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北宋初年,大臣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主要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举措符合这一主张的是( )
    A、在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 B、设转运使综理地方财政 C、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D、设宣政院掌管民族事务
  • 2、 “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由此推知,两税法( )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税收标准 C、杜绝了官员对百姓的肆意盘剥 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 3、 唐承隋制,以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常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被称为“内相”。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
    A、三省体制遭到彻底破坏 B、君主集权趋势日趋明显 C、中央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D、设中朝以架空宰相权力
  • 4、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士陶弘景将忠孝观念充实到道教理论中,并强调遵行礼教为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一些佛教思想家也用因果报应论警醒世人践行忠孝。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学的主流地位开始确立 B、三教并行的局面正式形成 C、思想领域交流融合的现象 D、道教与佛教相互吸收借鉴
  • 5、 “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
    A、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B、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
  • 6、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三则史料,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虫,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A、三公九卿制度 B、皇帝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禅让制度
  • 7、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这反映出,他们都( )
    A、努力恢复传统制度 B、代表旧贵族的利益 C、奉行以民为本思想 D、意图重建政治秩序
  • 8、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 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约为五百八十三亿元,比1955年增加了二十七亿四千万元,接近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粮食(不包括大豆)的产量为三千六百五十亿斤,比1955年增加了一百五十四亿斤,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

    ——《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这几年来,我们从加强农业入手,以发展农业促进轻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从1979年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包括村办工业)平均每年增长7.9%,1984年增长14.5%,远远超过了1953年到1978年的二十六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2%的速度。

    ——《198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56年我国农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张树声《张靖达公奏议》(1884年)

    材料二 今满洲政府之对于施行宪政、开设国会,无一毫之诚意……此虚伪之政治,必当去其根抵而一新之也。

    ——孙中山《在云高华华侨欢迎会的演说》(1911年2月13日)

    (1)、 材料一中“遗其体而求其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足恃”的表现。
    (2)、材料二中“虚伪之政治”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无诚意”的表现。
    (3)、针对“不足恃”“无诚意”,先进的中国人设计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1、图2分别是哪一时期中央权力分配的示意图? 
    (2)、与图1相比,图2所示权力分割有何特点?有何历史影响?
  • 12、形势图可以直观显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1、图2分别是哪一时期形势图?
    (2)、与图1相比,图2所示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 1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 14、 如图为1978年、1991年城乡收入、消费支出对比状况。它表明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 C、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D、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 15、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该会议( )
    A、为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为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C、使得印度支那问题得到政治解决 D、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6、如图为1952年朱宣咸创作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据此判断,该作品文字说明“____”处是( )

    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B、巩固国防,支持志愿军 C、互助合作,社会主义有奔头 D、备战、备荒、为人民
  • 17、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宣布: “我们所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他意在强调中国( )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秉持多边主义的理念 C、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D、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
  • 18、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役( )
    A、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 19、如图为《新华日报》发行的期号外(局部)。该号外针对的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 20、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这场运动源于( )
    A、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 B、对尊孔复古逆流的反思 C、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反思 D、对军阀割据局面的反思
上一页 785 786 787 788 7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