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 -
2、有学者研究发现:美洲本土没有出现过“车”。因为没有车,就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交流并把大量的物质运送到遥远的地方。尽管在美洲酝酿出本土文明,但在新航路开辟前,它们仍处在发育过程中。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B、文明交流有助于社会发展 C、殖民入侵打断了美洲文明进程 D、美洲地区手工业技术落后
-
3、古代的阿拉伯人把商人看作最受尊敬的人,“商人”一词有“聪明人”之意。在阿拉伯民间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中,其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只是为了金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 )A、具有重商倾向 B、精通商业经营 C、奉行重商主义 D、推动东西贸易
-
4、7世纪法兰克王国的一位农民立下一份契约“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做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救援与保护。”据此可知( )A、自由农对庄园领主的过分依赖 B、封臣必须向其封君宣誓效忠 C、基督教在庄园中地位无足轻重 D、自由农因生计所迫沦为农奴
-
5、罗马帝国初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尼罗河、埃及神灵的雕像作品,如埃及的阿努比斯神像,但神像在这里却被披上了罗马式服装,右手持摇鼓,左手拿着希腊神赫尔墨斯的权杖。这反映出罗马帝国( )A、施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B、对其他地区的文明一视同仁 C、汲取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 D、宗教神话发展蕴含理性因素
-
6、下面为《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部分规定。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 )
男方交聘金聘礼订婚后,因见其他妇女而拒娶之,女方则占有全部聘金聘礼。
若女方因第三者而拒婚,应赔偿聘金聘礼,且第三者不得娶其为妻。
A、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 C、旨在倡导良好婚姻风尚 D、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 -
7、时代热词反映了所属时代特有的主题。2012一2021年中国各大报刊最有可能出现的热词是( )A、“另起炉灶”“一化三改”土地改革 B、“八字方针”三线建设“铁人”王进喜 C、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九二共识” D、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
8、如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展现“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C、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体现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生产
-
9、1938年,丰子恺记述:“我从浙江通过江西、湖南,来到汉口,在沿途各地逗留,抗战歌曲不绝于耳……‘有人烟处,皆有抗战歌曲’。”这折射出当时( )A、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 B、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东部沿海工业大量内迁 D、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
10、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数量约为100万人;截至1919年,这一数量接近200万人。工人阶级数量的增长( )A、利于推动中国革命转型 B、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推动 C、加速了推翻清王朝的进程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1、太平天国控制着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且太平天国不承认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据此推断,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保护富饶地区的生产力
-
12、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表了关于“两个务必”和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讲话,说明了这一时期毛泽东又开始探索和解决( )A、革命依靠力量和领导阶级问题 B、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C、“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D、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前途问题
-
13、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不仅为运动会题词,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A、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人民生活 C、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 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
14、《剑桥中国史》中,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形象地比作“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
1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 )A、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
16、《醒世恒言》中的刘老汉开的只是个小酒店,“却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对年老的穷军汉,不仅不收食宿费,还在其病重时冒着满天风雪外出为其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三言二拍”在表现市民阶层经商求财以至发迹的同时强调,“富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 )A、世俗化文化承载着教化功能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 C、文学作品能够如实再现历史 D、市民文化迎合士大夫文化品位
-
17、明成祖重用宦官,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明英宗后,皇帝多怠政,宦官触角随着国家官僚系统延伸,政治、军事、经济各领域都有涉及。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破坏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国家官僚体系崩溃 D、宦官掌握决策权
-
18、元代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落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表明元代( )A、加强了中央权力 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D、给予了地方部分权力
-
19、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东的氏秦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南北方的观念趋于一致 C、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
-
20、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B、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C、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的条件 D、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