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 2、有学者认为,在早期的科学家中,牛顿的处境是比较好的,这可能与英国社会的政治状况有关。当时英国“比较好的”“政治状况”是(  )
    A、宗教改革时新教地位的确立 B、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和完成 C、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 3、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由上表可知,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连接点是(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 4、法国1875年宪法一方面肯定了共和政体,把“共和国”一词写入宪法,另一方面又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并有75名终身议员。它没有规定司法制度,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据此可知,该宪法(  )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B、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D、加剧了各派别之间的矛盾
  • 5、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B、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保证皇帝控制朝政 D、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 6、下图为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陈列的木简,木简上的文字是“迁陵以邮行洞庭”。此木简插入公文或信函中,告知邮传人员要从“迁陵县”送到“洞庭郡”。对该邮简认识正确的是(  )

    A、出土文献——印证了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B、出土文献——呈现了秦中央机构决策程序 C、实物史料——记录了郡守和县令征收赋税的职责 D、实物史料——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方式
  • 7、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 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官僚政制的运作方式 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 8、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和“九州之伯”等。又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圜土”。上述材料表明(  )
    A、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 B、夏朝已出现中央集权制度 C、夏朝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 D、夏朝的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普里格诉宾州案的争辩

    1842年,奴隶主普里格因抓捕一个逃亡奴隶,向宾夕法尼亚州地方法院申请相关证明文件,但该州法院以《1826年宾夕法尼亚州反绑架案》中禁止将黑人视为奴隶强制带离本州的条款为由,拒绝受理该案件。于是普里格在没有求助进一步司法程序的情况下便将逃奴带回本州,因而引发诉讼。

    这个案件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时,最高法院法官分歧很大,判决书上最后写了7个法官的意见,斯托利法官最后宣读判决结果。

    斯托利法官:联邦宪法中“保证奴隶主追捕奴隶或重新获得他的奴隶的权利,在蓄奴州的地方法中,这些奴隶是被当作财产看待的”的原则,是需要自由州承认的一个普通法原则,追捕逃奴的管辖权完全建立在联邦最高权威的基础之上。

    麦克林法官:黑人不是财产,而是具有人格的自然人,联邦政府要求自由州交出逃亡奴隶的行为无疑会干涉到自由州的内政,对于州出台的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的规定应予以大力支持。

     尼法官:自由州没有权力出台法律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出于礼让条款,自由州有义务尊重蓄奴州的法律,补充联邦政府对奴隶主权利的保护。

    ——摘编自宋云伟《美国内战前联邦制因素对奴隶制相关案件的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里格诉宾州案中法官争辩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里格诉宾州案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外学界持续关注了人民政协制度,下面是国外学者关于人民政协制度的研究情况及研究视角。

    ·新中国成立初期:预测政协的影响,辨析新中国与苏联在国家形势上的异同。

    美国学者施泰纳认为中共建政之初,出于迫切巩固革命时期形成统战同盟的需要,人民政协被看作“临时权力机关”,主要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中潜在的同盟力量以扩大新政权的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强调中国政治发展的本土特征,强调田野调查和第一手资料在中国研究中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政党代表性,象征着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人民政协具有强烈的政治(社会)精英代表性;人民政协具有一定的新兴社会阶层代表性。

    ·21世纪以来:对中国政治制度及其韧性进行讨论,对人民政协的研究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浙江省温岭市自发产生的“民主恳谈会”这一民主形式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华裔学者何包钢就曾提出,温岭基层乡村的协商民主实验是否能够影响顶层的“两会”制度设计。

