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57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法令,规定同一船队中的船只和人员,必须结伴航行、互相保护、集体合作,不能擅自离开,直至抵达目的地。该法令( )
    A、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B、践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C、加剧了国家间的利益纷争 D、反映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 2、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意图推行波斯的跪拜礼。有人认为,“用过分的礼拜把一个凡人捧上天,这就等于用做人的方法去敬神,从而把神贬为凡人,使神受到不应有的污辱”,这一观点得到大部分希腊人支持。这反映了( )
    A、帝国统治方式的分歧 B、文化交融中存在冲突 C、人神之间关系的演变 D、文明交流途径多样化
  • 3、 图为1978-2016年北京市劳动者报酬占CDP比重(单位:%)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4、 图为1950-1952年间,上海市人民政府实行的部分措施。下列措施旨在( )

    ◆制定《上海市办理婴幼保育机构暂行最低标准》。

    ◆创办工厂托儿所166所,收托儿童4654人。

    ◆举办保育人员训练班和在职营养员轮训班。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鼓励女性投身工业化建设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增强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
  • 5、 图为创作于1944年的木刻版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局部)。该图反映了当时( )

    A、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B、民众生活富足稳定 C、军民团结坚定抗战信心 D、妇女阶层社会地位提高
  • 6、 如表为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华侨的期许。这表明( )

    派别

    对华侨的期许

    改良派

    能履行君宪国民之责,改良政治,应主动承担国民之责,对政府“匡之直之,辅之翼之,改良之,监督之,纠察之”

    革命派

    应支持革命,建国民政府,做共和国民。澄清“国”“君”“民”的关系,履行国民责任,当“联合大群,团集大力”

    A、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彰显 B、革命思潮获得广泛支持 C、西学东渐的影响日益深入 D、华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 7、 1892年,张之洞指出化学、矿务各学堂“即系为采铁、炼铁、炼钢、开煤本厂所用而设,以备分司各事,与此次遣工出洋学习炼铁,均俟习成以后,即可少用洋匠,藉可稍节经费,亦免造不如式,动需改作,耗弃工料”。这一主张着眼于( )
    A、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 B、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C、洋务企业的长远发展 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8、 官箴书是由士人编撰的为官准则格言,明清时期盛行的官箴书着重谈的是如何跟与上下级打交道、如何处理各类诉讼等具体的政务处理要求,而以往所重视的道德劝诫色彩则被淡化。这反映了( )
    A、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B、官员行政拘泥规则 C、国家治理理性化倾向 D、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 9、 中国古代酿酒以谷物发酵的黄酒为主,黍、粟、秫等谷物在酿酒原料中占主要地位,直到宋代以后,稻米和小麦成为酿酒最重要的原料品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
    A、稻麦复种制的推广 B、酿酒技术的提升 C、农作物品种的增加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10、 唐律规定:一般人斗殴,所处的刑罚为“答四十”;“诸殴兄姊者”,要处以“徒二年半”;“殴祖父母、父母者”,要处以斩刑。上述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的特点是( )
    A、体系完备 B、礼法结合 C、细密严苛 D、轻罪重刑
  • 11、 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D、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犹未能遂其发展之自由者,则苦于国际障碍之多也。……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中国代表爰提出说帖,罗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

    ——摘编自《中国希望条件说帖》(1919年·巴黎和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的特点,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家系统和乡族势力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乡绅”阶层。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同时,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因此,“乡绅”阶层得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二

    明清之际,时局动荡,大量士人回归乡土,试图通过“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借此延续文化血脉”,这种“重建基层社会组织的意图和尝试”与清初帝王们的乡村社会重建计划不谋而合。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另外,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因此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而乡村则更希望士绅能够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利益。

    ——摘编自王洪兵《清代乡村治理多元协同模式的建构及其得失》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传统社会“乡绅”阶层兴起并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士绅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作用。
  • 15、1960年11月18日,李富春在全国第九次计划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主张旨在 (  )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
  • 16、197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广东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新文一家,靠参加生产队劳动和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一万零七百多元。文章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资本主义”。这则报道表明( )
    A、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D、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
  • 17、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万亿元;2022年,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继续位居全球首位。这反映出近年来我国( )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推动中美互利共赢 C、数字经济领先全球 D、外交范围不断扩大
  • 18、1926年,中共在上海成立农民运动委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中共中央随即制定《目前农运计划》。农民运动由广东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B、中共成为民主革命领导核心 C、中国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势高涨
  • 19、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而且是南南合作的开端和典范,它宣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D、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 20、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
    A、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D、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
上一页 639 640 641 642 6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