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叶进入完成阶段。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农村人口和农业人口不间断地流向城市和工厂。城市化发展迅速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城市交通、供水、居住、卫生条件很差,损害了居民身体健康。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气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城市是富人的乐园,也是穷人谋生糊口的栖所。这种城市的分裂鲜明地反映出近代工业社会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工业革命创造的新的工业制度——工厂制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工业革命巩固和壮大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议会改革拉开序幕。183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业革命后,英国以其工业强国的地位奠定了它商业强国的地位。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据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 依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 依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常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 3、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GDP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为此,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先后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的贸易措施。该材料主要表明,在全球化进程中(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各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 4、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制度。因此,出现了( )
    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企业国有化 D、“福利国家”
  • 6、如图是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表明(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信:如果你们撤出在土耳其的基地,我们将撤出在古巴的基地。)( )

    A、当时苏联具有核力量上的优势 B、在美苏冷战中斗争与妥协并存 C、拉美地区的武装冲突不可避免 D、西欧成为美苏冷战斗争的焦点
  • 7、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其强调俄国十月革命( )
    A、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开辟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D、使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8、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表明凡尔赛体系( )
    A、未能使国联成为世界性国际组织 B、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C、未能使战败国全面承担战争罪责 D、未能使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
  • 9、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 10、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著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指出:“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由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
    A、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 C、使法国确立了共和制度 D、遭到了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
  • 11、如表为1650-17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时段三大洲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A、近代医疗卫生事业极度落后 B、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 C、资本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向全球的扩展
  • 12、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
    A、罗马帝国的征服 B、商品经济发展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
  • 13、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内一般包括领主住所、教堂、磨坊、村庄、领主自营地、铁匠铺、谷仓等设施。据此可知,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脱离了与外部联系 C、采用集体生产方式 D、带有浓厚宗教色彩
  • 14、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古巴比伦扩张 B、波斯帝国建立 C、亚历山大东征 D、罗马帝国分裂
  • 15、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 )
    A、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B、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C、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D、大陆文明比海洋文明高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整理从如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两条道路,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的本末观。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部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以下,减一等。

    ——《唐律硫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一一《孙中山全集》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意以实现的原因。
  • 19、“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强调个人自由 B、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科学 D、宣扬民主政治
  • 20、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上一页 625 626 627 628 6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