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2023 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下列毛泽东提出的口号或方针,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向雷锋同志学习”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
2、毛泽东在某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明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次会议( )A、平反了一大批的冤假错案 B、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 C、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
3、1950年 1 月 6 日,外交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布告:“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这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
-
4、某集团军某旅冰雕精神展厅内,有一首战士宋阿毛写下的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冰雕精神”形成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5、下图描绘了 20世纪 40年代某次会议的场景,毛主席和宋庆龄站在画面中间,其他代表分列两旁。该图反映的是( )A、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 B、重庆谈判的场景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盛况 D、五四宪法的制定
-
6、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编印了《城市常识》,并下发给所有指战员学习。此举( )A、为接管北平等大城市做准备 B、说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胜利 C、顺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
7、到 1938年初,经过半年激烈的攻防战,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东广大地区,但淮河两岸与津浦路沿线地区仍在中国军队掌控之中,侵华日军南北阻隔不能相连。为了将华北、华东两地连成一体,日军发动了新的军事行动。对此,国民政府组织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
8、毛泽东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中写道:“今秋如能检查减租政策的实施程度,并实行彻底减租,就能发扬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明年的对敌斗争,推动明年的生产运动。”据此可知,与文中“对敌斗争”相匹配的口号可能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和平、民主、团结
-
9、有一座城市,也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甩掉共产国际的“拐杖”,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完成“成人礼”的那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座城市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0、下列对该书封面所示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孤军”是指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 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
11、中共中央某议决案提到:“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 )A、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 C、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12、那天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 3000多名学生在皇宫大门天安门集会,抗议巴黎的决定;抗议安福系政府共谋,秘密应允日本留在山东。和平地开始的示威者,后来打了一名亲日官员并烧了一个内阁次长的住宅,北京政府使用武力逮捕了许许多多学生。该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
13、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 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 1914年8月至 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 272个,资本达 117434500 元。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清末“新政”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有学者指出,“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体现“新的肉搏”的是(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府院之争 D、东南互保
-
15、有学者根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检索统计了“革命”和“维新”(含“改革”“改良”)的使用次数,统计结果如下图。下列项中对各阶段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③-革命党二次革命的失败 D、④-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
16、1872年,李鸿章向清廷上奏:“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清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奏折,并于上海成立了(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开平煤矿
-
17、《大清律例》规定:“凡化外来降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清政府认为,“化外人既来归附,即为王民”,也就是将“化外来降人”视同内地民人,因此适用大清律。鸦片战争后,这一律条成为一纸空文,主要是由于列强获得了( )A、协定关税 B、通商口岸传教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18、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思邈《千金方》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沈括《梦溪笔谈》 ④徐光启《农政全书》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 -
19、观察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清朝人口变化的因素有( )
①大量的土地得到开垦 ②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
③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④“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有学者如此描述清朝皇帝:“相对于明朝皇帝的儒学一统,清朝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首先他是满族的首领,其次他又是汉族儒教意义上的皇帝,因声称手中握有元朝玉玺而成为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后来又成为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描述体现了( )A、对官僚机构控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 C、文化政策的开放和多元 D、中国现代疆域版图的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