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分离出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干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论断( )
    A、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B、巩固了“第二条战线”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2、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制定工业发展计划,提出把两湖和江西作为工业建设的重心,并开始建厂生产钢铁、重型机器等。后来,政府又将工业建设重心逐步转移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国民政府实施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严峻的抗战压力 B、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 C、实现“速胜论”目标 D、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初,这时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独一无二的中心。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道:“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的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文艺复兴后期,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这样写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聘元《西方通史》

    材料二: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他们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宣传启发了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在已经腐朽了的黑暗专制制度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间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的转换。概括说明《十日谈》和《哈姆雷特》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伟大人物”用“犀利的笔锋”表达的共同思想主张,并分析这些思想主张对人与社会的重要作用。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长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它需要得到国王的保护以制止封建贵族对城市的骚扰和镇压发生在城市中的暴乱……为了保护这种(跨国贸易)经济活动,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着这种权力的增强,统治者据此把自己定位在了“公共福利”的维护者上。

    ——丛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写出城市赢得一定自治权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专制王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说出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强化对民族国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5、1871年前,德意志内部小国林立,有近40个邦,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这主要说明德国(   )
    A、经济发展缺乏充足劳动力 B、商品流通需要统一货币 C、统治者不够重视海外贸易 D、分裂割据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等一系列国家主权权力,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宪法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由此可知1787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   )

    ①联邦制  ②分权制衡  ③人民主权  ④直接民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几个财政法案,限制国王的收入。威廉国王得到的终生享用的收入只及詹姆士二世的一半,完全不敷支出,用当时议会成员埃特里克的话说,新国王被置于了“仅够伙食钱”的困地。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国王权力被完全剥夺 B、议会主权已经确立 C、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D、财务状况逐渐恶化
  • 8、有关下列地图的解说最准确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 B、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 C、新航路开辟前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
  • 9、下侧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

    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 10、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奴隶成为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货物,欧洲许多国家蜂拥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奴隶贸易兴盛主要是由于(   )
    A、交通工具大变革 B、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 C、高额利润的刺激 D、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 1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 12、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而事实上西欧人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西欧人对土耳其的敌意是由于(   )
    A、社会制度的对立 B、人文精神的发展 C、海外扩张的需要 D、宗教改革的推动
  • 13、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   )
    A、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B、对于环球航行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C、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 D、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 14、1077年,德皇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住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这(   )
    A、反映了德法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说明宗教改革揭开了序幕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D、利于德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 15、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不过,众多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据此可知,西哥特人(    )
    A、力图毁灭所有罗马文化 B、吸收国家治理有效经验 C、推动了罗马文明的复兴 D、成为西方文明的开拓者
  • 16、公元976年,高丽政府颁布田柴科制度,“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身没并纳之于公,唯府兵年满二十始受,六十而还”。此田制(   )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能够遏制土地兼并问题 C、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与唐朝均田制性质相似
  • 17、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某帝国时,搜集信息如下:“帝国的当权者们和上层人士先后从被征服地区收集了很多希腊文、波斯文和古叙利亚文有关历史、炼金术和医学等方面的图书。曼苏尔收到了拜占庭皇帝应他的请求而赠送的一批著名希腊典籍,哈伦·拉希德则从对拜占庭的战争中得到了大批希腊图书”。据此可知,该帝国( )
    A、呈现二元政治权力体制 B、具有典型封君封臣的特征 C、推动了泛希腊化的发展 D、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 18、奥斯曼帝国时期制定的(埃及法典》在序言中表明:奥斯曼统治者是被赋予神圣使命的苏丹和哈里发,他维护整个帝国的正义,既是帝国臣民的宗教领轴,也是臣民世俗生活的统治者。这说明当时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特点是(   )
    A、因地制宜 B、政教合一 C、地方自治 D、君主专制
  • 19、形成于古印度西北部地区的犍陀罗艺术,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隋唐美术影响很大,成就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一批中国古代艺术瑰宝,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据此推断,该艺术是(   )
    A、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B、古代罗马帝国对外征服的结果 C、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阿拉伯帝国融合东西方的结晶
  • 20、古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古希腊以移民方式向周边殖民建立子城邦,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希腊化时代。据此可知(   )
    A、早期的文明拓展受制于经济地理不境 B、早期文明拓展是血腥侵略的过程 C、古希腊文明是人类史上最先进的文明 D、城邦文明必然会过渡到帝国文明
上一页 634 635 636 637 6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