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诏定姓族,根据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规定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士人与汉族头等士族崔、卢、郑、李四大姓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实现了北方统一 C、导致了内部叛乱 D、激化了民族矛盾
  • 2、 西汉王朝对开拓祖国西部疆域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在乌垒城设置(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单于都护府 D、西域都护府
  • 3、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其中医学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②《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③《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④《唐本草》——世界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直到景帝……平民政府之统一事业始告完成。”汉景帝为平民政府之统一( )
    A、推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 B、平定吴楚等七国之乱 C、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 5、 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关于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使用木、石头、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B、青铜是手工业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C、实行土地国有制,可以随意买卖 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 6、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多件出土自洛阳的文物惊艳亮相。其中,有“超级国宝”之誉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二里头文化遗址“绿松石龙”( ) 

    A、很有可能是商文化的历史遗存 B、反映了戎狄蛮夷华夏认同观念 C、体现当时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 D、实证了统一封建制国家的存在
  • 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 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荷兰人在印度和印尼爪哇岛广泛种植咖啡。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英国人发现投资咖啡种植利润丰厚,就在其殖民地牙买加蓝山山脉大量种植。拉丁美洲也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9世纪末,在西半球、东南亚、非洲等适宜种植的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种植园体系和供应链。20世纪咖啡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但咖啡生产国的相对贫困化问题在现有国际体系下仍难以根本解决。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400 年前,喝咖啡只是土耳其人的一种神秘习俗,英语里甚至没有“咖啡”这个词。今天, “咖啡”可能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传播最广的词语。300年前,商业化种植咖啡的地方只有一个——也门,他的供应控制在一小群商人手里; 今天,这种经济作物已经覆盖70多个国家,关系着2500多万人的生计。200 年前,咖啡是专属于特权阶级的奢侈品,咖啡馆是思想、谈话、 艺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今天,它成了无物可替代的工作提神药,全世界每天要消耗几十亿杯咖啡,近2/3的美国人有喝咖啡的习惯。100 年前,因为担心咖啡价格过低,拉丁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商人开始向美国的咖啡消费者宣传种植园的情况和他们的重要性;今天,咖啡是最主流的“公平贸易”商品。 想思考世界经济如何运作, 自己又如何应对,咖啡是最常用的案例道具。 出于上述原因,人们常说, “咖啡联结世界”。

    ——《咖啡帝国:一部崭新的资本主义全球史》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对发现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织锦绚丽的色彩、激扬的文字和祥瑞的意蕴,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它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出土五星织锦的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五星织锦护臂由皇家官府(织室) 专门织造的,最终却出现在西域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摘编自《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小记》

    材料二: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著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这种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均还属于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的。……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 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与王朝国家相比,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更加统一与完整。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国际法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作为欧洲区域法诞生,且与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并存。随着欧洲国家的武力和殖民扩展,欧洲的国际法扩展到全世界,其他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随之消亡。20世纪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普适性要素不断增加,成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唯一国际法律规则,国际法共同体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蜀锦织造的劳作方式、工具与地位。并以民族关系视野下的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阐述汉朝“西域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的原因和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路径和表现。
    (3)、 阅读材料三,概括国际法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阐述二战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的重要成果。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

    县、道

    /

    郡、王国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 十牌为甲,立甲长; 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材料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所对应的高层政区名,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 阅读材料二,写出“保甲之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在我国基层治理演变过程中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 2017年),我国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方面取得的成就。
  • 10、《“故事”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一文中提出,讲故事与讲历史之间究竟有没有区别? 很多人以为讲历史无非就是讲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故事,历史学被看成是一门无需何等专业根底的学问。但历史研究是一门向讲故事提问的学科,历史学的提问在本质上应当是意义的提问。因为有了提问,所以才会有为此发掘新的事实、新的故事,并赋予它们以生命力的需要。历史研究是融合了从旧故事里发掘新故事、细部研究和意义追寻这三者为一体而形成的一个思考人类过去的专业学科。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历史研究者要通过讲新历史故事发掘新的事实 B、历史研究不仅是发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义的提问 C、讲历史故事应该还原历史研究中考据式的细部研究 D、历史研究不是讲故事,应当一定程度上摒弃故事
  • 11、《5G 机会》说, “人类经过6 次信息革命,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已经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的新能力。”对材料中这两次信息革命解读正确的是( )
    A、第六次信息革命催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B、第六次信息革命基于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技术 C、第七次信息革命起步于20 世纪40年代 D、第七次信息革命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 12、马克思指出,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不属于这一时期“商品销往全球各地”的推动因素的是( )
    A、建立东印度公司推行垄断贸易 B、推广工厂制度提高生产效率 C、实行黄金自由流动的货币制度 D、逐步形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 13、盛宣怀确定银行章程的第一条是, “中国创设银行已奉上谕,选择殷商,设立总董,招集商股,合力兴办,以收利权,并请户部酌存官款,自系为通商兴利起见,此系奉特旨开设之银行,应即名为中国通商银行,以示商股商办,而官为护持,与寻常商家银行不同,用图推广,俾垂久远。 ”该银行是( )

     ①清末实行新政的核心举措 ②属于新的商业经营形式

     ③创办于香港,并在上海设分行 ④近代中国人开设的第一家银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4、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以下对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正确的是( )

    时期

    出处

    史料

    唐朝

    《通典》

    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 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两宋

    《续资治通鉴长编》

    朝廷发布诏书明确规定各行各业均可参加科举考试

    元朝

    《元史》

    世祖皇帝设官分职,……议科举为取士之方

    明朝

    《明实录》

    科举是国家取人才第一路,不可滥

    A、唐太宗设明经和进士科 B、两宋时期,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元仁宗(1313年) 恢复科举,录取规模扩大 D、明朝科举分乡试、省试与会试三级
  • 15、《英国通史》评说,“13世纪是英格兰政治大发展的世纪。……这个在政治上通过斗争而寻求平衡的世纪留下了辉煌而成功的业绩。”这个“业绩”主要指( )
    A、议会制度 B、等级君主制 C、普通法系 D、文官制度
  • 16、1935 年《社会保障法》开篇阐述道,“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人生活者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障,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 提高专项税收,以及其他目的,特制订本法”。《社会保障法》( )

     ①是修正自由资本主义的重要举措 ②是福利国家的产物

     ③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④率先构建全民覆盖的保障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下列项中,对近现代中西方国家形成的“权力约束权力”机制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国政体:行政权对立法权负责

    ②美国政体:司法权只属于国家的最高法院

    ③法国政体:立法权由国会行使

    ④中华民国: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8、《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19 世纪后期,雄伟的新古典主义火车站、大酒店、大百货公司、大林荫道、大咖啡馆…………巴黎之旅被设计为一条迷人的旅游路线,国际游客、观光者、周末旅行者和购物者经此穿过令人愉快的城市区域,有机会体会一把曾经只属于贵族和超级富豪的都市生活方式。”在这一时期的巴黎无法体会的是( )
    A、私人卫生间、电梯在住宅中普及改善居住环境 B、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C、新式百货公司为顾客提供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D、欧洲便捷的水陆交通助推各国居民往来
  • 19、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共生,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列对文明和财富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是波斯帝国,城邦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 B、②是亚历山大帝国,耶莫遗址是其早期村落代表 C、③是古罗马帝国,编纂形成《罗马民法大全》 D、④是阿拉伯帝国,商人从事亚非拉三洲中介贸易
  • 20、德国在哪里,是长期困扰德意志人的问题。以下历史文件对德国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黄金诏书” ②《国家律师法》

     ③《九十五条论纲》 ④《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上一页 822 823 824 825 8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