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流传着一首民谣:“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首民谣的传播( )A、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B、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开展 C、宣传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D、符合土地改革政策的需要
-
2、一位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状况时写道:“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政治分崩离析,制度混乱政局动荡,但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该时期是( )A、清末新政实行时期 B、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3、据丁守和主编的《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18年,出版的各种刊物约有七、八百种之多”。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有关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财政经济、学生、妇女、学术、自然科学”等类刊物。这反映出当时( )A、五四运动推动社会解放思想 B、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新思想在清末民初迅速传播
-
4、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
人物
简介
朱其昂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束牟机器磨坊
郑观应
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言》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
A、改变了洋务派阶级属性 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 C、解决了晚清的社会矛盾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5、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 D、加速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
6、雍正时形成规制: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拟文成旨,由军机处密封直接下发。据此可知当时( )A、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 B、文书行政制度发生变革D.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C、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
-
7、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土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土商用书反映出当时( )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国内长途贩运发展 D、徽商经济实力雄厚
-
8、元代,行省长官作为介于府路州县和“腹里”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这表明行省长官( )A、由中书省派造 B、权力大而不专 C、威胁中央集权 D、位卑而权力重
-
9、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要求儿童: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据材料可知朱熹( )A、践行三纲五常思想 B、积极践行格物致知 C、注重儒学的思辨化 D、重视教化的世俗化
-
10、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 B、社会医疗技术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 D、唐朝民族政策宽容
-
11、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B、统治者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 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12、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A、儒学发展的动力源于制度建设 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C、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影响深远 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
1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如图所示),沿用了商鞅以来推行了100余年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这一措施的推行目的是( )A、维护生活秩序 B、建立货币体系 C、实现国家统一 D、规范经济秩序
-
14、西周时期,最重要的礼是诸侯册命礼。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册封,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这表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周王朝呈现原始民主色彩 C、礼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统治 D、周制践行了敬天保民观念
-
15、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 )
坑号
发掘器物
基本特征
3号坑、8号坑
铜尊、铜罍、钢瓿
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
3号坑、4号坑
玉琮
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8号坑
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
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A、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 B、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 C、多民族文化的统一趋势 D、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 -
16、【工厂与现代化】
材料 从18世纪的英国开始,观察者们就意识到了工厂的革命属性。工厂显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英国的发明家、工匠和商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机器,用以提高本土生产的棉纱的质量和数量。阿克莱特于1768年申请了纺纱机专利,并于7年后申请了梳棉机专利。他与别人合作,先是在诺丁汉建了一个工厂,用马作为动力来推动纺纱机。他很快转向利用水力。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主要的钢铁公司建造了工业村镇,包括埃森的克虏伯和勒克勒佐的施耐德。20世纪初,以工厂为基础、受到公司控制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社会。数以百万计的工人离开了新英格兰、爱尔兰、意大利或东欧的村庄或农场,进入了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在欧洲和美国,巨型工厂成为工人改善工资、福利和安全方面的工具(尽管实际工作仍然是消耗体力、单调和异化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漫长的历史上,由于工会化,工人们分享了大规模工业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收益,这是一个相对平等和民主的时刻。过去四十年来,工薪阶层的收入停滞不前,不安全感与日俱增。
——摘编自〔美〕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围绕“工厂与现代化”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统一后设置行中书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在全国的名藩大府及边微要地都屯戍重兵。解除长期以来南北间商业贸易的禁令,并设立驿传,取直大运河,创行海运。规定“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调除之”。规定南宋的一石当元制的七斗,禁止使用私制的度量衡器具。禁江南行铜线,以交钞易换南宋的交子会子,使之成为全国通行的通货。
——据周良霄《元史》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涵化力强大,游牧民族进入汉地,大都接受汉化、然而,单从汉化着眼,也有失真之处。辽朝设南、北两个枢密院,北院管理北族诸部,南院以汉法治理汉人州县。这种管理形式,金、元都遵循。在原有州县的基础上,金人在各处驻扎戍军,称为“猛安”“谍克”,蒙古也有由不同族群混合的“探马赤军”戍防冲要地点,他们的后裔都留在汉地,丰富了汉地的人口成分。辽金元的统治,凝聚了北族的共同意识,对汉地也有深刻影响,抹去了中国北方大族的传统势力。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金元国家治理的整体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
18、1878年,开平矿务局欲招集商股80万两,到1880年实募得仅30万两。后“每日出至五、六百吨之多”,利之所在,趋之若鹜。1881年11月,“矿局在上海已集股一百万两”。1882年,面值100两的股票涨至154两,1883年春,股票持有者已拒绝210两的售价。这说明( )A、开平矿局赢得民间资本的青睐 B、现代企业性质关乎其成败 C、政府的态度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D、开平煤矿的成功获得保障
-
19、关于农业的起源众说纷纭,西方学者贝廷杰认为是源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也有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导致的;还有学者认为是竞争宴享的结果;另有富裕采集说、社会结构变迁说等等。据此可知( )A、历史学的学术研究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B、历史研究具有多元视角 C、历史学的研究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D、历史研究深受时代影响
-
20、《大明律》中有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朝( )A、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 B、极力杜绝贫富分化的发生 C、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D、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