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狱中的尼赫鲁写道,抗议、祈求、武装起义这些方式在印度都行不通,“就在此时,甘地提出了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非暴力抵抗尽管是非暴力的,但它……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它似乎能展现印度人的特别才能。……这种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加上甘地的卓越人格顺应了全国的诉求,使国家充满了希望。”下列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是当时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唯一形式 B、甘地的人格是印度群众接受非暴力不合作斗争方式的首要原因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时就明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主张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前景值得期待
  • 2、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之后咖啡馆逐渐风行欧洲。与此同时,欧洲人也有计划地在殖民地生产咖啡。1882年,第一家国际性的咖啡交易所在纽约开张。到20世纪初,拉丁美洲成了全世界咖啡生产的中心,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咖啡传入亚洲是在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之后

    ②咖啡传入欧洲源于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宣传

    ③拉丁美洲成为全世界咖啡生产中心与近代不合理国际分工密切相关

    ④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得益于近代世界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3、下图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 B、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 C、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 D、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
  • 4、有学者指出:“欧洲作物在美洲的一页农艺史,是在哥伦布二度来航才真正发轫。当他重返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多米尼加两国所在之岛屿),带领着17艘船只、1200名人手,还有各式作物种子、切枝……初期栽种成果便令人大受鼓舞。”下列项中,属于哥伦布能带去的“作物”是(    )
    A、马铃薯 B、辣椒 C、小麦 D、玉米
  • 5、1949年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搁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能。”7月30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    )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 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 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
  • 6、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途经欧亚许多地方,记载了他“亲眼见到过往悉心研究过的人和事——那些书面报道里栩栩如生的人与事的真身”,在下列他途经的城市中,他不可能“亲眼见到”(    )
    A、印度焦特布尔城: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 B、新加坡城: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 C、上海:国民革命军北伐,租界调来了大批部队驻防 D、北平: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紫禁城
  • 7、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    )
    A、噶尔丹叛乱 B、鸦片战争 C、大、小和卓叛乱 D、中法战争
  • 8、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 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
  • 9、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 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 10、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由此可知(    )
    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 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 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
  • 11、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这一“灌溉体系”得益于(    )
    A、都江堰的修建 B、芍陂的兴建 C、郑国渠的兴修 D、灵渠的开凿
  • 1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3、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一时期(    )
    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 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 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
  • 14、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四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 19 世纪——20 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简171·内史杂: 有事请殴(也) , 必以书, 毋口请, 毋 (羁) 请。

    简34·行书: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 辄行之; 不急者, 日觱(毕) , 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据统计:目前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整合

    材料二

    1940年谢觉哉曾发表文章自豪地说: “全世界进步人士为什么称赞边区,说到中国不到延安,等于没有到中国?因为边区有民主。”……由于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农民缺乏民主意识,要想把他们动员起来参加选举,实在难度极大,为此边区开展了多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极大提高了边区民众的选举热情。而后为保证群众能够行使其选举权利,边区政府因地制宜,背箱法、豆选法、画圈法、烙票法等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到1941年10月,延安举行第二届边区参议员选举中,参加的人有1千多人。 由此可见,一旦真正把选举权利赋予广大民众,他们会非常珍惜,对选什么样的人尤为关心和慎重。

    ——摘编自卢毅《“因为边区有民主”:抗战时期中共声望的提升》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是中国的历史特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实际出发,确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建国以来的经验来看,完善这个制度,需要认真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维护国家统一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国家整体利益与兼顾民族地区利益的关系。

    ——摘编自余志坤、普布次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共同性”属性、趋势与进路探析》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形成的一项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因素。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选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边区有民主”的重要性。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完善”的表现及其优势。
  • 16、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 工业生产指数(即设定 1913 年指数为 100,以此为基准两国各自工业产值的变化)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处美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得益于工业革命 B、②处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得益于苏联模式建立 C、③处苏联工业产值超过美国,实现了工业化 D、④处美国工业发展主要受“滞涨”危机影响
  • 17、《拿破仑法典》第1134条规定,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第1710条规定, “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据此可知《拿破仑法典》(  )
    A、偏向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B、注重保护雇佣者的私有财产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 18、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结果称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可以概括为通式: b=a+nx式中bₙ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由此可见,古代税制改革(  )
    A、以增加税收名目为主要目的 B、最终导致民众负担加重 C、皆以改善民生状况为出发点 D、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 19、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铁器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古代农业的发展,下图文明区域中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是(  )

    A、 B、 C、 D、
  • 20、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制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够为此说法提供依据的是(  )

    ①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②中国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上一页 688 689 690 691 6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