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德国总理特奥巴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和德国未做好战争准备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 C、索姆河战役打破了这些幻想 D、英、德两国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
2、1801年英国农业雇佣人口为170万,而当时工业雇佣人口为140万。其后,虽然农业雇佣人口在绝对值上并未减少(1871年仍然有180万),但是工业雇佣人口则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1841年,英国工业雇佣人口达到330万,1871年则达到530万。这一数值变化主要在于( )A、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增加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黑奴贸易下人口的大规模转移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3、近代某部文献规定:“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制订”。这些条款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该文献是(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独立宣言》
-
4、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俄国 C、法国和德国 D、意大利和日本 -
5、他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他的这些思想后来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实行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他是( )A、亚当·斯密 B、洛克 C、康德 D、欧文
-
6、“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打破了旧的天堂,使《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并且认为人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认识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材料意在强调( )A、18世纪理性化思维方式成熟 B、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神学在对抗科学中彻底瓦解 D、王权加强源于近代科学兴起
-
7、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同时还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与世界地图的这一“发展轨迹”密切相关的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国际贸易发展 ④垄断组织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由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发现的航线是( )A、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好望角 B、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东方 C、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D、从西班牙一路西行的环球航线
-
9、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王室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加速了商品在世界范围流动 B、得益于西欧专制君主的支持 C、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
10、某一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这部分意大利学者所处的“某一时期”是(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11、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 )A、通过文化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形成繁荣的阿拉伯文化 C、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 D、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推动文艺复兴的进程
-
12、“在日耳曼人社会的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任命与被任命、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靠着忠诚与契约关系维持的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关系。”这里的“他们”指( )A、国王与教皇 B、将军与武士 C、庄园主与农奴 D、封君与封臣
-
13、如图为古代世界某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
A、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凭借强大的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D、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
14、公元6前世纪,印度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为这一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的是( )A、佛教 B、婆罗门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
15、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成为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在泥板上刻画楔形文字。这说明( )A、各大古文明都发明了独特文字 B、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C、地中海沿岸各文明间交流广泛 D、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在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指出启蒙思想家中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人物。说明启蒙思想对法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托克维尔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用一句话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应事件的关系。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城市自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生产的革命”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工业生产的革命”开始的标志和近代工厂开端的标志。分析这次“工业生产的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航道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仅仅几十年时间,欧洲人对世界的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地球之岛变成了地球之海……大航海运动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或者南美洲到达亚洲的两条新航路,世界第一次被连为一体。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帆船、海盗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好望角的最早抵达者与“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航道”的发现者。从世界整体化的角度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
19、《国际联盟盟约》中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十五会员国……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以上变化( )A、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 B、避免了新战争爆发 C、使和平解决争端更具操作性 D、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
20、如图所示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画中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右边床上的人依次得了“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该漫画说明( )
A、经济危机使欧洲各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B、二战初期美国仍受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C、苏联战场成为了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D、二战以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冷战对峙