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印度时期,进行城市建设需要用大量数字来计算,而石子计数和结绳计数这两种方式因效率过于低下而不适用。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婆罗门发明计数符号并逐渐被广泛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A、古印度艺术与宗教有关 B、古印度文明世界领先
C、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 D、种姓制度具有优越性 -
2、中美关系改善后,各国政要纷纷访华,而中国却鲜少回访,留下诸多外交“欠债”。1978年1月,邓小平出访尼泊尔、缅甸等邻国,此后中国领导人大规模出访西方国家考察学习。这一变化( )A、缓和了与周边国家紧张关系 B、完善了全球多边治理体系
C、有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D、有助于第三世界和平崛起 -
3、20世纪60、70年代,“赤脚医生治病好,又用银针又用草,中西结合治大病,贫下中农齐叫好”的民谣在福建地区广为传唱。据此可知,当时福建地区( )A、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B、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
C、中西结合成为主要医疗方法 D、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获得发展 -
4、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应“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纯粹蒙古区域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在蒙汉杂居地带则以蒙汉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并建立统一的内蒙自治筹委会。这一政策( )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是维系内蒙持久抗战的重大举措
C、宣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 D、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
5、清朝前期,福建出现了许多专做烟草贸易的烟铺和牙行,他们到烟草产地收购烟叶,经过加工、包装再进行贩卖,时人惊叹“卖烟之家倍多米铺”。这说明当时( )A、烟草生产改变了当地的劳作方式 B、物种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经济作物拓展了土地的利用空间 D、商业革命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
6、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此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
7、魏晋南北朝初期的石窟寺壁画以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和未成佛时的前生故事为主;到北魏中期,开始出现王公、王母、伏羲、女娲等形象。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儒学地位日益衰微 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雕刻技艺不断提高 D、文学作品世俗化加强 -
8、据出土汉简记载,从今西安到敦煌近2000千米的距离,除有两段约300千米外,其余1700千米的路段上,西汉政府设置了附有基本供应和保障设施的驿置45个。这一措施( )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有利于保障商路畅通
C、消除了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 D、缓和了边疆民族矛盾 -
9、韩非子在《五蠹》中,先是叙述了守株待兔的故事,指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进而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些主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A、自强不息 B、道法自然 C、崇德尚贤 D、和而不同
-
10、如表为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人类遗存(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文化遗址
发现遗存(部分)时间
湖南玉蟾岩遗址
人工栽培稻种
距今约14000-18000万年
浙江上山遗址
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
距今约8600-11400年
河北磁山遗址
地窖式粮仓、家猪骨
距今约7600-8000年
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南方农业生产发达
C、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 D、石器打制技术成熟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重工业“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他提出“党不可能等待和应付,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二战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苏联体制的保守和僵化却更趋严重。1984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仅为2.6%,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低点。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手苏联政坛,在1986年的苏共二十七大上,他提出经济要实行“加速发展”战略,认为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并非适销对路而是积压在仓库里,不能算是加速发展。“工厂、农场、农庄实行自筹资金,取消对本企业生产食品的副业的限制,扩大合作社的活动,鼓励小生产和小商品的个体劳动,关闭不赢利的工厂”。但1986~1988年国民经济增长率只有1.8%。于是,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要“完善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使改革的重点开始了转向。
——摘编自李晓辉《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提出以“最高速度”政策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以及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工业建设方面的成就和问题。(2)、 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的背景,并概括该战略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的转向。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尔赛和约的主导者是以强权和实力著称的英、法等战胜国,但除非这些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能够一直保持自己在战后初期所占有的优势地位,永远将战败国踩在脚下。然而,在国际关系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任何“优势”都只能是一种相对的、过程性的现象,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和约关于战争的罪责问题,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抗议,人们怀念帝国,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铁腕人物“重振国威”。和约的主导者一直为防止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扩大而敌视苏联,这一立场在此后20年都没有改变,使先前在欧洲东部一直起着钳制德国的有效力量由此消退。和约在保障未来方面的语言尽管那么华丽,其实只是一纸空文,无法避免20年后更大冲突的全面爆发。——摘编自万楚蛟高英彤《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
根据材料,围绕“和约”构建的体系与“更大冲突”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立论准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如图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人物
言论
伏尔泰
“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
“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 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2)、 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觉非等译的《西方文明史》将中世纪分为初期、盛期和后期。书中的第十章和十一章都是介绍中世纪盛期西欧历史的。第十章标题是:中世纪盛期(1050-1300)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如图是本章的具体子目和内容概要。子目
内容概要
一、第一次农业革命
重犁的使用便于耕种以前抛荒的土地,它带出的垄沟为低洼的荡地提供了极好的排灌系统。庄稼轮作的三圃制,使休耕地由以前的一半减少到三分之一。更多的土地被派作他用,而不是种植谷物,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力和风力磨坊技术使碾磨谷物速度加快,节省出来的劳力并非都呆在农庄里。
二、领主和农奴:庄园制度的社会情况和生活质量
农业革命中,甚至是在古老的庄园里,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
三、贸易的复兴和城市革命
地方市场上的集市贸易和长途贸易得到发展。许多城市是在中世纪平地而起的,12、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兴起了自治运动。
四、……
……
(1)、 据材料概述中世纪盛期“农业革命”的表现。(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盛期农奴处境的改变和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表格中的第四子目应当设计什么标题,并谈谈你的理由。 -
15、 1999年成立的G20(20国集团会议)合作论坛,开始只是由各国财长或中央银行行长参加,就国际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等重要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由于2008年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该论坛开始升级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由此得出,G20的建立和升级反映出( )A、国际社会注重全球治理的协调 B、区域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
C、金融危机助推经济全球化进程 D、国际货币政策能遏止金融危机 -
16、 这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内部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供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管理的分工,使得区域内经济的互补性很强,表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国家也可以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此判断,这一区域经济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
17、 二战后传统制造业中的某类型产业由于用工成本和产业升级的原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三次转移,每次转移都会带动转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如图是该类型产业的转移图。由此判断,该类型产业是( )A、资本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能源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
-
18、 1963年美苏代表在日内瓦签署了《美苏热线协议》,决定在美苏领导人之间建立直接的热线通讯,以便在紧急时刻两国领导人可以快速、直接且私密地进行沟通和联系,从而排除因延迟、曲解或误解对方行动而导致核战争爆发的风险。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华约组织的建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
19、 1955年日本政府出台《经济自立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并规定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5%,强调通过财政、金融的间接手段诱导民间企业执行这一计划。该计划的五年增长目标仅用了两年就完成了,而实际的年增长率为9.1%。据此可知,此时的日本( )A、采用苏联模式促进经济发展 B、通过发展经济摆脱美国控制
C、运用宏观调控调节市场经济 D、借助重化工业成为军事大国 -
20、 保加利亚城市瓦尔纳于1949年被命名为斯大林市,1956年改回原名。波兰城市卡托维兹曾于1953年被命名为斯大林格勒,1956年改回原名。匈牙利城市多瑙新城于1951年改名为斯大林城,1961年改回原名。导致这些城市改回原名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本国摆脱了苏联控制
C、苏共二十大的后遗症 D、本国突破了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