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二十四孝图、岳母刺字图、苏武牧羊图、尉迟恭救主图、千里走单骑图、精卫填海图等。据此可知( )A、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
2、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东亚文化圈形成 B、造纸术传入中亚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
3、《易传·系辞上》说,圣人行事的准则,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平昼夜之道而知”。材料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A、民本思想 B、崇德尚贤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
4、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祭祀社稷体现了早期国家的血缘认同 B、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C、农本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
-
5、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图呈现了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中华文化发展形势,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各文化遗址多数分布在大江大河地区 ②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相互交流和影响
③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 ④正式形成统一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
7、下列关于君主的各种思想言论,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
8、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后世儒家学者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这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是(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家国情怀 D、天下为公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
10、思想的演进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中卢梭对“人”的认识有何发展?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参与这事件主要西欧国家有哪些?(答出两个国家即可)(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原因。 -
12、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存需要让渡出自身的一部分权利,并需要将这些权利整合成-个公共权利,也就是“把大家所有的权利和力量集中起来托付给某-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据此可知,霍布斯赞同( )A、人民主权说 B、社会獒约论 C、天赋人权说 D、公共权利说
-
13、某同学在自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单元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如图是其中一张,请帮他找一找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
14、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那种特殊的条件下,这种模式和体制保证了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完成的战略任务。”这实际上强调了“这种模式”的( )A、原则性和计划性 B、动员性和时效性 C、前瞻性和长期性 D、僵化性和顽固性
-
15、“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一商业。”由此可知,当时苏俄政府采取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
16、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A、
B、
C、
D、
-
17、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表述有误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C、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D、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
18、19世纪末,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殖民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派专家教非洲农民棉花种植技术,并且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这有利于( )A、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B、英国殖民地的扩张 C、非洲种植结构的变化 D、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
19、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一思想新变化( )A、动摇了封建专制理论基础 B、否定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C、导致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 D、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
20、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反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共和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三权分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