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是某贸易网络图。关于下图贸易对中国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②促进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发展

    ③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

    ④进一步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11世纪到15世纪整个期间,贵重金属的供应似乎一直未能跟上货币需求增长的步伐。……中世纪(欧洲)社会都一直受到货币短缺的威胁。”材料中的状况改变于( )
    A、到达印度航线的开辟 B、美洲的发现与开发 C、欧洲工商业经济发展 D、东西方贸易开展后
  • 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上述方式加强对世界的控制是在(  )
    A、早期的殖民扩张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工业革命完成后 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 4、如图为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原因的是(   )

    A、早期殖民扩张导致白银流入西欧 B、西欧工业革命致使物价飞涨 C、三角贸易导致大量黑奴涌入西欧 D、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 5、马丁·路德提出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 )
    A、有利于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C、强调教权高于世俗国家权力 D、为德国统一提供理论武器
  • 6、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为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B、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使日本走上了奴隶制社会的道路
  • 7、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 8、20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东北部挖掘出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还存在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在距希腊本土5000公里之外的中亚地区出现希腊化城市,主要缘于(   )
    A、雅典人的海外殖民活动 B、波斯帝国的扩展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 9、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经济的发展 D、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高等学校由1953年的181 所发展到1957年的229所,增长26.5%;1957年在校学生44.1万人,比1952 年增长1.3倍。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 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长2倍多。

    ——摘编自1957年《光明日报》

    材料二 1951年1 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调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教育主权的特点。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1218年,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下图为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拿破仑的战争令欧洲从整体上经济凋敝,民生惨淡。大陆封锁计划的实施,让依靠海上贸易的英国难于度日,并且欧洲内陆同样遭受巨大的创伤。

    ——《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按时间顺序概述蒙古西征的三条路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坎迪斯·古切尔《全球文明史》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历史 第4页(共6页)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全球人口迁徙的主要路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全球人口迁移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影响的认识。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闻于道”“立于道”“志于道”“合于道”。思想、精神和信仰构成“道”的本质内涵。对“道”的追求,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对“道”的追求又具体通过中国哲学的重人的心性,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活和生命等问题得到呈现,由此也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要将重点落在对“人之为人”的德性的光明和安止之上。“以伦理为本位”“以人为本”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伦理德目——“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最终确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摘编自徐小跃《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根据材料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 14、在日本各地,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各种各样的保存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和团体比比皆是。2002年起,日本中小学在普通课程之外增设综合学习时间,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艺能。这表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中( )
    A、民间团体发挥着比较重要作用 B、分类保护,有形无形文化遗产并重 C、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行 D、重视发挥文化遗产认知和教育作用
  • 15、1965 年,美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法律,使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约35%来自亚洲、45%来自拉丁美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统治造就了美国文化 B、美国文化缺乏主流价值 C、美国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D、美国文化易被世界接受
  • 16、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早期博物馆( )
    A、是学术研究中心 B、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C、是重要的宗教场所 D、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而产生
  • 17、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下列选项对“希腊化时代”理解恰当的是( )
    A、文明特征体现了多元化和开放性 B、破坏了东西方之间经济联系 C、文明成果依托于城邦的自然环境 D、与古典希腊时代无直接关系
  • 18、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对下图中人类的迁徙,从人类文明角度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推动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 B、涉及东西南方向,形成了新的人种 C、过程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D、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
  • 19、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世俗的宫廷学校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其中不少大学直接脱胎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
    A、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B、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C、广泛地影响西欧社会 D、对西欧教育影响深远
  • 20、有学者说:“在我们的西方文化中,除了机械以外,几乎没有一样现世的事物不是自希腊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无一不是我们今天文明的缩影。”该学者旨在强调( )
    A、世界文化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古希腊文化对欧洲产生深远影响 C、希腊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D、古希腊文化改变了欧洲历史走向
上一页 583 584 585 586 5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