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19世纪50年代,原先产棉布甚少的云南洋纱排挤土纱比洋布排挤土布的现象更突出,且云南存在尚多的闲散劳动力,致使“本省制棉”也“转售外人”,永昌的五色绵和采帛、丽江的氆氇、东川的苗锦等一时间声名鹊起。这说明当时云南地区(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快 B、近代化因素助推传统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较低 D、洋布排挤土布受制于原料成本
-
2、巡抚初设之时,主“安抚”天下军民而非主“监察”,“事毕复命,即或停遣”;而明中叶,为适应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这一新的力量对比变化,巡抚成为介于行省与三司之间新的省级军政长官,明代走出“三司”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地方政权运行的集权化趋势 B、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 C、行省制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 D、社会主导力量出现下沉
-
3、唐朝,“客户”是指离开原住地、迁往他乡的客籍户,依照本籍户的七、八、九等户标准纳税;北宋前期,“客户”专指无常产者,不直接承担差役和力役,而代由主户承担。这一变化( )A、表明地区间的贫富差距缩小 B、折射出赋役制度趋于货币化 C、削弱了户籍制度的财政功能 D、适应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
-
4、不同于魏晋时期民间私铸“土钱”的多样式,唐朝尤其是开元通宝发行后,私钱完全仿照官钱铸造,“公铸者号官炉钱……富商往往藏之,以易江淮私铸者”。这一现象表明( )A、货币铸造逐渐走向规范化 B、官私手工业技艺存在差异 C、货币与国家认同密切相关 D、政府的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
5、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将儒家言及的祥瑞、灾异、谴告等“奇迹”进行考论,指出“雷者,太阳之激气也,何以明之?”“薏苡”“燕卵”等根本不能生人,乃“异类殊性”。据此可知,王充( )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倡导多元化的治国思想 C、主张天人观念应因时发展 D、强调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
6、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 )A、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 B、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 C、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 D、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时间
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历程(部分)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49年,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0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0年代末—60年代
“两只拳头回击”
“一大片”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出现热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
1970年代
“一大片”“一条线”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
“无敌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985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牵头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7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
8、“在希腊,奴隶被解放了也只能是一个被解放了的奴隶,成不了公民,他的儿子也成不了公民;而在罗马,一旦奴隶被主人释放,他自己或许成不了公民,但是他的儿子肯定是可以进入公民队伍的。”上述材料可以( )A、研究罗马最终能够征服希腊的原因 B、证明罗马文化比希腊发达 C、反映出罗马的奴隶制度渐趋衰落 D、说明罗马政体比希腊先进
-
9、在古代雅典“参加集会,不仅能将公民集合起来,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而且还能将他们紧密的团结起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大家都只是城邦中平等的一员。坐席上的观众会在共同的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差别,不论他们的出身、地位和职务”。这表明,古代雅典( )A、公共活动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 B、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社会各领域 C、注重培养城邦公民人人平等意识 D、注重培养城邦公民的民主观念
-
10、古巴比伦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专门论述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化学广泛应用于仿制金银等暴利行业,《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最多的是关于偷盗、抢劫、高利贷、商业等方面的条文。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时期( )A、商业贸易繁荣 B、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C、科技文化发达 D、高利贷受法律保护
-
11、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普遍存在于南亚次大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该制度( )A、源于印度特殊的自然环境 B、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C、有利于缓和印度阶级矛盾 D、推动了佛教的产生发展
-
12、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些( )A、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重新书写中国共产党革命史 C、说明了开展党史学习的意义 D、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历史潮流
-
13、21世纪初,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着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海陆交相呼应的新蓝图,开辟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道路畅通、贸易联通、民心相通的新途径,并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 )A、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贯彻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4、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份
私营企业产值(亿元)
国有企业产值(亿元)
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
2083
33621
17750
2000
5520
40554
23465
2002
12951
45179
32459
A、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 D、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
15、1984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了话剧《街上流行红裙子》。该剧后被拍为同名电影,反响热烈。当时有评论:“摩登”的“红裙子”开始悄然地取代了“革命”的“白围裙”。这( )A、说明女性开始引领社会时尚潮流 B、源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D、表明经济转型冲击了人们原有观念
-
16、下表所示为1952—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中国( )
类别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1%
资本主义经济
6.9%
接近于零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形成 D、打破欧美国家的经济封锁 -
17、据统计,196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82165万亩,总产量14750万吨;1963年播种面积为181165万亩,总产量17000万吨;到了1965年播种面积为179441万亩,总产量19455万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调整政策逐步实施 B、工业化建设的普及 C、土地所有制度出现变革 D、人民公社化的发展
-
18、下图海报由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上海市推销委员会于1950年1月绘制。当时创作这幅海报意在( )
A、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 B、倡导银行储户购物消费 C、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 D、打击投机商人倒卖公债 -
19、1950年冬,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结合土改运动,在变工组的基础上,在邢家沟、鲁家庄、渠头等3个自然村建立了邢家沟邢克广、鲁家庄王琪、渠头王得本等3个常年互助组,并把邢克广互助组树立为一面旗帜向全县推广,使互助组迅速普及。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 D、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
-
20、据某学者回忆说,“它从根本上废除了在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农民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使我党获得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有力保证”。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B、陕甘宁边区的减租政策 C、一九四七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