媒体的重要性 C、宗教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发展 D、宗教活动束缚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 4、13世纪初,迫于对法战争的失败、国内贵族反叛和伦敦居民抗议重税的压力,英王约翰接受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调停,同意了贵族和市民的和平条件,在《大宪章》上加盖了他的玉玺。这一事件( )
    A、体现了中世纪教权的至高性 B、兼顾了封建主和市民的利益 C、成为英王权力衰落的转折点 D、意味着英国普通法由此形成
  • 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选项中,与当地古代文明的土地经营状况相符合的是( )

    A、盛产橄榄油和葡萄酒,通常由希洛人奴隶承担土地劳作 B、盛产橄榄油和葡萄酒,通常在肥沃土地上进行橄榄与葡萄轮作 C、土地大多归王室和神庙所有,王室会将土地分配给每个家庭的主人 D、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也拥有土地并允许租给佃户
  • 6、他曾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的称号。他是 ( )
    A、黄大年 B、孟泰 C、杨善洲 D、时传祥
  • 7、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导致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对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发行银圆券 B、进行法币改革 C、铸造银元 D、宣告关税自主
  • 8、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上海。下列各项初设于此地的有( )

    ①英国在华开办的第一家汇丰银行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③中国开设的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④中国引入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军户、匠户等特种户籍一旦确定,就要世代相袭,不得脱籍。一里一甲之内,百姓必须“互相知丁,互知务业。”该现象发生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0、北宋神宗皇帝曾对大臣说:“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这里的“二敌”指的是( )
    A、蒙古、突厥 B、女真、匈奴 C、契丹、党项 D、回纥、鲜卑
  • 11、《唐会要》载:“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可见唐代民居设计( )
    A、讲究对称,主次分明 B、强调等级,尊卑有序 C、坊市分离,布局工整 D、水平高超,领先世界
  • 1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这段话最早有可能出自( )
    A、《伤寒杂病论》 B、《温疫论》 C、《黄帝内经》 D、《肘后备急方》
  • 13、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传统,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汉初延续了这项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的现象。于是汉朝皇帝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巡视制度,该制度是( )
    A、“上计” B、“大计” C、察举制 D、刺史制
  • 14、兴隆洼文化是北方三大文化系统之一,是红山文化重要的源头。下列关于此文化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②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③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    ④居住形式以巢居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决狱”是汉代士大夫创造的一种司法模式,在遇到法律无明文规定的疑难案件或依成文法律判处则有悖常理的案件时,司法官直接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中的伦常大义来决断,故称“春秋决狱”。“春秋决狱”的首倡者是汉初大儒董仲舒,通过下面案例,可见“春秋决狱”之一斑。如:“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 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这是一个关于儿子为援救父亲而误伤父亲应否视同殴打父亲的“不孝”罪行加以重惩的疑难案件,董仲舒援引《春秋》之义认为某甲没有殴父之心,故不应追究。 

    ——摘编自范忠信、陈景良主编《中国法制史》

    阅读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6、近代国际法和外交制度源于西方,而现代中国的外交智慧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也纳体系不仅仅是一种体系和格局,而且还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国际秩序,也是当时欧洲政治家们尝试建立某种国际新秩序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来看,确立了“正统”和“补偿”原则;2、从保障这些原则实施的机制来看,建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以及 1818 年 9 月的亚琛会议中法国的加入形成“五国同盟”, 欧洲协调得到加强,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商讨有关共同利益问题的磋商机制;3、从力量框架上看,形成了五国共同支配欧洲的国际关系”。

    ——张丽东、章前明主编《当代国际关系概论》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

    的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国际法长期处于西方主导之下,中国等亚非国家被这一体系边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变这一格局的一次尝试,它提出了代表亚非国家观念的国际法

      新思维。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它不仅仅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简单重复,而是选取了一些方面予以强调,表明了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同各国交往的基本出发点和总体思路,成为中国进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的基调。

    ——摘编自何志鹏、孙露《大国之路的国际法奠基》

    材料三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

    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维也纳体系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述维也纳体系对国际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法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的外交方针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外交布局?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十九大针对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所贡献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智慧。 
  • 17、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 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九品中正》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 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 年 6 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 但是得不到执行。“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82 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

    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以前各系统、各部门为主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 年 10 月 1 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晚清科举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考试法》等法律文件确立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其渊源,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该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 18、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传家集》是第一手史料,评价更加权威客观公正 B、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 D、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 19、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图中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汉代从①城市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②元代马可·波罗由②城市经海路回到威尼斯  

    ③宋代开辟了由③城市到达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A、 B、 C、②③ D、①②③
  • 20、1950 年周恩来总理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兴建轻工业工厂,帮助少数民族逐步从游牧变成定居。1999 年,朱镕基总理对西部大开发作了宏观部署,全国 5 个自治区、27 个自治州和 82 个自治县都列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上述举措有利于 ( )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B、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D、践行“五个认同”的思想原则
上一页 824 825 826 827 8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