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治城市是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共同体,而且都是政治体制不完善的产物。罗马帝国的自治城市大多数是通过军事征服而形成的,这些城市的自由民一开始就是强者、征服者。因此,当罗马帝国征服地中海世界以后,帝国行政制度的基础依然是自治城市。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则不然,他们绝大多数是经济发展和武装斗争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基础,但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因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或军事原因而产生。如果说西方城市的政治制度与传统诞生于罗马帝国的自治城市,那么它的经济属性与商业属性则产生于中世纪的西欧自治城市。掌握货币使城市具有了经济实力,他们用金钱赎买的方式向封建主购得自治权,因此可以说,货币是市民阶级巨大的政治平衡器。

    ——摘编自杨婉嘉、王振霞《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中诞生了一种新的政治文明,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上,城市居民拥有人身自由;第二,城市土地属于自由财产,不归封建王国或领主管辖;第三,市民只要向其所属领主缴纳一部分税款,那么在城市范围内就可以拥有非常多的自由。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中世纪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自治城市与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原因。
  • 2、近代科学革命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撰写的于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为标志,该著作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这主要是因为《天体运行论》( )
    A、形成了重视实验的理性思维方式 B、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C、直接促进了启蒙运动的迅速兴起 D、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
  • 3、17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如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教改革的兴起以及启蒙运动的进行。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科学革命的重大影响 B、西欧社会的近代转型 C、全球国际格局的巨变 D、世界逐渐走向了整体
  • 4、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纷纷发行主要用于海外探险和殖民战争的公债券,使充当政府和人民之间中介人的金融家大发横财,大部分公债落入包税者、商人和工场主手中。公债券的发行( )
    A、完成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B、壮大了欧洲的庄园经济 C、助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形成
  • 5、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按照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实际收入因为货币贬值而急剧减少,甚至陷入贫困而破产。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和新贵族获利很大,他们既能够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反映了欧洲( )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股票市场的出现 C、商业革命的萌发 D、手工工场的发展
  • 6、从1650年到1750年,非洲人口数量由0.99亿降低至0.95亿。与此同时,美洲种植园发展迅速,种植园主获得大量的糖、烟草、茶叶,种植园主获利巨大。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的开展 B、非洲国家积极的移民政策 C、气候环境的变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美洲
  • 7、纽芬兰岛的英文为Newfoundland,意为“新发现的陆地”,它是北美大陆东海岸的大西洋岛屿,于1497年被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的发现( )
    A、拉开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序幕 B、掀起了对北美殖民争夺的高潮 C、打破了西葡两国对欧美航线的垄断 D、开辟了欧洲通往北美洲的航线
  • 8、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要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可用于说明迪亚士( )
    A、进行海上探险的政治原因 B、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因 C、希望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D、对世界航海事业的贡献
  • 9、14世纪时,《马可·波罗游记》《曼德维尔游记》《世界的面貌》等书开始在欧洲流行,这些书对印度和中国的富庶均作了夸张描述。这些著作(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学说 B、刺激了西欧对财富的渴求 C、彰显了理性主义的诉求 D、直接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 10、玛雅人最重要的建筑是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的是,玛雅人的金字塔不是坟墓,而是神庙。玛雅人先用土垒起高台,再在台上修建庙宇,在台周修建石阶,他们认为祭司可以通过石阶接近众神,众神可以通过石阶下访人类。这反映了玛雅人( )
    A、神灵崇拜情结浓厚 B、宗教意识萌发 C、人与神平等的观念 D、相信因果轮回
  • 11、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气候炎热,因此盐对于保存肉类资源而言非常重要,人们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即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这从侧面反映出西非地区( )
    A、商品经济活跃 B、黄金资源丰富 C、民众生活富庶 D、工业基础落后
  • 12、19世纪末以来,考古人员在东非海岸沿线的一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中国生产的手工艺品,其中明代以来的青花瓷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中国钱币。这可用于说明古代东非( )
    A、与中国建立了经济联系 B、商品经济繁荣发达 C、实施了开明的对外政策 D、定期向明朝进贡
  • 13、下表所示为古代非洲各地区发展的基础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西非

    东非

    南非

    人口因素

    班图人最早在此发展,人口众多、开发早

    人口较少,开发较晚

    人口较少,开发较晚

    地理环境

    多处大河流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以高原为主,印度洋西岸(海上丝绸之路附近)

    赞比西河流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受外来文明影响

    较容易

    较容易

    较难

    发展结果

    大帝国

    沿海城市国家

    较原始的君主专制国家

    A、班图人的迁徙导致非洲发展迥异 B、地理环境对非洲文明发展产生影响 C、外来文明导致西非出现了大帝国 D、东非地区经济领先于非洲其他地区
  • 14、1392年8月,高丽大将李成桂通过兵变登上王位。随后,他向明朝申奏改变国号,并接受了明朝洪武帝定国号为“朝鲜”的建议。此外,鉴于明太祖认为高丽诸王因崇拜佛教而影响国事,李成桂确立了崇儒抑佛的国策。据此可知,李成桂时期( )
    A、朝鲜政治深受明朝影响 B、朝鲜半岛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C、儒学在朝鲜开始传播 D、朝鲜正式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15、1633年,日本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要求驱赶所有外国传教士并禁止宗教书籍进入日本;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德川幕府的这些政策( )
    A、使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 B、禁锢了日本宗教思想 C、消除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D、导致了中央集权衰落
  • 16、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也广泛流行。据此推知,笈多王朝( )
    A、民众崇尚信仰自由 B、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C、将印度教定为国教 D、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 17、奥斯曼帝国的一些非穆斯林地区享有自治或半自治的地位,政府通过任命这些地区既有集团的领袖,赋予其重任,希望以此来保障帝国的稳定。这反映了奥斯曼帝国( )
    A、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 B、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 C、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 D、伊斯兰教地位的衰落
  • 18、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文明的发展进程,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下列属于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是( )
    A、发明了阿拉伯文字 B、将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 C、普及了活字印刷术 D、开创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 1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 )
    A、遵循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奴隶的地位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 20、1305年,波尔多大主教克力门五世依靠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当选为教皇。随后,腓力四世把罗马教廷迁到了邻近法国边境的阿维农城,时间长达七十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 )
    A、标志法国君主专制的建立 B、促成了法兰克王国的统一 C、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混乱 D、反映了教会势力的衰落
上一页 708 709 710 711 7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