    ——摘编自金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外学界关于中国人民政协制度研究的演进》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人民政协制度为何能引起国外学界的持续关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看待国外学术界对中国人民政协制度的认识。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摘编自李佳庚《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现当整齐币制之际,亟赖设有银行,为推行枢纽……采择其紧要诸端,参以中国情形”,于是自1905年起,政府特设户部银行作为国家银行,户部作为直接管理者,后发展为大清银行。1928年,中央银行行长呈请财政部创办中央银行,强调这是“贯彻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问题”、解决“关款存放”问题和紧急情况下调剂金融的需要。同年11月,中央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财政部长宋子文兼任中央银行总裁。1934年,政府明确规定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部分职能,即中央银行对存储银行存款设保管库并予之担保。而由于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国有银行始终履行着中央银行在货币监管、金融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摘编自常雪峰《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13年,美联储正式成立,其根本目标是维持金融稳定,通过提高贴现率来缓解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以应对19世纪末以来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风潮。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直属于国会并对国会负责,银行领导层人事也由国会任命,独立于政府,直接保证了中央银行与政府财政间的适当距离。1935年《银行法》修订了《联邦储备法》,要求美联储在考虑“国家总体信贷状况”的情况下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并广泛听取工商、金融等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对国际金融形势进行评估、预测,拟定货币政策预案。大萧条时期,高失业率引发美国经济社会动荡,美联储对金融稳定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维持充分就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边卫红《美国中央银行制度演进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近代中国,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不同之处,并谈谈其对现代中国银行发展的启示。
  • 13、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贸易从原来高额关税政策逐渐向“非关税”政策倾斜。1989年,美国以“未能充分有效地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和拒绝那些依靠知识产权的美国公司进入市场”为理由,将25个国家和地区列入观察名单,对其贸易进行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贸易保护主义趋于衰退 B、经济全球化主导国际关系 C、国际竞争呈现出新趋势 D、国际经济缺乏制度化规范
  • 14、1940年起,如何保障和平的讨论在欧洲多国展开,其中“国家主权是战争的根源,只有成立一个共同的联邦才能避免战争”“英法联合!创立一种两国共同的公民身份,执行共同的殖民地政策,以及在政治上推进两国议会的共同决策”的倡议得到了众多社会人士的认可。这些倡议( )
    A、为战后西欧联合提供舆论支撑 B、印证欧洲内部利益日渐趋同 C、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D、旨在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15、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与北美之间的制成品贸易情况。这说明当时( )

    A、欧洲大陆均势格局被打破 B、工业化促使贸易失衡加剧 C、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D、传统霸权仍占据优势地位
  • 16、18世纪初,英国民众每年把大量资金预支给政府作为战争开支,议会承诺对战争款项进行长期监督,确保其“未被官僚及王室擅用”,并按时向公众通报款项用途,英国逐渐摆脱战争筹款困境。这主要得益于( )
    A、议会支配着政府的财政权力 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商品输出促进社会财富积累 D、宪政制度维护了政府的信用
  • 17、12世纪,德国一个规模约4.3平方英里的城镇,服务着大约三四十个农场、村庄,“滞销的”肉类、水果、羊毛、木材成为市镇最重要的商品,而“无所事事的”农民也进入城市作坊、行会中从事皮具、衣物的生产。这反映出( )
    A、农民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B、城乡联系增强推动产销发展 C、城市商贸范围和规模拓展 D、经济发展动力出现根本转向
  • 18、下面是1949~1957年中国政务院(国务院)受理信访情况统计图(单位:个)。这一情况表明( )

    A、惩治官员腐败已成为立国之本 B、扩大新生政权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工作重点 C、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贯彻与坚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19、下面是漫画家汪子美1946年11月创作的漫画《如此互惠》。该漫画折射出( )

    A、国民政府成为美国侵华工具 B、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 C、美国与中国经济依存度增强 D、美元体系的霸权主义本质
  • 20、1915年反日运动的中心口号是“救国”“勿忘国耻”,五四运动则以如何拯救山东为核心议题。而“五卅”本是一桩影响范围较小的常见涉外惨案,但却以“亡人”危机为口号,掀起了比之前两者规模更大、参与阶层更广的“集体行动”。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 C、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D、革命领导阶级走向成熟
上一页 632 633 634 635 6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