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是辽国境内中原型、契丹型墓葬分布情况示意图。与这一现象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制度是( )

    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四等人制 D、行省制
  • 2、春秋前期七八十年的大国争霸,宋国被卷入战事达40多次,对外不得不采取“二亲”政策,即楚强亲楚,晋强则亲晋。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据材料可知( )
    A、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 B、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当时礼乐征伐已自大夫出 D、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 3、与下图所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东南互保”
  • 4、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如下图所示,该朝代是(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5、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已圆满落幕,运动会吉祥物之一是“琮琮”,其取名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下列对良渚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代表性器物是黑陶
  • 6、 变革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这个“古典”时代有五个特征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它们是: (1) 在帝国秩序之下式微、 但并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 (2) 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 (3) 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 (4) 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 (5) 农村地区富裕的豪强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

    ——改编自卜正民、陆威仪《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钦定宪法大纲》(晚清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政府)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臣民的权力完全限制在“法律范围内”, 而“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大清皇帝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

    皇帝有权罢黜百官、设职制禄, 宣战议和, 解散议院, 统帅海陆军, 总揽司法权等

    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据《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整理

    材料三

    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部分数字统计表

    全国工农业总产值

    总产值数

    比 1949年增长

    810亿元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77.5%

    145.0%

    48.5%

    城乡人民收入

    /

    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

    农民收入增长

     

    70%

    30%

    国家财政收支

    总收入

    总支出

    结 余

    382亿多

    366 亿多

    15亿多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等改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的表现,并概述秦汉时期“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
    (2)、根据材料二,以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为视角,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对于《钦定宪法大纲》而言的主要进步之处。结合所学,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 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指出 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表现,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对这一表现加以简要评析。
  • 7、 移民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 南来的北方侨民, 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唐朝中期的动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 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 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 南方经济以此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 北宋末年, 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 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这些移民运动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 政府发给路费、 耕牛、 种子等并免征赋税。 甘薯、 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 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 大批失去土地的北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 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 然而即便如此, 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实在谈不上有所谓“市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第二次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南下移民对南方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导致大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因素。 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江南地区工商业经济出现的新趋势,并简要分析当时“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的重要原因。
  • 8、《易经》的卦爻辞里经常出现“贞”字,后世学者都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只能猜测它和“坚贞”有关。近代以来考古发现的商代甲骨卜辞里频繁地出现这个“贞”字,现代学者通过研究确定,它就是占卜的“占”,故而甲骨占卜师也被称为“贞人”。由此,《易经》中的“贞”也就好解释了。这表明对古代文献的解读( )
    A、离不开考古学的发现 B、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须以今人的解读为主 D、应综合多种材料来进行
  • 9、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其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 )
    A、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 B、决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C、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有效地推进 D、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效
  • 10、以下是某老师在历史课堂上展示的一个文本。 这一“文本”内容反映了( )

    A、科技领域的突破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小康社会的建成 D、国际影响力扩大
  • 11、阅读下表,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1980年和2000年农民各项支出占比表

    年份

    吃、穿、住(生存型消费)

    发展享受型消费

    食品

    衣着

    居住

    交通通信

    家庭设备

    文教娱乐

    医疗保健

    其他

    1980年

    87,98%

    12.02%

    2000年

    70,35%

    29.65%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C、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 12、习近平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写道: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出现于( )
    A、新中国土地改革时期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1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这表明新中国( )
    A、断绝了与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往来 B、彻底地摧毁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C、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 14、蒋介石于某次谈判期间的日记中记述说:“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蒋介石在日记中提及的这次“谈判”( )
    A、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目标 B、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共识 C、回应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D、避免了新的全面内战的爆发
  • 15、《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是这样写的:“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 为了民族, 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这一誓词最早应出现于(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时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后
  • 16、下面是20世纪 30年代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一幅宣传漫画。与该漫画相关的举措( )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有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C、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D、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 17、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大会上通过的纲领中包含“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等内容。据此推知,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 18、近代中国的北京政府时期是一个新旧杂陈的时代,既充满了黑暗与绝望,也孕育着光明与希望。下列属于这一时代“光明与希望”的是( )

    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②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③ 新文化运动兴起         ④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这是中华民国发布的一枚纪念章,上面写有“鄂军政府” “起义纪念”等字样。该纪念章是为了纪念( )

    A、黄花岗起义 B、保路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 20、右为近代史上某一战争形势图,这一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偷袭清朝运兵船,挑起了战争 B、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 C、战争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后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的战略要地
上一页 716 717 718 719 7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