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导图的制作。图4是一位学生的设计,他研究的课题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2、下图是保存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内的照片,记录了陕甘宁边区的人民以“投豆选举”的方式选出心中信任的“官”和政府的情景。这种做法( )A、体现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B、是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的初步尝试 C、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D、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3、下图为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1926年1月-1927年6月)。当时革命者的斗争目标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和平建国,民主政府” -
4、1919年6月,陈独秀在《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 “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陈独秀的这一言论( )A、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B、是对外交不公平的强烈控诉 C、反映了他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 D、促成了山东问题的顺利解决
-
5、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设立商部,在全国各地广泛组织商会;颁布商人通例,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商人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通过一系列章程,倡导与奖励兴办实业。清政府此举旨在( )A、延续重农抑商政策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挽救自身统治危机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6、《南京条约》刚刚签署后的1843—1844年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港口的关税总收入约为237.2万两白银,其中,广州占比85.6%,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18倍。1852—1853年间,广州的关税收入占比下降到62%。1882年,上海的关税收入是广州的3.8倍。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对外贸的顽强抵制 B、上海拥有比广州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C、世界市场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 D、五口通商使广州丧失外贸垄断地位
-
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倡经学,但他的经学和此后某些只关注经典的经学研究有很大不同。他认为凡是有益的思考必定要结合“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才有意义。这表明他( )A、跳出了儒学范畴 B、倡导经世致用 C、推动了社会转型 D、提倡学习西方
-
8、元朝在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 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 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这说明元朝( )A、对边疆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治 B、设置行省管理全国各个地区 C、否定了原有的因俗而治政策 D、对不同地区的管理方式趋同
-
9、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宦官也趁机获取了更多权力。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内阁与宦官的斗争 B、地方对中央的挑战 C、宰相制度得以重生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
10、《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元丰元年,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管天下盐铁……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据此可知汉朝政府( )A、插手经营商业贸易 B、大力扶植私人资本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放任私营经济发展
-
1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属于儒家政治主张的是(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C、“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 D、“为政以德、重建秩序”
-
12、下图为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簋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赐他铜器、土田和奴隶等内容。该记载体现的制度( )
A、反映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标志着统一国家的建立 C、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D、随时代发展而日益强化 -
13、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969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
……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材料 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从一个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脉。
1926年
1931年
1940年
1948年
入党誓词内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履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扳党。
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谨誓。
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后,努力工作,实事求是,服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谨此宣誓。
——摘编自王为街《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入党词变化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充分,逻辑清晰)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二 黄仁宇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商人的优秀品质。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显著”的新变化。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商周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与兴起和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大禹所开拓的“禹绩”。此外,“中国”之称,最早见于周初武王和成王之时,按照《说文》的解释,“夏,中国之人也”,是指认同为夏人和继承夏文化的人。这样,“夏”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便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
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同属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我国夏、商、西周三代因已经出现凌驾于社会各阶层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而被学者划入文明社会的范畴。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人们仍然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各种“族”的网络中;血缘组织与政治组织的架构相互支撑并往往是融为一体的;作为成熟国家标志的地域组织并没有建立,或者仅仅在周朝后期有些萌芽。因此,学者多称这一阶段的国家为“早期国家”,以与战国以后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国家区别开来。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家的特点。说明西周符合早期国家特征的具体表现。 -
17、央视纪录片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下列成就入选的有( )
①“蛟龙”下海 ②“墨子”升空
③港珠澳大桥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一直拖住侵华日军主力,既牵制了日本北进攻苏的图谋,又延缓了日本南进攻英美的步伐,以承担重大牺牲配合与支援英美“先德后日”战略的实施,更有力保证了苏联全力对付德国。这表明( )A、英美在亚洲投入兵力非常少 B、日本法西斯企图通过战争称霸世界 C、苏联集中主要兵力对抗德国 D、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
20、下图所示战役( )
A、打破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开端 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