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波斯等文明的经典。各个族裔的学者们以阿拉伯文著述、评论、交流,促成了文化繁荣的“伊斯兰黄金时代”。推动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因素有( )

    ①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庞大帝国 ②国内政治稳定,统治者奖掖学术

    ③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④对欧洲的文化思想产生极大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11—13世纪,法国兴起了“城市公社运动”。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城市,他们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而展开斗争。“城市公社运动”中为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有( )

    ①与领主谈判 ②金钱赎买 ③武装暴动 ④兴办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中古晚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个方面取得进步,其中不包括( )
    A、社会稳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B、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工商业城市 C、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D、中世纪后期王权开始逐渐加强
  • 4、关于如图所示欧洲中世纪的一项重要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之一 B、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C、以宗法等级和血缘关系为纽带 D、各阶层间存在严格的等级限制
  • 5、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关于这一记载理解正确的是( )
    A、大秦是汉代对亚历山大帝国的称呼 B、汉朝与大秦官方直接往来非常密切 C、汉朝与大秦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 D、大秦商人没有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 6、大流士一世的统治在波斯帝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政治和行政改革为帝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有效控制帝国,大流士一世采用“大一统,小自治”政策,实行( )
    A、君主专制 B、政教合一 C、行省制度 D、税收制度
  • 7、下列与图所示帝国(阴影部分)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C、继承和发展了阿拉伯帝国的基本制度 D、保持了西亚与地中海近两百年的和平
  • 8、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这说明尼罗河对于埃及( )

    ①成为埃及统一的纽带 ②塑造了埃及的民族性格

    ③影响了埃及天文历法 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9、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希腊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
    A、文献是古人对历史的记载所以更能反映历史真实 B、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对历史记载的缺陷与不足 C、考古发掘是改变人们对古代文明认识的唯一路径 D、考古发掘新发现证明了古代的文献记载不可采信
  • 10、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权力由少数贵族所掌握 B、实行民主政治但有局限 C、建立在封建制基础之上 D、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管理
  • 11、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入侵导致了印度原住民中的许多人被驱逐或融入新的社会结构中,种姓制度逐渐形成。关于种姓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级结构复杂 B、各种姓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地位不平等 C、伊斯兰教为种姓制度形成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 D、佛教的发展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 12、古希腊人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平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里是西亚中东一带最早的文明发源地,而苏美尔人则是这一文明的伟大创建者。关于苏美尔人说法正确的是( )
    A、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B、留下了世界已知最早的史诗——《罗摩衍那》 C、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并发明了60进制 D、内部常年争战,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 13、公元前4千纪至公元前1千纪,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波浪潮,涌现出众多古代文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各个古代文明基本独立发展,使早期世界文明表现出明显的( )
    A、多元性 B、统一性 C、连续性 D、交互性
  • 14、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

    科学知识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引自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1872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及“官督商办”之建议。

  • 16、近代中国百年金融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此次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之一,促进了战时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改革(   )

    ①以银元为法定货币②将白银收回国有③统一了货币发行权④开始发行金圆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7、下边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发生四次明显变化的统计表。这其中,1928年党员成分对比之前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年份

    1926年

    1928年6月

    1945年4月

    1945年底

    总数

    4000人

    13万余人

    121万人

    448.8万多人

    比例

    工人占70%

    农民占76%

    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占76%

    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新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C、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 D、“三三制”原则的实施
  • 18、观察下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反映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情状  ②考试内容是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③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的省城举行  ④贡士经过殿试通过者为“状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9、下图为明朝疆域图(局部)。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处采取措施的表述,与明朝史实相符的是(   )

    A、①处:对女真部落首领封官 B、②处:设立盟、旗进行统治 C、③处:设驻藏大臣实施管理 D、④处: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 20、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存,有学者介绍说:“在区系内分布甚广,而以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为典型,两个遗址都保存有相对完好的聚落遗迹,可以帮助学者复原新石器时代北方民居聚落的大致面貌。”据此可知,该学者介绍的文化遗存是(   )
    A、兴隆洼遗址 B、仰韶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红山文化
上一页 569 570 571 572 5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