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皇明祖训》为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典籍,其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守分勿动……朝廷即斩奸臣。”这一规定( )
    A、严禁大臣干预皇位继承事务 B、否定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 C、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 D、旨在维护专制皇权的稳定性
  • 2、右图是元代海运路线图。该路线( )

    A、即为唐宋时期的“瓷路” B、表明元代对外贸易发达 C、说明元代有过短暂的对外开放 D、反映南北方的经济互动与交流
  • 3、《金史·兵志》记载,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茧,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一制度( )
    A、基本沿袭了唐宋的制度 B、官职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C、金国入主中原后被废除 D、担负着军事和生产等职能
  • 4、《宋史·职官志》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该职官是( )
    A、同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转运使
  • 5、有学者认为,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表明,两税法( )
    A、允许不愿去服徭役的男子可以以庸代役 B、实现了从实物纳税到货币纳税的转变 C、反映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废除了以人丁为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 6、下表为某一时期科举常设科目。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科举常设科目

    科目

    考察内容

    进士科

    时务策、帖经、杂文、诗赋

    明经科

    《礼记》、《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

    明法科

    律、令,朝廷刑法、试策

    明字科

    《说文》、《书林》,训诂知识和书法

    明算科

    《九章算术》、《周脾算经》、《孙子》等,考核术理

    诸史科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考察历史

    童子科(10岁以下)

    《孝经》、《论语》

    武科

    步射、马枪、马射、负重、语言、身材

    医科

    《本草经》、《伤寒论》

    制科

    随机考试,考试的时间及内容都由皇帝临时决定。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 7、2014年交河故城(位于今吐鲁番以西)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贞观年间,唐王朝曾在此设立( )
    A、渤海国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 8、六朝是指公元3 世纪初-6世纪末的 300 多年间,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建都,合称为“六朝”。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主要原因有( )

    ①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②孝文帝的改革

    ③大批北方人流亡南下 ④一年三熟的麦稻复种制普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9、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以上史料反映的是( )
    A、相地而衰征 B、盐铁官营 C、均输平准 D、摊丁入亩
  • 10、分封诸侯国是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以下诸侯国分布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 1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下列项中,体现这一举措的是( )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C、“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12、某处文化遗存被誉为“我国稻作农业起源考古的第一座里程碑”“重现了 7000年前的江南水乡”。该遗址是( )
    A、仰韶文化 B、良渚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 13、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四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9世纪—20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4、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三十年战争,1648年欧洲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摘编自杨泽伟著《国际法史论》

    材料二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家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材料三 1948年12月7日,新华社社论写道:“人民银行新货币的发行,预告着解放区货币的进一步巩固,和解放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同日,第一套人民币正式开始发行。如今,人民币的载体随着技术发展将不断演变,而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至此,人民币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黄紫豪《承载着峥嵘岁月人民币见证经济腾飞历程》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宪章》在赋予安理会制裁权力的同时所确定的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及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民币发行的必然性,并概述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
  • 15、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简171·内史杂: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简34·行书: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据统计:目前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整合

    材料二 1940年谢觉哉曾发表文章自豪地说:“全世界进步人士为什么称赞边区,说到中国不到延安,等于没有到中国?因为边区有民主。”……由于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农民缺乏民主意识,要想把他们动员起来参加选举,实在难度极大,为此边区开展了多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极大提高了边区民众的选举热情。而后为保证群众能够行使其选举权利,边区政府因地制宜,背箱法、豆选法、画圈法、烙票法等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到1941年10月,延安举行第二届边区参议员选举中,参加的人有1千多人。由此可见,一旦真正把选举权利赋予广大民众,他们会非常珍惜,对选什么样的人尤为关心和慎重。

    ——摘编自卢毅《“因为边区有民主”:抗战时期中共声望的提升》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是中国的历史特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实际出发,确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建国以来的经验来看,完善这个制度,需要认真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维护国家统一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国家整体利益与兼顾民族地区利益的关系。

    ——摘编自余志坤、普布次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共同性”属性、趋势与进路探析》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形成的一项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选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边区有民主”的重要性。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完善”的表现及其优势。
  • 16、《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研究论文称,利物浦大学和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的考古学家在赞比亚的卡兰博瀑布遗址发现了一件约47.6万年前的木构件,它是两根切开凹口后交叉搭建的原木,这个木构件可能是一个平台。以往研究表明,史前人类只会将获取的木头作为武器或挖掘工具,但这个木构件表明早期人类有意识地使用石制工具改变了原木的形状,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利物浦大学的拉里·巴勒姆教授说:“这一发现改变了我对早期祖先的看法。忘记“石器时代”的标签,看看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们用木头制造了一些新的大型构件,他们用智慧、想象力和技能创造了一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对于这一考古发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时代越近人们对历史的研究越接近真相 B、新考古发现拓宽了人们对史前史的认识 C、考古发现可以推翻一切原来的研究成果 D、历史研究中考古学家比历史学家更重要
  • 17、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因跨国公司加大了对世界各地的投资,赚取了高额利润。但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中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又成为了反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据此可知( )
    A、经济全球化带来西方国家内部利益失衡 B、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害者 C、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国家贫富分化的根源 D、“脱钩”可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 18、如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即设定1913年指数为100,以此为基准两国各自工业产值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处美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得益于工业革命 B、②处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得益于苏联模式建立 C、③处苏联工业产值超过美国,实现了工业化 D、④处美国工业发展主要受“滞涨”危机影响
  • 19、《拿破仑法典》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第1710条规定,“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据此可知《拿破仑法典》( )
    A、偏向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B、注重保护雇佣者的私有财产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 20、 清律大体沿用明律,律文颁布以后不再修订,但会因时制宜,随时纂例,有的是皇帝下旨定为条例的,有的是内外官吏条奏,经议决编纂为条例的。在数量上,康熙以前累朝旧例321条,至雍正三年时共有例815条,同治时多至1892条。这说明清代( )
    A、司法实践水平提高 B、处理政务皆有章可循 C、法律具有至高权威 D、律例编纂上有延续性
上一页 710 711 712 713 7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