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阳城城墙“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采用《周易》中具有吉祥意义的九、六之数:宗庙,社稷分别建在南宫的左右两侧,城内的金市在南宫北面,这与《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相吻合。洛阳城以南宫正宫门一平城门一城外寰丘为主轴线,“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也”,东汉洛阳礼制建筑中的南郊、五郊中的南郊、明堂、辟雍、太学、灵台等均建在洛阳城南,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祭祀礼制建筑区。
——摘编自黄建军《中国古都选址与规划布局的本土思想研究》
材料二 罗马城的城墙几乎都不规则,这与罗马“七丘之城”地势不平坦有关。古罗马广场位于罗马城的中心,广场上建有裁判所、庙宇、斗兽场、市场、市政厅等公共建筑物。城内许多房屋上都有一处专门用来写商业广告的信息壁。罗马人继承了雅典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一喜欢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评论时政。公共浴场对于罗马人来说不仅是洗澡的地方,更是一个发挥着社交中心作用的地方。5世纪初,罗马公共浴场已达856个。大量普通群众以及无产者把许多精力花在洗浴上。罗马人在建筑物的地面、墙壁、拱门、壁龛和天花板上均用绘画、镶嵌和浮雕艺术装饰。罗马各朝皇帝也竞相营建大型建筑,奥古斯都以空前的壮举修建了一大批豪华建筑。
——摘编自周义保等《奥古斯都时代罗马城城市特征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东汉洛阳城市规划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罗马城的特点。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大运河继续发挥作用,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和胡希捷、赵旭峰《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在法律宣传上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法律宣传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如法律文本宣传、案例宣传、基层里老宣传等,意在使民知法,从而远离犯罪。其二,针对明清入仕之官不习法律而采取的讲读律令的补救措施,使官吏习法、定期举行考核成为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赏罚。在一段时期,“讲读律令”成为有效的官吏普法形式。其三,明清律在讲读律令条中也规定百姓轻微过犯,如能“熟读讲解通晓律意者”,“不问轻重并免一次”,以此勉励百姓知悉法律,趋吉避凶。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官民知法守法的法律宣传》
材料二 延安时期,边区党和政府对法律的宣传主要从普及法律常识、宣传法律观念、提升边区民众对法的认识的角度着手,不断增强边区民众对法律的遵从。一是普及边区法律条文。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颁布了大量法律条令后,通过报刊、书店、宣传标语等方式进行推广,使得边区法律条文能够及时、通俗、有效地为边区广大民众所接受。二是边区党和政府十分注重在民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宣传。
——摘编自马宝成《延安时期的法律宣传策略及当代启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法律宣传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法律宣传的影响。 -
4、据统计,唐朝时期(618-907年),长安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发生5次。北宋时期(960-1127年),开封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发生14次。这主要基于( )A、城市地理位置差异 B、都城人口规模差异 C、居民卫生习惯差异 D、城市管理模式差异
-
5、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之间多个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交通发展密切了区域经济联系
-
6、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其中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为实现宪政做准备,并提出对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予以充分保障。这一纲领(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C、促进了民众的团结和民主的发展 D、使抗战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
7、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 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 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 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
-
8、下表为从敦煌户籍残卷中整理出的唐朝均田户受田情况。该现象说明( )
户籍年代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143.5
102.0
玄宗时期
148.7
106.6
A、农民的赋税负担减轻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 C、国家控制力有所加强 D、租庸调制逐渐失去基础 -
9、195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 自治区办理相结合的招生办法。自此,“高考时代”开始。1952 年高考统招(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C、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 D、是对苏联教育发展经验有益借鉴
-
10、按照罗马法,家庭中父有父的身份,子女有子女的身份。家长(家父) 对外能代表一家独立行使各种权利,故又称“自权人”。其他处于家父权力之下的人(妻、子女等)称为“他权人”。 据此可知, 古代罗马( ),A、注重家族关系的稳定 B、成年男性享有公民特权 C、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 D、妇女无法拥有政治权利
-
11、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遗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
12、下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客观上( )A、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D、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1825年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1852—1873年),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德国:1834年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加入该同盟的有18个邦,2300万人口。
英法:1860年签订《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则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英普: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并分析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的依据。 -
14、1952年,南斯拉夫实行双重价格制度,企业30%的产品价格按供求关系自由形成,70%的产品价格在国家监督下形成。1968年,匈牙利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点是( )A、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 B、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 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15、下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画面上,苏联红军押着一个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并说道:“如果您忘记了边界在哪里,我们将帮助您着陆!”该宣传画表明( )A、北约东扩至苏联边界 B、美苏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C、冷战影响了美苏关系 D、两国对抗美国处于弱势
-
16、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A、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 B、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
17、如图是1901年4月刊登于美国时政周刊《PUCK》的漫画。现实中的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获胜,画中的“美国”正在尝试扮演新角色,对镜试戴一顶轮船样式的帽子,轮船炮筒上分别写着“陆军”和“海军”,喷出的黑烟写着“扩张”。材料直接反映出美国( )A、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B、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 C、成为超越英国的工业强国 D、海陆军并举密谋发动一战
-
18、《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
19、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认为:“强健的体魄、丰厚的知识与良好的品德是进行博雅教育的目的,体育对于人的教化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育,并强调进行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体魄和精神和谐发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平民化 C、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D、适应了工业化的社会需求
-
20、有西方学者写道:“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这表明( )A、该学者极力谴责殖民主义罪行 B、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 C、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 D、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