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该理念框架下,又提出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体现了( )A、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 B、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C、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D、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形成
-
2、下图所示为1978—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3、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第二次会晤,并发布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表明当时( )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中美愿意改善两国关系 C、中国全面调整外交政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4、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型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异常高涨。如上海申新九厂合营后的第一年,棉纱生产成本比合营前下降15%,棉布的副次率从20%以上降低为1%—2%。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B、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 C、改变了工农阶级的阶级性质 D、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
5、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标志着自1937年以来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结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A、反映了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 B、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C、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成熟 D、说明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
6、1940年3月,《群众》周刊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5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中山先生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指示我们必须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指示我们必须加紧团结反对分裂。”该社论意在( )A、赞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 B、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C、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 D、提高国民党的政治威望
-
7、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
8、如表所示为1868—1911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出口情况统计(单位:担)。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的中国( )
年份
丝
茶
棉花
油类
烟叶
1868
57346
1440871
38141
261
737
1873
61291
1617391
25349
17559
5150
1878
67343
1898955
23310
10079
11122
1883
65978
1987076
22073
4349
11403
1888
76780
2167460
202546
64952
67128
1893
94154
1820828
576155
152069
110513
1898
108821
1538600
273739
357976
371137
1903
94823
16577530
759521
541075
163959
1908
129090
1576136
613509
733943
144857
1911
129925
1462803
877744
1582573
199048
A、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 B、经济主权已彻底丧失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 -
9、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处口岸,只许广州一处和外商贸易。之后,清政府又陆续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对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居住场所、行动范围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些措施旨在( )A、保持国家主权独立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保护本国商业发展 D、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
10、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 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
11、元代设立的行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能够做到使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A、削弱了地方政府权力 B、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
-
12、宋代官窑瓷器注重器物的釉色美,宋人对于青瓷的喜爱源于对玉的温润、沉静、素雅特质的追 求。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均属于青瓷系统。据此可知,青瓷在宋代广为流主要是由于青瓷( )A、符合理学诉求 B、受到政府推崇 C、风格简单大方 D、无艺高超精美
-
13、诗歌是唐代社会风貌的写照。李肱的“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王贞白的“梯航(不辞劳苦) 万国来,争先贡金帛”、郑喁的“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等诗句都是对当时社会风貌最生动的描写。这些诗歌反映了唐代( )A、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B、朝贡贸易开始出现 C、中外交流开放友好 D、皇家御节影响广泛
-
14、西汉经过文景二帝的治理,至汉武帝即位时,已经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主要得益于( )A、币制改革的成功 B、阶级矛盾的缓和 C、休养生息的政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15、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将祖先或神明称为“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否定了“泰皇”的称谓,而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据此可知,皇帝制度( )A、具有一定君权神授色彩 B、凸显了浓厚的宗法观念 C、强化了对民众思想控制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
16、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 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标志着有文字记录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人类生活转型。不妨将当年英国描述为:世界上唯一的工厂、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国、唯一的货运国、唯一的帝国主义者、几乎唯一的外国投资方,而且因此也是世界唯一的海军强权、唯一拥有真正世界政策的国家。从某一角度来说,工业化的“英国”时代仅仅是一个阶段,是当代历史的初始或早期阶段。对英国而言,工业化时代的含义显然远大于此。
——摘编自[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完整。)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
全世界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百万)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水平(%)
1800年
978
50
5.1
20
7.3
30
4.3
1825年
1100
60
5.1
25
8.2
35
4.3
1850年
1262
80
6.3
40
11.4
40
4.4
1875年
1420
125
8.8
75
17.2
50
5
1900年
1650
220
13.3
150
26.1
70
6.5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无误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不征关税。《汉书》载:“(汉武帝)太初四年冬,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武帝以后,内地关税的征收范围不断扩大,且税率不断升高。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路贸易经河西走廊,直通中亚和西亚。海路贸易也兴起了,番禺是当时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在边境的进出口要道,汉代都设关管理对外贸易征税。
——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
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其手段有:一是设立通商口岸;二是降低关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清政府也需要稳固的财政收入,关税是维护清政府运转和及时足额赔款的保障,因而,在经过前期关税和船钞的大幅下降之后,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关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关税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它侧重于民主“庄当如何”但并不是“尖际怎样”的问题。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事实上往往只有与宏观政策相联系并在远离个人利益和直接利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不约而同的“共谋”而起作用。在微观层次,公共理性受到直接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往往容易丧失公共的意蕴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多元一致是协商民主的最大理想、愿望和目标,然而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存在诸多“可通约性”,也必然存在诸多“不可通约性”,“异质性”的分歧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或者是暂时的“悬而未决”,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达成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建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和基层治理中各种协商民主的实行。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有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有重要决策之前执政党与政协、人大等方面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协商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