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为“唐鸿胪井刻石”碑拓。这可用于研究唐朝在此地 ( )

    鸿

    使

    A、设置了护乌桓校尉 B、册封了怀仁可汗 C、加强了对南诏管理 D、实行了羁縻政策
  • 2、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经常督查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 B、议事会负责审理多数案件 C、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的出现
  • 3、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如积极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下列史实能够为其提供依据的有 ( )

    ①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②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③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④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这个“里程碑”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B、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C、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D、开创了以国际会议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 5、杰出的历史人物虽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巨大的作用。与下列历史人物关联的共同主题是 ( )

     图 1 圣女贞德                 图 2 亨利八世                      图 3 拿破仑

    A、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宗教改革推动西欧近代化 C、近代西欧民主意识的发展 D、西欧封建专制王权的强化
  • 6、下面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某文件摘录。该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 )

    A、20 世 纪 70 年 代 B、20 世 纪 80 年 代 C、20 世 纪 90 年 代 D、21 世 纪 初
  • 7、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下列关于新中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1954 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1982 年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③1997 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④2018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加尔文宣称:“上帝允准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世间所处地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该主张 ( )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B、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 C、标志着理性主义的兴起 D、强化了教会对人的精神控制
  • 9、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大多数法学家认为,有一个与几何学原则一样精确和明显的法律制度,可以毫不费力地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由此推断《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
    A、打击了法国封建势力 B、确立了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C、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 D、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
  • 10、《鲁迅日记》载:“民国元年 8 月 22 日晨见教育部任命状, 余为佥事。”下列表述符合当时实际的是 ( )

    A、文官考试由铨叙局负责 B、文官考试由考试院负责 C、女子可以参加文官考试 D、文官考试制度尚未建立
  • 1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英国文官制度 ( )
    A、规范了政府部门政务官的选用 B、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C、避免了政府交替中管理的脱节 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12、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评定其优劣,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整饬吏治的重要措施。清代沿袭明制,定期对全国官员进行普遍性的考核,其中对外省官员三年一次的考核制度是 ( )
    A、考满 B、考 察 C、大 计 D、上 计
  • 13、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风气仍然长存,“风气渐开,已有不可抑压之势”,人们坚信:“此百日中新政,中国将来必仍举行,此时遏之愈甚,再举行之期益速耳。”由此可知,戊戌变法 ( )
    A、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B、触犯了守旧势力利益 C、唤醒了民众革命激情 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14、1944 年彦涵创作了版画《村选大会》,描绘了当时的村选场景。这一作品可以用来研究 ( )

    A、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C、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 D、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
  • 15、被许多史学家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由此可见, 他主张 ( )
    A、建立有效而有限的中央政府 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 D、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
  • 16、清人赵翼的《廿二史札记》记载:“人主不亲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 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宦 官 掌 握 决 策 权 B、内 阁 已 成 为 行 政 中 枢 C、君 主 专 制 的 强 化 D、小 农 经 济 占 绝 对 优 势
  • 17、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时期 ( )
    A、君权至上地位得以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C、血缘宗法观念逐渐强化 D、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 18、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影响深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希腊士兵驻守的众多要塞发展成希腊式的城市,在随后的200年间,有大约200多个城市在希腊帝国各地建立起来,其中许多城市的人口在10万人之上,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更是发展迅速,拥有近50万人口。城市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将希腊文化和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当地人民,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无数战争幸存者在身体或心理上遭受永久伤害。社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特别是欧洲。风俗习惯变得更为放纵;政府开始更多地干涉经济生活;政客变得更世俗化;福利国家迅速发展。残杀、破坏、无意义的战斗和显然毫无益处的战争让许多西方知识分子对文化产生质疑:对科学技术的追捧,关于进步的观念,西方人声称所具备的道德优势,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理性控制,欧洲人已经从“野蛮人”中脱胎出来的想法,以及西方文明总体的基石。

    ——[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参考材料一、二,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观点,自选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围绕战争影响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9、探索与创新,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也有一个特例,就是北洋水师。整个洋务运动都是变物不变制,器物可以引进,大工厂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学习,但一般的制度性变革是不被允许的。不过,筹建北洋水师却把制度也变了,要想练制一支新式的海军,不变制度是不行的,像当时买回来的定远号、镇远号这类大军舰,都类似于一个小工厂,如果不对制度进行变革,这些军舰根本没法操作。 所以,北洋水师全面引进英国体制,把英国的军阶制度引进中国,只是把具体的称呼都改了;同时还把英国的军官请来,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训练中国的水兵;让从福州船政局毕业,又海外留洋归来的学生当管带或舰长,指挥军舰。所以说,北洋水师对传统的军事制度变革得比较彻底,但它也有自己的问题。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各解放区也开始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革命根据地的政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阶级基础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建构的新的政权结构模式。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

    ——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围绕建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设立政策性银行,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以及正确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新组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已经投入运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正在增强,金融市场秩序有所改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有所规范,金融总体运行正常。

    —曾培炎《关于当前经济形势》1995年4月版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水师对传统的军事制度变革得比较彻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引进器物的做法并对该做法加以客观评价。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金融体制改革”出现的政策性背景,并简述21 世纪初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中所取得的成果。
  • 20、中国的地理、地缘以及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文明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之克并六国,其原因盖有数端。 地势形便,攻人易而人之攻之也难,一也。 春秋大国,时曰晋、楚、齐、秦,其后起者则吴、越。吴越文明程度大低,未足蹈涉中原,抗衡上国。四国风气,秦、晋本较齐、楚为强,兵亦然,二也。……惟秦地广而腴,且有山林之利。开辟较晚,侈靡之风未甚。观李斯谏逐客,历数侈靡之事,秦无一焉可知。其上又有重农之政。齐民生计之舒,盖莫秦若矣,三也。此皆秦之凭籍,优于六国者也。 以人事论,则能用法家之说,实为其一大端。

    ——吕思勉《先秦史》

    材料二 至唐朝,科举制渐趋规范化,不过,尚有欠缺。 当时虽原则上规定平民阶层皆可应试,但仍讲究门第,名门望族子弟仍居优先地位。……士人考取进士后并不立即授以官职,还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者才可正式入仕;而且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 将来用什么方法进入社会主义,现在还不能说得很完整,但总的来说,就是和平转变的道路。中国经过了反帝、反封建的流血革命后,不会再流第二次血。 和平转变,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要转变得很自然,“水到渠成”。如经过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达到阶级消灭,个人愉快。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1)、 根据材料一,从地形、民风、人事三个方面概括“秦之克并六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用法家之说”给秦国带来的新变化。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选拔官员的途径具有哪些特征。结合所学,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宋代官员选拔的途径“有明显改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平转变”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从历史进程角度分析“和平转变,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原因。 
上一页 825 826 827 828 8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